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沒有任何藉口(1 / 3)

建安十五年春正月元旦,永珍更新。人人心中有一個夢想,希望這一年心想事成。劉備也希望心想事成。

他和孫夫人向國太拜年,並提出了一個合情合理的要求:夫婦倆想去江邊,望北遙祭父母。

吳國太同意了。吳國太看不出這裡面有什麼不對頭的地方——這是劉備的孝道,而她所欣賞的,正是劉備的這一品格。

只是吳國太萬萬沒有想到,此後她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女兒和女婿了。一切都已箭在弦上,因為江邊遙祭只是個說辭,江邊也只是轉場,對劉備來說,真正的目的地是對岸——荊州。

他要回家了,帶著孫夫人,義無反顧地回家。

孫權下達了追捕令,在得知劉備脫逃的訊息後。執行這項命令的人是陳武、潘璋。他們選了五百個精兵,充當捕快,直奔劉備二人而去。

但是程普卻以為,人是追不回來了,因為這裡面還有一個孫夫人。

孫夫人是孫權的妹妹,自幼好武,脾氣刁蠻,她要是一心護著劉備,陳武、潘璋屁股後面跟著五千人、五萬人也無濟於事啊。重要的是要有狠心、殺心。

劉備當然可殺,孫夫人可殺嗎?陳武、潘璋又敢殺嗎?程普笑了,笑得很無奈。

孫權沒有笑。因為他的殺心起來了。此刻的孫權以為,劉備可殺,他妹妹也可殺。嫁出去的妹妹已不是妹妹了,而是孫夫人。既然孫夫人鐵了心要跟劉備走,那她就要承擔出走的代價。

在這個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的,哪怕是跑路。

因為方向不對。方向問題是大問題,方向錯了,是要人頭落地的啊!

孫權怒上心頭,他拔出所佩之劍,交給蔣欽、周泰二人說:你們兩個,用這口劍去取我妹並劉備的人頭來!違令者立斬!

趙雲把第三個錦囊拆開了。因為劉備面臨絕境。來追殺他的人不僅有孫權派來的,還有周瑜派來的。

周瑜怕劉備逃脫,已令徐盛、丁奉引三千軍馬在劉備前往荊州的必經之地設卡攔截,劉備註定是衝不過去了。就是在這樣的生死時刻,諸葛亮留下的第三個錦囊被拆開了。

上面只有三個字:孫夫人。

不錯,世上事是一物降一物。徐盛、丁奉可以拿劉備開刀,同樣,孫夫人可以拿徐盛、丁奉開刀。她罵開了:周瑜逆賊!我東吳不曾虧待於你!你為什麼要如此狠毒,殺我丈夫。劉備既是我丈夫,也是大漢皇叔,是你要殺就能殺得了的嗎?你也不怕遭報應!我已對我母親、哥哥說明回荊州去探親,現在你們兩個卻在這裡引軍攔截,是想搶我夫妻財物還是想幹嘛啊?

徐盛、丁奉不敢響了。是啊,人家是兄妹,是母女,過一萬年也是這關係。別到時候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趕明兒要是他們翻臉不認人,那我們就玩完了,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他們過了吧,也算是做個人情。便透過。便繼續一路狂奔。

直到蔣欽、周泰扛著孫權的寶劍從後面追趕上來。

此時劉備和孫夫人已到江邊。正所謂前有大江,後有追兵,一時無法突圍。這是兩個人的絕境,也歷史的絕境。劉備壯志未酬,有很多夢想還在潛水,沒有浮出水面。看上去一切還沒開始就要結束。他仰天長嘆壯懷激烈,不爭氣的眼淚又叭嗒叭嗒地往外滴。孫夫人也無可奈何,因為她看到了孫權的寶劍正朝她逼近,孫權的寶劍是絕對權力,勢必要割斷一切親情和黏乎。沒有什麼可能了,也沒有任何藉口。當然這話對蔣欽、周泰來說同樣成立——執行,沒有任何藉口。

他們表情嚴肅,六親不認地飛馬殺到。然後不發一言,直接將寶劍捅向劉備的心口……

部分真話

趙雲擋了過來,從而讓劉備死裡逃生。

當然,趙雲的阻擋是短暫的,因為蔣欽、周泰後面跟著一千兵,他們要置劉備於死地。

與此同時,周瑜也親自趕過來了。他自領水軍,左黃蓋,右韓當,勢如飛馬,疾似流星,直將劉備逼向死衚衕。

就在千鈞一髮之際,天上掉下個諸葛亮——準確地說,諸葛亮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江面上坐船疾駛而來。

