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 大時代的序幕(1 / 2)

小說:順明 作者:特別白

大旱之年未必都像是文學作品所形容的那樣,什麼灼熱的太陽,龜裂的地面等等,實際上連續兩年乾旱的山東,天氣比往年可是要寒冷不少。

崇禎十一年的八月,遠沒有往年的熱度,什麼秋老虎之類的說法更是無從談起,靠近海邊的地方更是如此,走在官道上的行人身上,凡是有條件的都穿著厚布的衣服,包裹的很是嚴實。

來自平度州的鄧家叔侄兩個是銷售靈山私鹽的鹽販子,他們家裡也是亭口鎮的豪強,和膠州營的關係一向是不錯,靠著這靈山鹽,儘管大災之年田地裡面收成極差,可過得居然要比往年好不少。

當叔叔三十多歲年紀,侄子還是十五歲的後生,這次跟著一起去逢猛鎮進鹽,主要是圖個見識市面。

在亭口鎮順著水路來到膠州城,在膠州城去往逢猛鎮,那當叔叔的也是來了許多次,手下的夥計們不用吩咐也是知道如何做,在車馬店僱了大車,一起去往逢猛鎮,鄧家來這邊買鹽事情很簡單,甚至都不用自己來買。只要鎮上交割了銀錢,膠州營水路運輸鹽貨正好是經過亭口鎮的渡口,可以順路送過去。

“老叔,這膠州城當真是了不得,比府城那都要繁華太多。”

坐在大車上,那侄子很是興奮的感嘆,鄧家的老叔盤腿坐在一邊,笑著回答說道:

“這膠州可是山東鹽中心,販賣鹽貨的商戶走來走去的,又有那些賣了地的地主,從良的響馬,天南海北的客商聚集過來,當然比那破爛府城要強不少。”

侄子聽得連連點頭,鄧家的老叔伸手摸摸他侄子的腦袋,調侃的笑道:

“你小子,等咱們交割了銀錢,老叔帶你回去,再玩兩天。”

小孩子心性,自然是興奮的答應了下來,說說走走,出城幾里之後,就進入了起起伏伏的地形,官道好像是把這些丘陵割開一樣,一直伸向前方。

官道上的人並不多,那跟著出來的小孩漸漸的有些無聊起來,這兩邊的地形看著變化多端,可不過是丘陵矮樹,也是極為的枯燥。

走不多遠,猛然有尖利的嗩吶聲音在丘陵那邊響起,那侄子猛然興奮起來,有這樣的響器動靜,不是紅白事就是有戲班子之類的,大車走的也慢,那小孩子興奮的就要跳下車去有響聲的地方看。

剛跳下車,就聽到身後他叔叔扯著嗓子喝道:

“莫要過去,攔住他!”

前面那半句是對他侄子喊得,不過小孩子跑的飛快,也可能沒聽到這句話,後半句卻是對夥計們吆喝,幾名夥計倒是動作很快,追上去就把他抓住,連忙往回拽,那侄子還要發脾氣,卻看到自己叔叔臉色沉著,立刻不敢出聲了。

“老叔,那邊有熱鬧看呢,看兩眼有什麼。”

“你這孩子第一次來,什麼都不知道,那邊那有什麼熱鬧,是練兵的。”

那侄子有些不服氣,不過看他叔叔臉色陰沉,也不敢多說什麼話了,夥計們也不出聲,氣氛閒得有些沉悶,不過隨即就聽出來有些不對,在丘陵的那邊響的雖然是嗩吶,可沒有吹成調子,就是尖利悠長的長調。

而且那一聲響起之後,接下來沒有響起,而是整齊的鼓聲,還有些別的整齊的聲音,以及大聲發號施令的人聲。

看來真不是什麼紅白事和玩耍事情,只是這侄子也很納悶,心想軍兵不都是靠著鑼鼓來進退嗎?

他叔叔喊完之後,一行人繼續的前行,沒有走幾步,就看到有兩名騎兵出現在官道兩旁的山包上,朝著下面看了幾眼,看見大車上插著的旗子,也就是不再理會。

如今的膠州知州衙門,吳知州當真是春風得意,他也算是參將李孟的鐵桿了,有這個靠山在,膠州民政處理起來也是得心應手,順利無比。

而且以往的知州,都是要和同知分權,畢竟一個六品,一個從六品,本就是正副的職責,不過新任的同知周揚,全力都是撲在屯田上,這屯田的田莊分佈登萊青兗四府,這周揚和手下小吏所作所為幾乎相當於布政使司衙門的權責。

畢竟山東一共才六個府,同知周揚和李孟的關係,還要超過吳知州與李孟的關係,吳知州樂得大權獨攬,對周揚的作為也是不聞不問。

每日裡,周揚都是來到這邊點卯露個面,然後去往城內的巡檢驗證宅院,幾十名帳房師爺之類的人物,把各個田莊送來的報告文書綜合,還有許多日常相關的事體,都要由這些人匯總核算。

“還真是要感謝曹州總兵劉大人了。”

周揚在鹽政巡檢宅院裡面笑著說道,這間原本是李孟的書房,現下是周揚和寧乾貴的辦公所在,兩個人的書案相對。

聽到周揚的調侃,寧乾貴放下手中的毛筆,笑著回答說道:

“這劉澤清在曹州經營多年,可真是買了不少好田地,兗州府的田地大多都在孔府的手中,真不知道這劉澤清怎麼從衍聖公手中摳出來的。”

“不過這樣卻給咱們不少的方便,兗州屯田只能在寧陽和泗水附近才有田地,其餘地方孔家只願意賣出糧草,卻不願意出讓田地,要不劉澤清買了這麼多的土地田產,真是進不去啊!”

