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伏羲】(1 / 2)

地球歷年。

以封閉小宇宙為快子計算機外殼,這個天馬行空的方案解決了快子計算機研過程中的最大障礙。

作為人聯科學院目前的最高優先順序任務,快子計算機研專案的研進度異常迅——這其中固然有呂永昌這個人形外掛的大力推動,但也絕對少不了大量院士加班加點的辛勞付出。

【伏羲】,這是呂永昌提出的名字。

毫無疑問,它被採用了。

和常規的計算機不同,【伏羲】快子計算機的製造工藝可謂是顛覆性的。

整個製造過程並不複雜,甚至還有些簡單。

第一步,切割小宇宙。

第二步,將小宇宙內部徹底清空。

第三步,在其中放入各種快子計算機元件。

和常規的計算機不同,快子計算機的元件幾乎不需要考慮組裝順序和佈線的問題。

在生產過程中,每一個元件都會自帶零點熔爐和自我維護系統。

就像宇宙中的一個個星系一樣,這些計算機元件被規律地安放在一個直徑一光年的小宇宙之內。

元件之間,不存在任何資料傳輸線路——目前的人類文明可無法將快子約束在資料傳輸線路中。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像一臺計算機被摘除所有導線和資料線,然後將各個零件分散地放置在龐大的宇宙中一樣。

小宇宙的規模很小,但對於一臺計算機來說,這已經足夠龐大了——哪有計算機的規模是以光年計算的?

為了防止元件之間由於引力和其他各種意外因素生移位和碰撞,所有零部件都採用了空間錨技術固定。

空間錨技術,顧名思義,就像船舶上使用的船錨一樣。

只不過,空間錨是用在時空海洋中的。

大至行星要塞,小至微型探測器,都可以透過這個技術將自身牢牢地“固定”在宇宙之中。

小宇宙內部的零部件安裝工作並沒有消耗多少時間。

即便算上切割小宇宙之類的前置工作,整個製造過程也就花費了不到一年時間。

真正的難點,並不在小宇宙內。

而在小宇宙和大宇宙的埠處。

為了實現資訊的輸入和輸出,人類文明不可能建造一個完全封閉的小宇宙,而小宇宙一旦出現埠,就會導致快子訊號無法控制地逸散到大宇宙之中。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聯科學院和帝國科學院的相關研究人員爭論了不知道多少時間。

饒是呂永昌,也被這個難題困擾了不知道多久。

直到最後,帝國科學院在研究四維空泡研究資料的時候開創性地提出了宇宙膜形狀控制技術,這個問題才算得以解決。

宇宙膜是可以生變形的。

四維空泡的宇宙膜,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便會出現不規則的形變。

這個特性,正好可以運用在快子計算機上!

只要將埠的形狀略微做出改變,讓其完全貼合訊號輸出的線纜,就可以輕鬆解決掉訊號輸入和輸出過程中的快子訊號逸散問題——當然,訊號輸入和輸出採用的仍然是先前的光子訊號。

……

次年,地球歷年。

【伏羲】快子計算機正式竣工。

期間,根據自分裂探測器傳回的資料,數只田園派維度生物已經抵達了牧夫座空洞附近。

但它們並沒有進入牧夫座空洞,甚至沒有靠近牧夫座空洞邊緣。

顯然。

人類文明先前的“顯赫戰績”給這些維度生物帶來了不小的威懾。

呂永昌也樂得如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