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一章 再入城 終有報應(1 / 3)

小說:順明 作者:特別白

高盛和這三個字在天下間很多地方都被當成是一個人名,即便是在訊息靈通的江南之地,松江府做棉布買賣的大豪商丘家,就曾經感慨道:

“這山西的老高,每年都從我這裡買這麼多的布匹,怕是北五省的人都有衣服穿了。”

這件事後來則是被傳為笑談,天下的豪富之地,山東是新興,論起底蘊來和其餘幾處真是有不小的差距,江南那是世代富庶,而山西開始是依靠潞安府的絲綢,澤州的鐵礦,到了中期則是鹽貨和貿易。

明末的時代,除卻山東靈山商行,鄭家集團這種帶著不少軍事政治色彩的不能算在其中,這高盛和堪稱是天下第一商會。

山西商號興起不過百餘年,也就是從嘉靖年間才發達起來,如今卻已經趕上了歷史悠久的江南之地,這的確是讓人驚歎。

而且山西的商業大興並不僅僅有高盛和這麼一家另類,而是太原府和汾州還有大同各家商號的整體興盛,大小商戶都是生機勃勃。本來這山西表裡山河,地形相對的封閉,並且是大同邊鎮的後方,一有邊患兵災往往會被波及。

本來不是什麼當官的好地方,可這些年山西有些府縣的差事被熟悉官場的人評為第一等的優渥,原因無他,坐上一任,下面這些商人們的孝敬就是吃用不盡,了不得的好處。

可這樣的商業興盛,生機勃勃,卻並不是江南豪商的那種商業頭腦,而是因為政策的投機還有那種沒有原則的冒險。

明中期為了供應邊鎮的軍需,採用了“開中法”,所謂的中納鹽糧,把糧運送到邊鎮,由邊鎮開出鹽引,販賣鹽貨。

這政策開始被認為是德政,實際上卻有大把的空子可鑽,山西和南直隸的鹽商在這裡上下其手,大發其財,而邊鎮除卻前期之外,根本沒有在這裡得到過什麼好處,軍需供給日漸的困頓。

到了後期,兩淮鹽商對鹽貨買賣的壟斷性越來越強,陝西和山西的池鹽,也因為邊患的熾烈取得不易,晉商們開始琢磨著其他的方法來發家致富,事實證明,他們的冒險精神要遠遠的超過江南的同行們。

不管是草原上的蒙古還是關外的女真,他們對明朝都是有軍事優勢,每次的戰爭都會取得大量的戰利品,其中金銀珍玩的數量相當不少,可他們偏偏有許多物資,甚至是很簡單的物資,都無法用這些金銀來購買到。

晉商們就是看準了這個,開始在其中當個互通有無的中間人,一件鐵器,在中原價格低廉,可賣到草原上去,這個價格頓時翻了幾倍甚至是十幾倍,這些鐵器實際上就是兵器的原料,不管是蒙古還是女真當然是急需。

搶掠來的金銀換成了武器、裝備、藥材,武裝起來更加強大的軍隊,然後搶掠來更多的金銀,週而復始。

韃虜們越來越強大,而晉商們也是越來越富有,等到如今,生意做的越發的大,供應的貨物已經不光是戰略物資了,那些蠻族權貴們需要的奢侈品,甚至是女孩男孩,晉商們都可以一手操辦。

當然,在這買賣的過程中,或許還有晉商們附送的所見所聞,沿途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或者是一些更深刻的東西。

江南和閩粵的海商,就算是不遵王法,在商人和海盜之間的灰色地帶遊離,可他們是把大明人口消費不了的各種手工業產品販賣到外國,然後拉回整船的金銀和急需的物資,不管這個行為合法與否,對大明對這個國家和民族都是有益處的。

可晉商們卻不一樣,他們的富裕是建立在華夏的損失上,蠻族就好像是餓狼,撕咬著華夏的血肉來壯大自己,而晉商們的財富也是華夏的血肉,他們把華夏的養分偷送給虎狼,讓虎狼們更加的強壯。然後撕咬下來的血肉更多,晉商們分得的也就越多,週而復始,直到華夏轟然倒下,蠻族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

所謂的為虎作倀,蠻族是虎,晉商們就是那倀鬼……

高盛和就是最大的一隻倀鬼,高嶽閔和盛治泉是目前高盛和的兩位東家,高盛和名字的含意,實際上就是高家與盛家和好的意思,據說萬曆年,現如今兩位東家的父親在平遙可是對頭,後來經人說和才算是罷鬥。

而且莫名其妙的,雙方還聯合到了一起,結果這生意就做的越發大起來,平遙縣城,你要是來做生意的,請到南城去,那邊有高盛和的商號和倉庫,如果你想要拜訪高家或者是盛家,請去北城去,兩家府邸都在北城。