衍聖公孔府,乃是古今幾千年第一聖人的後裔,歷代朝廷都要客客氣氣的對待,給官職爵位,好好的奉養起來。

衍聖公雖然只是清貴的爵位,卻和那些在城內養豬的藩王親貴不同,衍聖公還兼任著曲阜縣令的職位,地位超品尊貴,又有實際的事權。雖說是縣令的實權,可就算是山東巡撫也得恭敬相對,說是這曲阜一帶的獨立王國也不過分。

雖說是聖人的傳承,不過幾千年傳下來,也未必代代都會有儒學的宗師大家,事實上,用代代都沒有來說倒是更加恰當。

治學沒傳下來,可這勳貴官員斂財的本事卻學了個十足,孔府不用擔心朝代更替,這斂財聚財的最好方法,這個時代的山東來說,無非就是購買土地,種田收糧。

以孔府的影響和權勢,祖祖輩輩積攢的財富,從太祖朱元璋那個年代開始,孔府就是整個兗州府,更準確的說,是整個山東省最大的地主,到了崇禎這一朝,孔府幾乎把兗州所有能買下的田地都收到了手中。

山東土地兼併極為的嚴重,李孟的屯田之政就是要在這些大地主的身上購買田地,但這孔府情況卻有些不同,不能用強,孔府也不懼怕威脅,把土地看成自己的命根子,一分也不願意出讓。

偏偏這兗州府是山東面積最大的府,也是土地最為富饒的地方,大旱之年,流民饑民越來越多,李孟需要這塊地方來做屯田,安置流民饑民。雙方几次爭執,都沒有結果,孔三德畢竟不像是孔府其他人那麼坐井觀天,只能是透過低價的賣出糧秣來安撫膠州營的怒氣。

雙方僵持,李孟一度想要動手突襲,可這孔府是天下士人的精神聖殿,觸碰了所造成的影響和後果實在受不起。

不過就在這個局面的時候,卻有人突然偷偷的報信過來,說是在曹州和曹縣一帶有大批的良田準備出讓,仔細問訊之後才發現,當日偷襲曹州,膠州營僅僅是把劉澤清內城中的金銀拿走,而地契什麼還留在那裡。

曹州總兵劉澤清行事完全是土匪風格,當日可是從孔府手中硬摳出來兗州府西南的大片田地,而且還辦了地契,劉澤清一死,他的遺屬生活艱難,就想要把這些田地低價出讓,在兗州府能購買這些田地的也就是孔府了,不過這訊息卻被親近李孟的地方豪族知道,偷偷的傳信過去。

這件事情只要李孟知道,自然不會讓孔府拿回這些田地,劉澤清的遺屬自然也懂得如何去選擇,何況李孟也給了足夠的銀子。

寧陽、泗水、汶上,鄆城、曹州幾地的田土因為此舉連線成片,同時,李孟在登萊青兗四府的屯田田莊也是連線成片,膠州營的屯田之政,差不多完成了所有的拼圖。

牆子嶺是密雲縣城池東面八十里外的一處關隘,這關隘兩邊都是懸崖峭壁,僅有關口這處可以通達內外,關口是用巨石建造的石頭城,城牆高近三丈,厚一丈五尺,關口城牆上有大炮,關前兩裡左右的地方有烽火臺。

這邊靠近京師,又是北直隸和塞外草原的關口,所以被認為是軍事重地,有密雲後衛的軍兵駐守,日夜提防。

當然,這些說法不過是朝廷文書上的講法,實際上,草原上的蒙古人,北直隸的漢人只要是給守關的軍兵幾個小錢,就可以輕鬆的進出往來。在天啟年間還鬧出守關士兵把武器私賣韃靼蒙古人,換取牛羊牟利的醜聞。

這塞口處的天氣可是極為的寒冷,北風從極北之地吹來,關口計程車兵們可是最先被吹到的之一,雖說是九月,可寒風已經是有些刺骨,關口上計程車兵能躲在房中的都是躲在房中,不願意出去,至於那在關上以及城門前值守計程車兵則都是找個避風的提防待著,暖和一點是一點。

城頭上避風的地方自然是垛口和城樓,城下避風的地方自然是城門的後面,那烽火臺上值守計程車兵想來也是如此,不管是遠處還是近處,看這關隘上就好像是沒有人一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