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最具內涵的話語

世事常常柳暗花明。這一次的意外是孫策驚駭地發現,自己快死了。

因為許貢的門客復仇了。他們在孫策打獵的時候偷襲了他,讓他身受重傷。

當然,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是死是活不是自己可以主宰的。作為人,唯一可以主宰的是在死之前安排一些事情。

孫策開始安排了。孫權站在了他的面前。他們是兩兄弟。亂世中的兩兄弟。前赴後繼的兩兄弟。

江東基業很大。說到底不是別人的,是他們兩個的。當然在此時奄奄一息的孫策看來,江東基業只能是自己這個剛及弱冠的弟弟的。

他顫抖著手將印綬交給孫權,然後說了這樣一番話:“若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創業之艱難,善自圖之!”

這番話鮮明地指出兩兄弟的性格特點以及今後孫權努力的方向。後來的事實證明,孫策的見解是深刻的,具有前瞻性的。孫權在亂世中敢於並善於識人、用人、團結人,他全力斡旋,終成亂世一傑。

孫策見解的深刻性還體現在他對母親的囑託上。弟弟孫權畢竟年幼,舉賢任能需要真正有所指。孫策這樣對他母親說:“倘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這個很有託孤的意思。另外為了防止骨肉相殘,兄弟內訌,孫策還警告他的其他幾個弟弟說,我死了以後,你們必須緊密地團結在孫權周圍,同心同德,艱苦奮鬥,為把東吳早日建成富庶之地而努力奮鬥,切不可各懷鬼胎,爭權奪利,幹出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來。

幾個弟弟都點頭應允後,孫策這才長吁一口氣,與世長辭,死時年僅26歲,堪稱英年早逝。

孫權開始粉墨登場。

當然孫權也是一個帥哥,甚至是比孫策更帥的帥哥。史書上說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很是令人驚豔。史書還怕後世讀者不信,舉例說明孫權的帥。說是漢使劉琬曾經入吳,見到孫家諸兄弟,感覺其他各位都不怎麼樣,只有“仲謀(孫權)形貌奇偉,骨格非常,乃大貴之表,又享高壽,眾皆不及也。”

呵呵,這真是一個拍馬屁的說法。就像世上的許多成功人士,功成名就了,就有眾多的考古學者過來挖掘、包裝其迥乎常人的事蹟,以證明其來有自。

但孫權自己不理這一套。不僅是因為此時他還沒有功成名就,更因為時局艱危。大哥新喪,天下又不太平。北方曹操時刻對江東虎視眈眈。東吳往哪裡去,人生的路啊該怎樣走?孫權焦慮不安。

這樣的時刻,周瑜來到他身邊。

不是來出主意的,是給他推薦人的。雖然孫策死前斷斷續續地說出“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樣分量極重的話,周瑜卻並不自視甚高。

他向孫權推薦了一個人。魯肅。由此,三國曆史上又一個分量極重的人開始浮出水面。就像後來的孔明之於劉備的意義一樣,魯肅之於孫權的意義那也是非同小可。這個來自臨淮東川,字子敬的人留給世人最初的印象是樂善好施,不把錢當錢,但事實上這樣的人是最可怕的。

因為,一個不把錢當錢的人心中必定有著更大的目標。魯肅也是這樣,他想在這個亂世有所作為——如果孫權不找他的話,他立馬要去巢湖投鄭寶,成就一番經天偉業。

好在周瑜前去他家將他拉了過來。周瑜看上去像個獵頭一樣對魯肅循循善誘,告訴後者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鄭寶和孫權誰比誰更高,傻瓜都看得出來。所以當今之世,非但君要擇臣,臣也要擇君。

這樣的道理很淺顯,事實上不要周瑜循循善誘,魯肅也會自入彀中。問題的關鍵不在魯肅這裡,而在孫權這裡。

孫權很生氣,因為他認為周瑜很有撂挑子的意思。明明大哥故去前說的是“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現如今你卻給我來一個“外事不決問魯肅”!什麼意思嘛?

