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七章 始料未及 大事(1 / 2)

小說:順明 作者:特別白

山東總兵的兵馬在萊蕪城內展開了徹底的清查,很多江湖兇徒,獨行的匪盜,有些人還沒有投入礦監丁旭的手下,只是藉著這麼塊地方來隱藏自己的行蹤,連周圍的人都沒有發現,直到被膠州營計程車卒揪出來砍頭才發現。

膠州營計程車兵在萊蕪城內所做的處置很簡單,凡是在抓捕計劃之中的,一概是“罪大惡極”“當場處斬”,若是沒在名單上的,則是不聞不問。

萊蕪城被礦監丁旭經營多年,好似獨立王國一般,萊蕪居民和冶鐵所的一干人等,都是隻知道有丁太監而已,那些過來投奔的亡命匪盜,更是把這位礦監丁旭看成是庇護者,但今日膠州營計程車兵在城內旁若無人的抓人殺人,丁旭除卻在那裡生氣之外,卻也沒有見到用什麼方法來阻攔。

搜捕和殺戮持續了一天,到晚上,膠州營卻也沒有做什麼其他的事情,直接是撤出了城外,都是按照正規的程式來進行。可礦監丁旭的威望已經是跌到了谷底,偏偏山東巡撫、濟南知府和山東總兵一起下達的這個命令他根本沒有制衡和反對的能力,說白了,他只是礦監,並無地方上的行政和司法之類的職能,膠州營人多勢眾,萊蕪的兵馬一來是沒有防備,二來就算是有了防備,也是佔不到法理的便宜,而且要打也根本不是對手。

礦監丁旭心知肚明,膠州營這突如其來的清洗到底是為了什麼,早不早晚不晚恰好是在靈山商行那些人說完狠話之後就過來,這不是為了對自己施加壓力,又是為了什麼。

果不其然,靈山商行的那幾名代表甚至連拖延幾天的表面功夫都不願意做,第二天又是直接找上門來,說是要與丁公公重新的商議冶鐵所之事。

靈山商行的這幾位代表進城的時候,還能看到沒有來得及沖洗掩蓋的血跡,還有瀰漫在城中的那股焚燒屍體的味道,不過和上次來的時候不同,上次來街上的行人都是小心翼翼,行色匆匆,這次街上行人卻比當日多了不少,而且臉上有些陽光興奮的神色,顯然是那些惡徒被誅殺之後,萊蕪百姓的心懷暢快,也敢在街上從容行走了。

按照靈山商行的估計,斷掉這鐵礦的燃料來源,然後再讓膠州營進城來把那些通緝追捕的匪盜誅殺乾淨,即達到了清洗這些山野武人的目的,又能夠對礦監丁旭進行危嚇,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一個小小的礦監,在這雙管齊下的手段之中,誰也不會相信會挺多久,這次來應該是馬到成功了。

一行人來到冶鐵所衙門的門口,站著的幾名護衛已經不是昨日那些凶神惡煞的草莽漢子,而是幾名萊蕪城的官兵,幾名商行的掌櫃站在門口,客客氣氣的請人進去通報,本來以為這礦監丁旭或者是避而不見,或者是態度恭謹,沒想到的是,出來一名冶鐵所的小吏,平平淡淡的把人請了進去。

這種做派倒真是讓靈山商行這些人吃了一驚,對方鎮靜自若,就像是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般,也不知道是不是故作聲勢。

此次進去之後,靈山商行這些帳房和掌櫃本來信心滿滿的又提出了上次的條件,以為對方應該會答應下來,誰想到礦監丁旭神色如常,也不見他憤怒或者如何,卻死死的站定了自己的立場,鐵價要漲,可高價的煤卻一斤不要,寧可停產。

靈山商行的幾名掌櫃當即面面相覷,這下子真是有些沒辦法了,這礦監竟然是軟硬不吃,這光天化日之下,對方又是朝廷派出來的內差宦官,直達中樞的角色,總不能派人進來用強殺掉,這可就成明目張膽的造反。

天下間,有武將擅殺文官者,也有文官手持符節斬武將的,可就沒有聽說誰敢殺死宦官,在官場之上從來沒有聽到,即便是民間傳頌的那幾次,也都是官員把種種的罪行稟明皇帝,得到許可之後方敢動手,與其說是官員動手,倒不如說是皇帝的意見。

在各地的太監們有幾個非正常死在任上的,都是在任內激起民變,百姓群起攻之才有那樣的下場。

而各地的文官武將,不管再怎麼跋扈,也不敢擅殺這些宦官,因為這些鎮守、分守的中官,提督礦監,提督稅監等等的太監,都是內差的差事,嚴格來說都是皇帝直接派出來的使節,和欽差的差別也不大。

殺死礦監,實際上等同於造反,沒有一絲可以轉圜的餘地,膠州營不是沒有想過對這不識好歹的丁旭實行雷霆手段,可膠州營畢竟還是朝廷的兵馬,這麼做等於是立刻成為全天下的公敵,為了一個鐵礦委實是得不償失。