沒錯,城內只有高家和盛家的住宅和產業,其餘的人家都是搬遷到了城外,高盛和很大方的給他們置辦了產業,而且平遙縣城,大部分人也都是給高盛和做工當差的,就算是平遙城的知縣衙門上下官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如此。

高嶽閔是晉商之中的傳奇,現在四十多歲,可就算是七八十歲的那種老輩商家,在他的面前也要恭恭敬敬。

萬曆末,三大徵餘威猶在,關外滿清的優勢還沒有這幾年顯示的如此絕對,那時候高盛和僅僅算是中上商戶規模,才十六歲的高嶽閔就決定去和關外的滿清韃虜開始做生意,帶隊前往的就是盛治泉。

這也算是傾家豪賭,當日間努爾哈赤還屬於被人恥笑,所謂不知天高地厚的奴酋頭目而已,如果失敗,高盛和的所有家產都是會賠個乾淨,當然,高盛和賭贏了,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號稱天下首富。

大明和韃虜是勢不兩立的死敵,想要把滿清韃虜急需的各種物資從山西運到草原上,然後從草原上運送到關外,包括從山西過北直隸運動到關外,這每條商路,都要透過大同總兵的防區。

不餵飽了這個大同總兵,高盛和準備再多的貨也無法運出去,天下沒有不愛錢財的官員,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官,比如說新設的太原總兵姜襄,本來是副將的姜襄在山西的將領之中已經可以用忠義兩個字形容了。

可還不是被晉商們聯合用金銀美色餵養的服服帖帖,而且替他上下打點好了,山西總兵許定國跟隨督師侯恂平賊,姜襄則是接任大同總兵,誰想到斜刺裡殺出一個腦子有問題的陳永福,好好的山東不去投靠,偏偏要來山西戍邊。

在如今這種的亂世,一個能向朝廷表明自己忠心的武將實在是太有特殊意義了,既然要求去山西戍邊,那朝廷肯定會給他一個大同總兵官的任命,因為在山西比總兵高的職位,並且能顯現出朝廷的褒獎和重視的職位,也只有這個徵西前將軍的大同總兵。

這個任命,不管是從那個方面來說,都是無法更改的決定。

從一進入山西開始,在聞喜縣就開始為陳永福率領的九千豫兵籌備軍餉糧秣的商人就是高盛和的同盟。

看到總兵陳永福並沒有拒絕這些糧秣軍需的籌備,那就說明他並不是鐵板一塊,接下來就可以循序漸進了,不過隨著逐漸靠近汾州,高盛和的兩位東家卻頭疼的發現,陳永福對解決軍隊的需要認為是理所應當。

可那些金銀女子的私人饋贈卻都是推拒不收,而且這種拒絕並不是那種假模假式的客氣,再送的人都是被亂棍打了出來。

靈石縣的五萬兩白銀和三名絕色,這是進入汾州之前的最後一次重注,高盛和的兩位東家對陳永福的這個態度非常擔心,所以這一下投入了重注,但結果卻很更讓人失望,猶豫了一陣的陳永福還是把禮物退了回來。

如果說堅決的不要,或許還能讓這兩位東家放下些心,可猶豫一陣,說明此人並不是不貪財,而是有所顧忌或者是什麼別的想法。

汾州再向北就是太原府,高嶽閔和盛治泉並不想讓太原府那幾個虎視眈眈的後起商家在其中有什麼勾當,目前陳永福的大軍在城外駐紮,高盛和和盛治泉還想繼續再努力一次,他們根本不信陳永福真是油鹽不進。

地方上應該提供的糧秣和補給,平遙縣都是超額的供給,地方官和鄉老們都是用一百二十分的熱情來支應。

以陳永福和手下軍將的見多識廣,也禁不住為平遙縣城的物力人力感覺到驚訝,這等力量,衛輝和彰德、懷慶幾個小府都是很難籌辦的出來,平遙縣居然是舉重若輕的籌辦運送,可見這高盛和到底有多大的財富。

平遙縣城富庶,南來北往的客商也多,城內的酒樓青樓水準自然也是非同凡響,據說這裡的水平,甚至太原城都是趕不上。

駐紮的這一天,總兵陳永福呆在軍營中拒不見客,高盛和的掌櫃、東家還有平遙縣城的各級官佐通通的被拒之門外。但一路行來,總兵陳永福也意識到自己計程車兵們疲憊需要放鬆,所以不少營頭都是藉機進城消遣。

所謂消遣,自然是酒色財氣,高盛和的上下本著拉攏不到總兵,下面的軍將官兵也要拉攏一下的想法,派出了不少的人在各處奉迎,也頗有不少見錢見色眼開的河南官兵接受了他們的好處,並且答應以後再聯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