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〇章 鐵面人 親疏有別(1 / 3)

小說:順明 作者:特別白

崇禎十四年的十月間,在山東總兵李孟的幕府之中出現了一位帶著鐵面具的謀士,鎮東將軍對這位鐵面人的稱呼是公孫先生。

李孟的文武班子裡面,對這位謀士的身份都頗為好奇,有些人去周揚和寧乾貴那邊打聽,也有人去套王海和湯二的話,都沒得到什麼結果,看他們的模樣,好像他們也不知道這謀士到底是誰。

山東李鎮東,外面的人或許不知道他是何等人物,但山東文武心中,李孟就是這天下間最頂尖的人物。

在李總兵的身邊,所有的人也就是能做他的下屬,沒有人又和他平起平坐的資格,而這位“公孫先生”在總兵衙門之中,舉止做派,以及李孟的對待,隱隱都有些平等的味道。

當然,這種平等的味道,也只是相對於膠州營系統的其他人而言,但這已經是石破天驚了。

以李孟的權威,自然無人敢對他的決定做出什麼質疑,但大家疑問的是,到底什麼人能有這樣的才能和李大帥平起平坐,遍數天下間那些人傑俊彥,那有什麼人複姓公孫。

這公孫先生平日裡和大帥差不多同步的行動,不管李孟出現在軍議,或者是民政的場合,這帶著鐵面具的公孫先生都是一同前往。

這下子,下面眾人對這公孫先生的文武身份都搞不清了,天下間能文能武的大材實在是少,有數的幾個好像都是在朝廷之中效力,而且還沒有低於二品以下的,這些人就更不能出現在膠州營這裡了。

大家好奇是好奇,不過膠州營上下做事很知曉公私之分,好奇並沒有影響大家的做事,而且這公孫先生在軍民兩處的衙門之中,從來不說一句話,僅僅是在傾聽,這對膠州營的結構以及權力的分配並沒有什麼影響。

漸漸的,大家對這位公孫先生的態度,也就僅僅是好奇了。

不過,有幾個猜測還是頗為的有趣,比如說公孫先生身材高大,面具下面露出的雙眼炯炯有神,走路時都是落後李孟半步,或許這是軍隊那邊給李大帥請來的護衛,這模樣怎麼說也是武藝高強的角色。

十月下旬的時候,山東的鹽政有個小小的變化,按照朝廷的鹽政劃分,一般是一省或者幾省為一區,這一個大區的官鹽價格都是相同的。當然了,在山東地面上,這個規定形同虛設,根本沒有人去遵守。

眼下山東的鹽政情況是私鹽為官鹽,每年山東境內各處的鹽價是在濟南和膠州兩地公佈出來的,然後由武裝鹽丁押送到各地,由各地承辦私鹽的商人們販賣,鹽價允許有浮動,但因為出鹽量一直是很大,所以價格也高不上去,百姓們並不覺得這是負擔。

山東原本有大小百餘個巡檢司,專門在各處查緝私鹽,自從李孟崛起後,現在只有一家巡檢司——鹽政分守膠州巡檢。

這個巡檢司是武裝鹽丁隊的統屬機構,所以介紹李孟的官職的時候,如果真是純粹官方的檔案,就變得頗為可笑,“鎮東將軍、左都督、山東總兵官李孟,兼膠州巡檢司巡檢”前面都是一二品的大員,後面一個不入流的賤官,實在是讓人捧腹。

但這個職位,是李孟對山東鹽政統屬的官方承認,不能輕易的放棄,李孟也就是因為這個職位,合理合法的管轄山東公私鹽務。

其實這山東鹽務最可笑的不是掛在總兵大人官銜後面的名稱,而是在濟寧州的鹽政司鹽運使的常例收入。

鹽運使是三品或者從三品的官員,那是一等一的肥缺,可這山東的鹽運使過得極為憋氣,全山東的鹽業利潤和他一點關係也無,自然也談不上什麼油水,每年也還是有些外水入賬,這外財是如何入手呢。

寧乾貴在鹽業系統多年,知道這大家發財的道道,鹽運使畢竟是三品大員,也不好逼得太急了,所以每年都給這鹽運使批下若干石鹽的份額,准許鹽運使拿著這若干石去兗州府販賣,賺來的錢歸他自己。

鹽運使要賣多少鹽,居然是要下面的巡檢司批出份額,也算是大明曆朝僅見的奇觀了。

人如果幾天沒有吃鹽,就要渾身痠軟無力,並且會患上各種的病症,天下大災是大災,這鹽的銷售到還沒有受到什麼大的打擊。

現在李孟控制著山東的全部鹽場,還有南直隸差不多兩成的鹽場,這些都是他重要的資金來源。

魯鹽的銷售,除卻山東本地之外,河南開封、歸德、彰德、懷慶四府,以及北直隸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滄州府,都已經是完全的滲透了進去,不過幾乎是魯鹽產銷的極限了,畢竟販賣給鄭家的私鹽也必須要保證。

實際上,上面所說的那些地盤的外圍,甚至是山西和塞外的蒙古,都對鹽有需要,那些地方,就只能是交給淮鹽,或者是更準確的說是方家來做,膠州營賺個過境的錢罷了。

但在膠州營開始販鹽之前,這些區域的平民百姓吃的是質次價高的官鹽,私鹽因為利潤少,甚至很少販運到他們這邊來,膠州營大規模的販運以後,各地再也沒有什麼吃鹽難的問題,倒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從某種意義上講,膠州營倒也是做了點好事……

不過,在十月中旬之後,在兗州府全境,以及東昌府靠南的某些州縣,鹽價開始上調,同時,武裝鹽丁除卻保證排查工作不能耽誤之外,大部分的力量也開始朝著劃定漲價的範圍靠攏。

膠州營駐紮在各地的騎兵馬隊也都是集中起來,隨時準備支援武裝鹽丁們的行動,魯南、魯西的鹽價一漲,肯定會有人想著把淮鹽販賣進來,以方家為首的那些大鹽商當然不敢,可架不住下面的人動心。

所以鹽丁和士兵們都是作好了準備,嚴加防範。

這魯西、魯南鹽價高漲的決定,兗州府和東昌府兩處的官民都是怨聲載道,心想山東這才是太平幾年,今年李大帥打仗之後,回來就這麼多事情,又是排查奸細,又是鹽業漲價,好像是突然轉性一樣。

李孟系統的文武官員,剛開始的時候覺得這政策委實是不合時宜,現在鎮東將軍李孟應當對山東境內的軍民結以恩義,收攏人心才是,怎麼能做這種讓人怨言的事情呢!

但這種疑問再稍微一思考之後,就是琢磨過味來,這才是給膠州營賺取最大利益的手段,不管是從經濟方面,還是從人心方面。

鹽價的微調,政策的稍微變更,卻有這樣的好效果,卻明顯不是自家大帥的手筆,看起來也就是那鐵面人公孫先生的主意了。

“山東鹽價各處差不多持平,齊魯百姓想必認為吃這平價鹽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李大人雖然有心施恩於民,但在這處處持平的局面下,眾人根本感覺不出來。”

在和李孟參加過一次鹽政和靈山商行的彙報之後,回到李孟的居處,孫傳庭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現在他的住處被轉移到緊鄰李孟內宅的所在,方便每日一同行動,商議事情也是方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