所以,當魯肅頗有期待地站在孫權面前時,他意外地看到了這個小帥哥噘起的嘴巴。

魯肅笑了。他喜歡這樣有個性的“政治家”。一個政治家如果臉上的表情是死水一潭,對魯肅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當然了,魯肅在心裡也為孫權一聲輕嘆——到底還是不成熟,要假以時日啊。孫權對魯肅則是愛理不理。就像這個世界上的很多年輕人,愛恨分明,我行我素。

不過,這只是只是暫時的。因為幾分鐘後,孫權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緊緊握著魯肅的手,久久不捨得鬆開。為魯肅輕描淡寫說出的一番話。

不錯,世上的很多話語,其真正力度不在於聲音分貝,而在於內涵。

魯肅的話太有內涵了。可以說這是在諸葛亮隆中對之前這個亂世最具內涵的話語。當孫權以桓、文自居心憂天下時,魯肅說出了這樣一番話:“昔漢高祖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可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今乘北方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祖之業也。”

孫權豁然開朗。

的確,飯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個一個打。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人生的第一要義是知道自己是什麼貨色,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你不是曹操,就不要整天想著和他過招了。再說,自己真是曹操又能怎樣呢?最多和他打個平手而已。

所以,當今之計是經營好自己的自留地,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

由此,孫權確立了江東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的戰略路徑。而隨後到來的另一謀士諸葛瑾則完善和發展了孫權的戰略決策:勿通袁紹,且順曹操,然後乘便圖之。毫無疑問,這樣的決策不僅決定了江東的命運,也順便決定了陳震的去留——他灰溜溜地回到袁紹身邊,懷揣一份有孫權親筆簽名的絕交信。

不知趣的人兒

毫無疑問,這樣的信件是有殺傷力的。

特別是在孫權被曹操封為將軍之後。袁紹以為,這是曹孫勾結的鐵證,是孫權甘為曹操外應的一個標誌性訊號。為了爭取主動,袁紹決定先下手為強,起冀、青、幽、並等處人馬七十餘萬,準備炮打司令部,攻取曹操的巢穴——許昌。

當然,真正的戰爭不可能在許昌發生,因為曹操也不是豆腐做的,他派出七萬兵,前往迎敵。交戰地點就是那個後世赫赫有名的官渡。官渡由此成為三國曆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它將見證這個江湖上的風生水起和人頭落地。最重要的,它將製造傳奇。傳奇歷史和傳奇話題,供後世之人嚼舌頭。

不過,從歷史的細節出發,田豐最早嗅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這個還在獄中的可憐人上書諫袁說:“今且宜靜守以待天時,不可妄興大兵,恐有不利。”

只是很遺憾,這封神秘兮兮的上書並沒有引起袁紹足夠的重視,而是引起逢紀足夠的重視。逢紀跑到袁紹面前大打悲情牌,他說“主公興仁義之師,田豐何得出此不祥之語!”

“不祥之語”四個字可謂一語中的,狠狠地打擊了袁紹高傲而脆弱的心。

他要田豐死。要這個不識時務的人為這場即將轟轟烈烈展開的戰爭祭旗。誰讓我不舒服一下子,我讓誰不舒服一輩子!對袁紹來說,他是不準備給田豐一輩子了,或者說他想讓田豐這輩子終結在旗杆下。

這既是袁紹的心願,也是逢紀的心願。因為對逢紀來說,田豐是他仕途上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田豐不死,他心何以安?!

但田豐卻到底沒有死成。或者說沒有馬上死掉。這一方面是眾官求情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袁紹匠心獨運——現在就讓田豐死,是不是太便宜他了?必須讓他死在破曹功成之日。要讓活生生的事實證明,在這個世界上,誰是最有洞見力的人兒?

是我袁紹,而不是這個姓田的小子。袁紹讓田豐繼續在牢裡待著,然後躊躇滿志地率領七十萬大軍出發了,他期待凱旋,期待一場酣暢淋漓勝利的到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