第224章 D軍在44年年初的狀況(上)

————————

別爾基切夫被佔領之後,蘇軍的進攻的重點被重新轉移到了聶伯河中上游。根據斯大林本人的指示,瓦圖京的烏庫蘭第一方面軍和科涅夫的烏庫蘭第二方面軍將要開始配合,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合圍切爾卡瑟,

在講述蘇軍開始進攻之前,先看看目前德軍在聶伯河中游一帶的狀況。

包括第一裝甲叢集,第四裝甲叢集這兩個南方集團軍群中最為優秀的部隊,現在德軍所有的裝甲師都已經不能被稱作是裝甲師了。他們只是由步兵,坦克兵,炮兵組成的鬆散戰鬥小組,根本無法像是41年或者42年那樣去進行一個完美配合。

防禦戰本就不是德軍擅長的,大劣勢下的防禦戰就更不用提了。

斯大林格勒的戰鬥讓德軍第一次經歷了失敗,庫斯克戰役是一次簡單的放血,之後的聶伯河戰役才是根本上的削弱。聶伯河一帶的戰線比任何時候都要曲折漫長,而德軍後方的那個人卻不願意吐出任何一寸土地。

曼施坦因認為蘇軍在後方的預備隊至少還有44個師。

我則認為,蘇軍的預備隊在原有的44個師的基礎上,還要再增加44個師才符合現實。

也就是說,即使德軍僥倖在防禦戰鬥之中取得優勢,那也無法長時間的保持優勢。因為蘇軍有能力在幾乎所有戰線之上同時開始相同規模的進攻,而德軍卻只能在幾個區域執行重點防禦。

比如切爾卡瑟和華鋪之間,德軍有4o公里的河岸線沒有任何重火力防守,只有幾個小分隊日夜巡邏偵察。

因此,一旦蘇軍開始全面進攻,那德軍就會立刻全面潰敗——德軍的重點防禦無法去援助其他地區,德軍後方也沒有預備隊去支援重點防禦地區。

再加上如今德軍已經沒有任何一支部隊能夠獨立完成包圍蘇軍的作戰任務,這就導致德軍相對蘇軍的戰損比也會急劇的下降。當德軍無法快削弱蘇軍兵力,那面對他們的只能是毀滅的結局。

在這樣殘酷的現狀之中,曼施坦因和指揮部的將軍元帥們取得了共識。 目前的要任務還是要保證南方集團軍群擁有足夠數量的預備隊,其次便是老生常談的撤退問題。曲折的戰線必須要被整理成為一條直線,這樣才能夠確保平均每1o公里的距離上擁有足夠多的兵力。

整個12月中,蘇軍的攻勢輪換不停,我那蘇軍至少有88個師預備隊的判斷毫無疑問是準確的。

而德軍這邊,只能一直拆東牆補西牆,謀求一時的防禦勝利。

但當蘇軍同時從“東牆”和“西牆”開始進攻時,德軍又只能拆“北牆”和“南牆”了。

危機之中,曼施坦因先後十數次回到後方同那個人理論,卻每每都是無功而返。他沒有那樣的口才,也沒有能力能夠說服那個人同意部隊繼續後撤。

這下子身在切爾卡瑟的我有點著急了,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我的部隊可以說是整個南方集團軍群最為重要的救火隊。如果我的部隊在切爾卡瑟陷入蘇軍包圍,那麼其他方向的友軍將會立刻失去強有力的裝甲支援。

於是在聖誕節的前一天,我想辦法回到了後方地下堡壘去,打算親自說服那個人允許部隊撤出聶伯河一帶。

在地下堡壘裡,我對那個人言講

“現在全線部隊都只能透過有限度的反擊來削弱敵人的攻勢,但毫無疑問的是這樣的反擊會消耗我們本就不多的兵力。誠然,敵軍的損失往往都是我們的五到十倍,但敵軍後方的預備隊數量便已經過我們南方集團軍群全軍的數量。因此繼續這樣的消耗戰是不合理的,繼續讓部隊留在蜿蜒曲折的聶伯河更是不合理的。”

那個人打斷了我的言,並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那你認為什麼是合理的?”

合理的事情,那自然就是撤退,再簡單不過的一個單詞了。

如今後方無法為南方集團軍群提供援助,而南方集團軍群也沒有預備隊來為前線提供援助。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撤退之後將空餘出來的部隊送到戰事比較緊急的地方去。

比如放棄整個克里木半島,將第17集團軍空餘出來,去支援日托米爾鐵路線一帶。如今第17集團軍所處的位置也是非常容易被蘇軍困住,一旦包圍完成,第6集團軍根本沒有營救友軍的餘裕。

但那個人不同意我這樣的戰略。

於是我又提出另一個可能到來的危機就算第一裝甲叢集能夠守住切爾卡瑟南線,但接下來蘇軍的攻勢將不會停止。也就是說,如果切爾卡瑟的部隊不提前撤出,那將連第一裝甲叢集的主力也都一起被連累包圍。

但那個人還是不同意。

喜歡從蘇德戰場開始的元帥之路請大家收藏從蘇德戰場開始的元帥之路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