礦監丁旭在堂上一副公事公辦的語氣,靈山商行的這些掌櫃反倒是不知道如何是好了,那些威脅的手段差不多都已經是用出來,對方依舊是這番模樣,還真是不知道接下來說什麼好,總不能開口說你再不答應,就要小心頸上人頭,恐怕這句話一說,礦監丁旭馬上就要上奏朝廷說山東總兵目無法紀,有謀反之心了。

無奈的靈山商行諸位商戶只得是不尷不尬的說了幾句,便起身告辭,礦監丁旭也不說什麼狠話,就是平淡語氣的對待,反倒是讓靈山商行這些人更加的捉摸不透,出門之後真是有些灰溜溜的模樣,彼此相對,心想這次的差事確實是辦砸了。

侯山正在濟南府主持搭建靈山商行的倉庫和店鋪,招募人手,聽到在萊蕪商談的這些手下的報告,心中也是有些怒火和慚愧,不過聽到情況之後,確實是感覺無可奈何,只得是寫封信給李孟,說明情況。

膠州營的擴軍雖說是在屯田戶的莊丁之中選擇,少了許多麻煩,但畢竟是增加兩萬多人的大舉動,千頭萬緒,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是湧過來,除卻兵源的分配,還有新舊軍官的提拔和賞罰,以及各地防務範圍的重新劃分,李孟也是忙碌的焦頭爛額。接到侯山這封信之後,卻也沒有當成什麼大事。

眼下逢猛鎮的兵器製造局也有自己的儲備,而且在南京的武庫購買武器也可以添補不少的缺口,之所以需要這萊蕪的鐵礦,也是為了今後的長遠打算,這等事完全是生意上的往來,也著急不得,所以只是回信叮囑侯山那邊繼續和萊蕪礦監衙門那邊接觸,不要斷絕,徐徐圖之就是。

不過這封信卻也讓李孟感覺有些好笑,總覺得靈山商行這提高煤價要挾對方的手段,和自己現代見識過的某些新聞頗為的相似,古今居然有這樣相通的地方,確實是讓人感覺到有趣。

李孟而今是一省的總兵,這萊蕪的礦監雖說是天子內差,可管轄的不過是一縣的地盤,雙方糾纏的不過是鐵價的買賣,對於李孟來說已經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了,他覺得並不需要放在心上。

靈山商行的那些掌櫃和帳房,雖說也都有些商業經驗,但這些人因為在膠州營和李孟的威名庇護下,一切事情都是順風順水,這些人與其說是商人,倒不如說是一些軍人兼職帶些商人的色彩。靈山商行的這些人執行命令一絲不苟,不管是遇到多少困難都要把李孟交待的事情辦成,這點是好的。

不過在商場之上,像是軍隊那般直來直去卻是不行,靈山商行的這些角色,總是缺少了一絲委婉,這也是缺憾。

比如說這次的商談,如果說是文如商行或者是八閩商行,總歸是會把礦監丁旭勸服,雙方把事情談妥,達到個大家滿意的局面,再說,這些太監職位高低,管轄大小不同,但卻出自內廷,背景深淺往往都有些不為人知的事情,何況內官都是些閹人,身體殘疾,難免心態就比較狹隘,容易走極端之事,所以正規的商行做事總歸是留幾分餘地,不會把關係鬧僵,免得雙方撕破面皮,鬧得不可收拾。

但靈山商行卻沒有注意到這個,開始簡單的幾次商量之後,就開始脅迫威壓,那礦監丁旭顯然也不是什麼懂得退讓的角色,雙方這麼一來二去,就鬧成了現時的局面。

萊蕪除卻官營的冶鐵所之外,還有些零零散散的小礦,靈山商行可以透過收買這些小礦,不過這些小礦產量太少,也就是稍有補充罷了。

七月下旬,萊蕪鐵礦因為煤礦沒有運來,果然是停產了,同時在兗州的煤礦也因為鐵礦停產,沒有人需要,也跟著停止了出產。

礦監丁旭這邊一時間看著偃旗息鼓,也沒有太多的動靜,靈山商行沒有放棄,還是定期的安排人手過來聯絡,可這丁旭已經是硬下了一條心,絕不惡聲惡氣的對待,可就是咬定不放鬆,當日的條件沒有一點的讓步。

局面就這麼僵持了下來,礦監丁旭在膠州營計程車卒離開的第四天之後,派人給京師送去了一封信,萊蕪冶鐵所的所有收入的四成都是送往京師,而這四成並不是送給內廷的各位權閹,只是送給一個人,那就是司禮監大太監王承恩。

大明的每位皇帝差不多都有一位從小就跟著一起的宦官,可以說是貼身的僕人,也是皇帝最親信的人物,皇帝為親藩的時候,和這名親隨的太監雖然是主僕的分別,可也有些夥伴關係在其中,親藩登基之後,這名貼身的太監一般就是司禮監掌印和首位,相當於外朝的內閣首輔,還有人兼有東廠提督的頭銜,更是權重如山。

