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1 / 2)

二訪諸葛亮是在“雪花那個飄”的冬天。

張飛憤怒了,徹底憤怒了。因為有一個問題他想不明白:“雪花那個飄”的時候,打仗的人都要偃旗息鼓,可劉哥哥為什麼還要這麼一往情深,踏雪尋人?

所以他建議,劉哥哥不必去了,真想見此人,找人將他抓來就是。不就是一鄉野村夫嘛……

劉備也憤怒了,為張飛的建議。他義正詞嚴地告訴張飛,說諸葛亮是當世大賢,怎麼可以找人……抓來?!為了強化自己的義正詞嚴,劉備還引經據典,用了孟子的語錄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辯解:欲見賢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

張飛招架不住。他是個見了語錄就頭痛的人,更何況是那個誨人不倦的孟子。張飛同意跟劉備一起二顧茅廬。

但是在路上,張飛依舊嘮嘮叨叨。他說天寒地凍的,我們何苦要冒雪走遠路去見無益之人呢?哥,不如回新野去避風雪吧。劉備繼續義正詞嚴。他甚至挺起了胸脯,以表達他的大無畏精神:我就是要讓諸葛先生知我殷勤之意,不下雪我還不去呢。如果你怕冷,可先回去。

張飛當然不可能回去。這是做小弟的無奈之處。做小弟的宿命就是跟隨,不管大哥要去哪裡,理解了要跟隨,不理解硬著頭皮也要跟隨。

只是這一次的跟隨依舊一無所獲。

諸葛亮還是不在家。在家的是他的弟弟諸葛均。諸葛均告訴劉備說,他二哥諸葛亮昨天與崔州平相約,又出外閒遊去了。所謂閒雲野鶴,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遊山玩水,然後指點江山,再然後懷才不遇。這樣的生活狀態讓張飛覺得這個叫諸葛亮的人整個是一不務正業的二流子,有田不種,天天吹自己是管仲、樂毅,唯恐天下人不知,現在他劉大哥誠心誠意過來找他,又開始玩躲貓貓遊戲,有病啊!

當然,這樣的怨氣張飛是不敢發洩出來的。因為此時此刻,他已經看出劉備的臉色有些不對了。在風雪交加中,劉備自嘆命苦,搖搖欲墜,其情其態慘不忍睹。張飛和關羽忙搶上前去,一把抱住很受傷的劉大哥,鼓勵他堅強再堅強。劉備也終於沒有倒下,他站住了。劉備站在臥龍山莊,仰天長嘆,並且很悲憤地喊出一句世界名言,令整個天地為之變色: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春天真的來了。因為劉備要三顧茅廬。

對於劉備來說,真正的春天不在外面,而在他的心中。什麼時候見到諸葛亮了,什麼時候他的春天也就來了。這一點很像我們中間的許多人,心中有暖意才有真正的春天。

只是這一回,關羽不幹了。

關羽一直以來都是好好先生。起碼和張飛相比,他要溫順許多。但是劉備的三顧茅廬之舉還是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範圍。關羽推心置腹地對劉備說,太過了,大哥前兩次屈身親往,拜謁孔明,禮已經太過了。現在還要三顧茅廬,想孔明何德何能,可以擔得起如此禮遇呢?關羽甚至斷定,諸葛亮這個人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如此浪得虛名之人,不值得再往他臉上貼金了!

劉備卻依舊引經據典,說當年齊桓公想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何況我現在要見的是大賢呢?又說周文王謁姜子牙,那禮數,隆重了去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麼你知道嗎?那就是人還在,卻見不著。你,你們不想讓我痛苦一輩子吧……

劉備說得如此痛苦不堪,關羽和張飛也只能隨他去了。於是,在這個東南風微微吹在臉上令人癢酥酥的亂世的春天,劉備又一次踏上了朝聖之路。

這是真正的朝聖,因為劉備的準備工作做得不錯。“令卜者揲蓍,選擇吉期,齋戒三日,薰沐更衣”,那份虔誠,可謂一絲不苟。

細節決定成敗。一絲不苟的劉備這一次欣喜地發現,臥龍先生此時正臥在家裡沒有出去遨遊。這個訊息是諸葛均告訴他的。當時的諸葛均在離草廬半里之外的地方與劉備遭遇,匆匆忙忙說了以上資訊後又匆匆忙忙地離開,那神情,好像忙天下大事去了。張飛便很不快——鄉下人到底沒禮貌,我們誠心誠意來看你哥,你便引我們到家再走也不遲啊,如此行色匆匆,倒顯得我們上趕著要求見諸葛亮似的。

劉備卻心平如水:我們可不正趕著要求見諸葛先生嗎?我樂意!你要不樂意,回去好了。張飛只得老大不情願地做樂意狀,和劉備一起深一腳淺一腳地去“求見”諸葛亮。

一刻鐘後,張飛絕望地發現,這回是真正的、實打實的求見,而不是故作姿態。

因為諸葛亮睡著了。雖然是大白天,諸葛亮卻睡得那個堂而皇之。彷彿作為隱士,最重要的工作除了在外面流浪就是在家裡睡覺了。

問題的關鍵還不在這裡,問題的關鍵在劉備對諸葛亮大白天睡覺的態度上。一臉虔誠的劉備竟然發自肺腑地認為,諸葛亮大白天睡覺是當前壓倒一切的最重要的事情。他吩咐小童千萬不要進去通報,以免打擾諸葛亮的睡眠。與此同時,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著,自己輕手輕腳地走進院中,拱立階下,瞻仰諸葛亮仰臥於草堂几席上的睡姿。

