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過招(1 / 2)

要請上門去,不要求上門去

在曹軍的火速追擊下,劉備並沒有死翹翹。因為關羽趕回來了。關羽去江夏借得軍馬一萬,得知當陽長坂大戰的訊息後,特地趕回增援劉備。這讓曹操感到有些怕怕。他突然覺得李典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原來真是諸葛亮之詐謀啊!

要命的是曹操不知道諸葛亮的詐謀由多少個小計謀構成,水攻、火攻、心理戰,樊城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便停止追擊,讓劉備死裡逃生。

劉備驚魂未定。他明白,這是短暫的死裡逃生。如果沒有一個可靠的根據地,一道牢固的防火牆,他的人生是岌岌可危的。

所幸,諸葛亮也從江夏趕回來了,帶來了劉琦所部的全部人馬。與此同時,劉琦也公開表態,歡迎劉皇叔到江夏去,大家共生死,同進退。劉備這才稍稍定下神來,覺得命運對他到底沒有趕盡殺絕。

但是,更大的浪頭打過來了。這一次曹操的眼裡不僅有劉備,還有孫權。曹操擔心,在江夏的劉備如果連結東吳的話,勢必形成滋蔓的局面,到那時就麻煩了。

荀攸獻計說,世界上的事,怕就怕團結二字。劉備和孫權會團結起來嗎?有可能,但這種可能性是可以斬斷的,只要我們有足夠的威懾力。丞相不妨大振兵威,遣使馳檄江東,請孫權會獵於江夏,共擒劉備,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到那時孫權的反應肯定是驚疑,最終受利益驅使只能選擇來降,若如此,大事濟矣。

曹操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因為他相信每一個人的選擇歸根到底是利益的選擇。孫權跟著他曹操幹可以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何樂而不為?如果孫權選擇跟劉備聯手的話,傻瓜都知道下場只有一個。陪葬。

孫權被雷倒了。

因為他從來沒有看到過如此浩浩蕩蕩的架勢:曹操百萬大軍,水陸並進,船騎雙行,沿江而來,西連荊、峽,東接蘄、黃,寨柵聯絡達三百餘里。

這是什麼架勢?這是殺豬的架勢。

豬是何人?孫權以為不是劉備,而是他孫權。劉備失魂落魄、殘兵敗將,值得曹操出動百萬大軍,予以窮追猛打嗎?所謂殺雞焉用牛刀?曹操這把大牛刀一出,孫權立馬就知道,曹操要殺的不僅是雞,還有牛。

他這頭大牛。當然,誘惑也是存在的。曹操來信說“分荊州之地,永結盟好”,這似乎看上去很誘人,卻是可望不可即。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在自己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與他人共分蛋糕的。能夠坐下來共分蛋糕的,只能是旗鼓相當者。誰也吃不了誰,誰也佔不了誰的便宜。只有這樣的旗鼓相當者才能共分蛋糕。

所以魯肅給孫權的建議是,去江夏打探虛實,如果可能,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共抗霸權。當然要聯合是需要由頭的。魯肅的由頭是帶上厚禮往江夏弔喪,沉痛哀悼劉表同志的去世。

在江夏,面對大軍壓境,劉備感覺命運對他又步步緊逼了。

曹操的百萬大軍,不是人間任何一個謀士的計謀可以抵擋的。諸葛亮高明是相當的高明,但只能在一些小規模的戰爭中討得一些便宜。現如今,百萬大軍啊,每人一口唾沫也足以將劉備淹沒。劉備不知道,誰是那個拯救他於危難之中的人。

諸葛亮再次站了出來,提出了這樣一個對策:“曹操勢大,我們一時間急難抵擋,不如往投東吳孫權,以他為應援。曹操、孫權南北相持,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可以從中取利,何樂而不可呢?

劉備看上去沒有什麼歡樂的意思。因為他聽出了諸葛亮對策中的一個破綻——往投東吳孫權,以他為應援。呵呵,東吳孫權是我乾爹啊?憑什麼無緣無故地成為應援,為我頂雷?!

劉備對此毫無自信。

諸葛亮卻以為,人世間的事,強大與弱小是相輔相成的。不錯,江東人物極多,深謀遠慮之輩也眾多。可正因為這一點,江東才會看到自己的弱小與不足。現在曹操引百萬之眾,虎踞江漢,對江東形成泰山壓頂之勢,江東有遠見者必定會尋求外援,以為自己的幫手。那麼江東找外援最便捷的目標在哪裡呢?無非是江夏罷了。江夏現如今已成為兩強必爭之地,倒向哪一方,哪一方的勝算就會多一些。

劉備開始有所動心了:這個那個似乎好像的確可能有些道理啊……

諸葛亮繼續往下說。他說,我可以打賭,江東一定會派人來打探虛實。如果真有人到此,那我願意回訪江東,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南北兩軍互相吞併。如果南軍勝,我們和孫權共誅曹操以取荊州之地;如果北軍勝,那我們乘勢取江南好了!