王承恩也是這樣的角色,崇禎尚是信王的時候,王承恩就隨侍身邊,忠心耿耿,等到崇禎登基之後,王承恩也成了這天下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

太監身體殘疾,沒有傳宗接代的能力,慾望差不多都是集中在權財兩處,王承恩已經是升無可升,身居高位,剩下的就是這斂財的心思了,那些分守各處的太監,自然也知道王承恩的愛好,在各地搜刮來的金銀財物,也都是一直呈送。

不過各地的內官太監,撈取搜刮來的錢財,總要給自己留下最大的一份,送到京師來又不是專門送給王承恩一個人,從前像是高起潛和曹化淳這樣的大太監也要有一份所得,落到手中也不太顯眼。

可這在萊蕪的礦監丁旭卻不同,他和王承恩卻有同鄉的關係,要不然也不能在崇禎初年才被派到萊蕪這邊來做礦監,丁旭是王承恩的親信,而且丁旭也有幾分認死理的脾氣,搜刮經營得來的錢財分出四成來給王承恩。

萊蕪鐵礦讓這丁旭經營的頗有氣象,這四成的錢財當真是一筆豐厚的錢財,有這麼豐厚的錢財,又有雙方的關係在,王承恩真是把這丁旭看成自己心腹中的心腹,一向是愛護的很。

眼下在中樞,除卻在司禮監和御馬監兩處,一文一武權重天下之外,其餘的都是比較清苦的職位,所以外放出去成了一等一的優渥差事,只是這等差事名義上是皇帝派出,實際上都是靠司禮監和御馬監的大太監們舉薦,管理也是他們,宦官們若是想要外放,需要花錢購買,在任上的時候還要孝敬錢財。

為了讓外面始終有職位輪換空出,始終有可供買賣的職位,這些大太監們往往是把外面的各種鎮守、監守的太監幾年一換,而這萊蕪礦監丁旭卻做了將近十年,可見他在中樞的根基深厚。

快馬傳信,司禮監大太監王承恩在七月二十五日就看到了這封信,在湖廣和河南一帶的亂局已經是傳到了朝廷之中,招撫賊人的計劃現在已經全盤崩潰,主持這個政策的楊嗣昌自然是要負主要責任。

朝廷上的其他大臣對楊嗣昌本就是看不慣,平日裡因為崇禎皇帝的寵信才無可奈何,現在得了這個機會,一時間攻訐紛紛而來,朝廷之中每日間都是吵鬧不停,司禮監和內閣一方面要調兵圍剿重起的張獻忠和羅汝才部,一方面還要處理各個官員的攻擊和辯駁的奏摺文書都是忙得不可開交。

身為司禮監大太監,內相王承恩自然也是沒有一絲的清閒,可這百忙之中看到礦監丁旭的信箋,本就是煩躁的心情被這件事一激,立刻是火冒三丈,憤怒異常。

王承恩這等天下最高層的官員,對這類的官場傾軋之事精熟無比,礦監丁旭的信上指名道姓的說山東總兵李孟要謀奪萊蕪鐵礦,並且把截斷煤礦供應,派兵進城威脅的事情添油加醋的說了出來。

謀奪萊蕪的鐵礦,等於是謀奪王承恩的一條財路,這司禮監大太監如何能願意,但這王承恩也明白,李孟眼下是有功的軍將,所謂的謀奪萊蕪鐵礦的事情,嚴格來說卻也抓不到他的把柄。

崇禎年間本就已經對這種帶兵的大將沒有什麼辦法,只能是一味的遷就忍讓,前段時間楊嗣昌定功罪,要殺總兵祖寬,結果關寧大將鼓譟騷動,朝廷只能是派人安撫,顯得狼狽異常,這樣有罪的軍將要處置還這麼困難,何況是李孟這等有功之臣,王承恩琢磨著,就算是自己主動去跟皇帝求情,搞不好會灰頭土臉。

但這口氣卻不能這麼嚥下去,王承恩還記得李孟這些年升官晉級,都有內官為其分說,而且背後靠著的是誰,他也知道是當年的秉筆太監劉福來。

當年劉福來因為青鹽的差事辦的妥當,被王承恩提拔稱為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後來又是知情知趣的從秉筆太監的位置上主動下來,去往南京城擔任次一等的鎮守太監,和王承恩之間沒有什麼矛盾。

不過這次因為李孟的關係,王承恩也不管從前的那些情分了,而且劉福來在內廷宦官之中,沒有什麼派系和背景,在貧寒之中被提拔,在司禮監的時日也斷,這等根基不深的內官也無需顧忌太多。

在王承恩看來,李孟能有今天的聲勢地位,全仗劉福來在身後護持,如果把這個靠山一去,那麼同樣是起於寒微的李孟沒有什麼依仗,必然是漸漸的頹敗下去,這樣自然不敢去爭奪那鐵礦了。

李孟這邊也沒有想到,手下人去購買鐵礦的手段激烈了些,卻遭受到這樣的報復,只不過此時他正忙於其他的事情,壓根不知道會有這樣的變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