大氣不敢出。大屁不敢放。誠惶那個誠恐。

張飛火了。見過傲慢的人,沒見過如此傲慢的人。劉備是什麼,是皇叔,更是他的大哥!而諸葛亮是什麼?一介村野匹夫,故作姿態的村野匹夫!所以張飛準備做出一個舉動,要讓諸葛亮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價。生命的代價。

他要火燒草堂。只是張飛的舉動沒有得逞。因為關羽攔住了他。關羽認為,消滅一個人的傲慢,火攻不是最好的辦法。至於最好的辦法是什麼,他也不知道。

這是一支潛力股

劉備依然在誠惶誠恐地等待。他的等待似乎有了結果。

因為諸葛亮翻身了,翻身欲起。但是幾秒鐘之後,劉備遺憾地發現,這只是一次疑似起床——翻身之後,諸葛亮又呼呼大睡。

小童著急了,準備強行叫醒主人。劉備卻不打算讓小童這麼做,他好像要將虔誠進行到底,以充分、完全、徹底地感動諸葛亮。

在一個時辰之後,諸葛亮終於完全、徹底地醒來。

於是有了四目相對。這是亂世中兩個男人第一次的四目相對,好多年之後,這樣的四目相對彰顯了宿命般的意義——他們不離不棄地走到了一起,為一個共同的目標,同悲同喜同奮鬥。

只是在當時,諸葛亮看上去有些惘然。這是充滿詩意的惘然,因為諸葛亮醒來後的第一個行動是吟詩一首:“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這首詩很有舉重若輕的意思,聽得劉備目瞪口呆,剎那間醍醐灌頂,頓悟人生。

更讓劉備頓悟人生的是諸葛亮的談吐。這個喜歡浪跡天涯的帥哥對世事有著和村野山夫大異其趣的見識。雖然在去年一顧茅廬時,劉備對崔州平的談吐有驚為天人之感,但畢竟那是消極遁世的,充滿著清靜無為、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無力感和滄桑感,和劉備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相去甚遠。可諸葛亮不一樣,諸葛亮是人定勝天的,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中流擊水三千里;是我能,我可以;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絕和鎮定自若。

諸葛亮說:“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傑並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今劉璋闇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惟將軍圖之。”

諸葛亮又說:“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

劉備不說什麼,因為他已無話可說。一個人,一個隱居之人,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這樣的歷史洞見力,可謂空前絕後了。

他願意得到這個空前絕後之人。諸葛亮卻不願意輕易許人。就像久居深閨的女子,對選擇託付自己終身的人,那是慎之又慎。劉備看上去則像個囊中羞澀的候選人,雖然有一個還算顯赫的身世,可現實的各方面情況都已顯現出敗落相,長得又不器宇軒昂,更要命的是自信心也不足實在令“女方”提不起興趣來。

尷尬便在此刻如影隨形了。一個孜孜以求,一個不置可否,這樣的“相親”似乎要以失敗告終。卻是沒有。因為劉備使出了秘密武器。致命的秘密武器。哭。

劉備的哭其實分兩種。一是秀;二是真哭。劉備這一回是真哭了。一般來說,一個人在求之不得的時候,會感受到真痛苦。劉備真痛苦了。如果諸葛亮的隆中對不是這麼才華橫溢、水銀瀉地,他的痛苦不會這麼真。可諸葛亮在孔雀開屏之後又華麗轉身,做嫋嫋離去之勢,劉備心中的失落那真是致命的。所以他——嚎啕大哭。邊哭還邊說:“先生不出,如蒼生何!”

這真是一個絕妙的理由,一下子將諸葛亮置於進退兩難之地:不出山,那是置天下蒼生於不顧;出山,此生就要跟著劉皇叔從一而終了。這個人能不能成事,能成多大事,諸葛亮都要一肩擔當。

諸葛亮最後選擇了出山。事實上,這是他的不二選擇,也是大多數隱士的人生宿命。隱是為了顯,不出是為了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隱士願意一輩子做隱士,除非此人已心如死水。但諸葛亮顯然不在此列。這個有事沒事就自比於管仲、樂毅的人,要的就是一個舞臺。一個不大不小,卻可以讓他長袖善舞的舞臺。毫無疑問,曹操那個舞臺是太大了。曹操謀士如雲,講究的是先來後到、資歷深淺。他們出謀劃策時個個爭先恐後,諸葛亮即便加盟其中也會很快被淹沒,到時天下真的到手了,也沒他諸葛亮什麼事;孫權那邊也有張昭這樣的大個子頂在那裡,大個子有大智慧,即便諸葛亮不認同這一點,孫權也會認同這一點,因為張昭的地位是歷史形成的,是經過孫家上下兩代人一一考驗過的,是可以託孤的,也是時刻準備流芳百世的——諸葛亮就不湊那個熱鬧了。最重要的是孫權沒有向他發出邀請,諸葛亮要是主動湊過去,那也太掉價了。

所以,只剩下了劉備。劉備雖然目前看上去有些山窮水盡的意思,但諸葛亮認定,這是一支潛力股。最重要的,他在劉備心中有價值。當然,事後想起來,這樣的價值是經過多人造勢的。這裡面有徐庶和水鏡先生,也有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人等,更有那些唱流行歌曲的山野村夫。他們以口耳相傳的形式,強化了諸葛亮在劉備心中的美好想象,而劉備三顧茅廬的朝聖之舉,最終使他在儀式感上自我構築了一場以諸葛亮為關鍵詞的完美風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