他帶來了希望。劉備生的希望。因為劉備欣喜地發現,在諸葛亮的指揮下,關羽、黃忠、魏延三支軍馬殺到。他們的到來是具有震懾力的——周瑜縱馬逃竄了。

周瑜的逃竄毫無疑問是悲涼的,因為有畫外音。在他耳邊,這樣一句話鍥而不捨地鑽了進來——“周郎妙計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這是諸葛亮讓兵士們喊的,它體現了一種洞察力。對世事的洞察力,也是對周瑜智商的洞察力。

周瑜惱羞成怒了。他惱羞成怒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這是諸葛亮二氣周瑜的一個結局。自此,周瑜只有半條命了。他逃回柴桑,深感人生無常。

卻還是要繼續。生活要繼續,功業更要繼續,哪怕只有半條命。周瑜不無蒼涼地這樣想。他希望這一次,可以鹹魚翻身。

不錯,每個人的一生都要體驗鹹魚翻身的滋味,哪怕只有一次。

事實上鹹魚翻身構成了很多人的人生目標——只為鹹魚翻身而活。周瑜現在的心情就是這樣。他上書孫權,請求興兵雪恨。

孫權也是恨劉備恨得牙咬咬——人跑了也就跑了,還拐帶婦女——在孫權的潛意識裡,他一直不願意承認劉備是他的妹夫,所以劉將其妹妹帶走在他看來完全是犯罪行為!

這是販賣人口啊!孫權怒不可遏了。他準備拜程普為都督,立刻起兵攻打荊州。但是張昭卻攔住了他的蠢蠢欲動。

張昭總是深謀遠慮。雖然有時候,他深謀遠慮到有些懦弱的程度,不過張昭以為,凡事三思而後行是沒錯的,因為這是人間真理。

張昭這樣對孫權說:不可啊主公。曹操現在每天想的都是如何報赤壁之仇,為什麼遲遲沒有動靜?就是怕孫、劉同心,所以不敢進兵。現在主公如果逞一時之忿,和劉備自相吞併,曹操一定會乘虛來攻,到那時,國勢危矣。

孫權聽了,沒有做聲。不錯,張昭的建議聽上去有幾分道理,卻沒有打動他的心。因為這是破壞性的建議,不是建設性的建議——任何時候,破壞性的建議都不如建設性的建議來得有力量。打動人心。

只是對張昭來說,更上層樓是有難度的。他不是個開拓型的人物,雖然深謀遠慮,卻是明哲保身型別的深謀遠慮,一如赤壁大戰之前他給孫權提出的投降建議一樣,安全第一,安穩第一,自身利益第一。要建設性?呵呵,下輩子吧。

顧雍挺身而出,承擔了這個任務。顧雍說:的確,孫、劉不和,後果是很嚴重的。因為曹操必然會勾結、拉攏劉備,以對付我東吳。為今之計,我看不如派人赴許都,提名劉備做荊州牧。這其實是給曹操一個暗示,咱和劉備好著呢,鋼鐵長城,牢不可破。曹操明白這一層,就不敢加兵於東南了。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給劉備吃個定心丸,使他不恨主公,麻痺其心志,然後再派心腹用反間之計,令曹、劉相攻,我們再乘隙圖之,這樣佈局的話,我方就可立於不敗之地。

孫權採納了顧雍的建議。孫權以為顧雍的建議很好,好就好在有破有立,不破不立。破字當頭,立也在其中了。團結是自己的,分裂是敵人的;團結是短暫的,鬥爭是長久的。只要拿下劉備,曹操也就不是威脅了。

孫權派出了以華歆為全權代表的外交使團,去面見曹操,表達其訴求。

曹操的心情很好。因為銅雀臺造成了。這是建安十五年的春天。這個春天不僅屬於劉備,也屬於曹操。原因是他們心裡都有新希望。

曹操大會文武百官於鄴郡,設宴慶賀銅雀臺的落成。

酒,喝下去了。酒嘛,水嘛,喝嘛。

話,說起來了。話嘛,舌嘛,說嘛。

很多人說了很多言不由衷的話。這些言不由衷的話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歌功頌德。

的確,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說什麼話很多程度上跟說者無關,而跟聽者有關。說話的物件很重要。他的心情、他的社會地位、他的人生際遇,決定了我們該在什麼人面前說什麼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