劉備激動了,他伸出大拇指:高!實在是高!……可我現在擔心,江東會不會派人來呢?他們要不來人,我們總不能腆著臉上吧……

諸葛亮閉上眼睛,不再說一句話。因為該說的都已經說完了,至於來不來人,在他看來根本不是一個問題,就像太陽明天照常升起一樣,諸葛亮以為,那不是假設,而是事實。

他現在需要的,就是等待和養精蓄銳。

魯肅表情沉痛地來了,來弔喪。

劉備不知道在魯肅表情沉痛的背後還隱藏著什麼,但是諸葛亮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歡喜,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沉痛。當年孫策亡時,襄陽未曾遣人去弔喪,因為江東與劉家有殺父之仇,不通慶弔之禮。現如今,形勢比人強,孫權強壓殺父之仇不報,差魯肅前來弔喪,只能說明一點——別有用心。

諸葛亮歡迎這樣的別有用心。他對劉備說,魯肅到了以後,若問起曹操的動靜,主公只推不知道就可以了,如果魯肅再三問起,主公只說去問諸葛亮好了。一切由我來安排。

諸葛亮果然料事如神。因為魯肅對曹操的一切都很感興趣。但是諸葛亮卻對此半遮半掩,讓魯肅愈發的好奇。這個世界似乎就是這樣,隱秘的東西才是值錢的,沒有秘密的東西則毫無價值。諸葛亮深知這一點。

接下來,他愈發地雲山霧罩,跟魯肅透露了一個新秘密。諸葛亮說:“使君(劉備)與蒼梧太守吳臣有舊,將往投之。”這讓魯肅覺得自己統戰的目的沒有達到,內心隱隱感到不安了——劉備不能走,劉備走了,他怎麼回江東交代?

魯肅開始有傾向性地發表意見。他一方面詆譭吳臣的氣度,說他糧少兵微,自不能保,怎能容人;另一方面猛誇孫權的有容乃大——“孫將軍虎踞六郡,兵精糧足,又極敬賢禮士,江表英雄,多歸附之。今為君計。莫若遣心腹往結東吳,以共圖大事。”

呵呵,諸葛亮要的就是這最後一句話——被人請上門去,而不是自己求上門去。的確,兩種上門的價值大不相同,前者是尊貴的,有價值的,可以待價而沽的;後者則是卑微的,不可以討價還價的。

當然,為了把戲做足,諸葛亮繼續忸怩作態,說:“劉使君與孫將軍自來無舊,恐虛費詞說。且別無心腹之人可使。”這裡面有兩層意思,一是表明因為劉備與孫權不熟,所以沒有強烈的投靠意識,而“使君與蒼梧太守吳臣有舊,將往投之。”表達的是熟人好辦事的意思,諸葛亮似乎是向魯肅透露,去孫權處目前不是劉備的首選行動;二是真去江東的話沒有心腹之人可使。這裡面又有兩層意思,其一還是不熟,不好辦事;二是老兄你看著辦吧,如果你真需要我們去,這個穿針引線的人還是要解決的……

魯肅聽出了諸葛亮的意思。為了把事情做成,他立刻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穿針引線的人好說,一是先生之兄諸葛瑾,現在是江東參謀,每天都盼望著與先生相見呢。另外就是我魯肅,願與公同見孫將軍,共議大事,共議大事啊。

諸葛亮至此長噓一口氣,覺得自己可以有尊嚴地上門了。

劉備卻不讓諸葛亮走。他的表情是依依不捨、肝腸寸斷的。起碼在魯肅看來是這樣。劉備對魯肅說,諸葛亮是我老師,頃刻不可相離,怎麼可以去江東呢?我可不希望他成為第二個徐庶!

劉備的話讓魯肅愈發覺出諸葛亮的珍貴。這樣的珍貴在他看來就是孫劉聯盟的珍貴。所以接下來,魯肅的重要任務就是做劉備的思想政治工作,說服後者放諸葛亮去江東。

諸葛亮心裡暗叫一聲好,劉備劉大哥這戲演得,妙。一個不放,一個力爭,他諸葛亮的價值就被烘雲托月了。魯肅如果回江東將諸葛亮得來不易的情形一彙報,那劉備在聯盟中的位置就不是可有可無,而是缺一不可的了。

劉備也果然知戲、入戲,對魯肅的再三請求只是不理不睬。魯肅一臉焦灼,無可奈何。這個老實人到此時要哭的心都有了。諸葛亮看戲演得差不多了,再演就過了,就對劉備如是說道:“事急矣,請奉命一行。”劉備這才老大不情願地放行,讓諸葛亮跟著魯肅去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面見孫權,見機完成孫劉結盟共抗曹操之大計。

獵手與獵物

鴉雀無聲。鴉雀無聲的不僅是空氣,還有人心。

因為每一個人的心都很沉重。這是沉重的柴桑。這是沉重的會議。沒有人說話——孫權和他的百官們。

原因是出現了一封信。一封改變歷史程序的信,此刻拿在了孫權手上。

是曹操來信。信是這樣寫的:“孤近承帝命,奉詞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荊襄之民,望風歸順。今統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欲與將軍會獵於江夏,共伐劉備,同分土地,永結盟好。幸勿觀望,速賜迴音。”

這信寫得軟硬兼施,透著陰氣與殺氣。特別是最後一句——幸勿觀望,速賜迴音。很有最後通諜的意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