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為之(1 / 2)

小說:漢兒不為奴 作者:傲骨鐵心

坑爹啊!

坑秀才啊!

周士相懵圈了,天知道朱慶來什麼時候把這話告訴瞎子李的,瞎子李又是吃了什麼蠢藥竟敢這個時候叫嚷出來。

不錯,他是想要永曆封他為親王,可不是這麼個要法,這世上哪有當著皇帝使臣的面嚷著不給親王封號就不認皇帝的!

死瞎子,老子對你這麼好,五十個滿州娘們可勁給你弄,你就這麼報答我!你他孃的能不能長長腦子,走走心啊!

周士相真的懵了,不知道如何應對這突發狀況,他傻傻的站在那裡看著郭之奇,臉上的笑容還掛著,只不過看上去很尷尬,好像皮笑肉不笑似的。

瞎子李的“豪言壯語”跟他孃的仙音一樣竟然繞樑不去,迴盪在議事廳中,迴盪在每個人耳中。

大帥要請封親王?怎麼這事我不知道的?

宋襄公驚訝的看著周士相。

王章鈞和左清也是驚得合不攏嘴,呆若木雞的望著周士相的背影,二人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賊秀才真是好膽量!

他二人只當瞎子李弄這一出乃是周士相事先授意,以便借這渾人之口說出他不能直說之事,畢竟周士相若直接張嘴跟永曆要親王封號,對永曆也未免太不尊重了,也太跋扈了些。

不過他二人卻不看好永曆能封周士相為親王,因為南明雖然只剩這麼點地盤,公侯伯也濫封了一大堆,可對王爵卻是看得極嚴,當年孫可望的秦王封號也是陳邦傅等人瞞著永務矯造金冊和金印私下授予的,永曆一直不予承認。後來若不是兩廣淪陷,陳邦傅等人想將永曆賣給清廷以求進身之階,永曆為了得到孫可望的庇護,走投無路之下才不得不承認孫可望的秦王封號,如此才有了大明朝的第一個異姓親王。

李定國的晉王和劉文秀的蜀王封號某種程度上也是永曆走投無路才冊封的,畢竟他要依靠李定國和劉文秀對抗孫可望,不給予李、劉二人親王封號不足以激勵他二人為其賣命。換言之,孫可望的秦王、李定國的晉王、劉文秀的蜀王封號都是永曆帝為了活命拿出來的籌碼,也是他唯一能拿出手的東西。

永曆唯一在沒有人身受到危脅情況下主動封王的就是福建鄭成功,永曆三年朱由榔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八年又加封鄭成功為潮王(親王),鄭成功卻堅辭不受,仍以永曆三年所封延平郡王為封號。

永曆封鄭成功為王,其實也是為了獲得鄭氏的支援,畢竟鄭氏地盤雖然不大,可擁兵將十餘萬,又有強大水師在手,替永曆朝廷牽制了東南清軍。若沒有鄭氏在東南牽制,清廷早就將東南的大軍調出入侵西南了,焉有永曆今日在雲南苟延殘喘。換言之,永曆封鄭成功為王也是為了保命。

另外李成棟的寧夏王是其死後追封的,活著的時候永曆只封其為惠國公。除這四個活人一個死人外,永曆再未封過一人為王,哪怕追授都沒有,由此可見在永曆心中王爵有何等的重要性,非性命關頭他是斷不會將王爵拿出封賞的。畢竟王爺要是也跟國公、侯爺一樣漫天飛,那就不值錢了。

換作是一心忠於明室的官員,斷不會如此看待永曆封王事,可王章鈞和左清都是變節降官,對明室早無忠心可言,二人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待永曆封王事,雖有偏頗,但卻是一針見血看出其實質來。

太平軍在廣東,永曆朝廷在雲南,二者之間隔著廣西,太平軍自然對永曆朝廷沒有威脅,對永曆帝本人也沒有威脅,故而左清和王章鈞不認為永曆能將王爵給周士相。

再者若是周士相授意瞎子李在朝廷使臣面前吵著要永曆封他為侯、為國公,左、王二人倒不意外,也覺理所當然,畢竟周士相的功勞完全可以得授國公,甚至封郡王也不是不行,可現在瞎子李叫嚷的卻是親王封號,二人聯想永曆朝廷的幾次封王事,自然都是不看好周士相“自請”封王的舉動。

倒底是年輕人,性子太急,廣州收復的訊息還沒到昆明,你就這麼急著跟朝廷要親王封號,這叫郭之奇如何看你,又叫永曆如何看你?孫可望當年也沒這你這麼急啊!

事情要一步步做,一口哪能吃成胖子,更休提這種幾近撕破臉皮的要王舉動。

左、王二人暗自搖頭,又聽瞎子李話中意思,似乎永曆不給周士相封親王,周士相就真不認永曆這個皇帝了?

左清和王章鈞面面相覷,均從對方眼中看到一絲擔憂之色。他二人不能不擔心,萬一周士相真的利慾薰心要永曆封其為親王,而永曆卻寧死不封,難道太平軍真的就要和南明內訌不成?

這些年來南明各勢力間因為內訌而慘敗的例子太多,左右參政很不看好脫離了南明旗幟的太平軍能夠發展下去,要知道太平軍的存在可是關係他二人性命的,萬一太平軍兵敗,他二人也跑不了。

清廷的濟度大軍年後就到廣東,大敵當前,周士相卻要因封王的事和永曆朝廷鬧翻,這豈不是尋死之道。

王章鈞嘴巴張來張去,想勸,卻不知如何勸。左清偷眼觀察郭之奇和秦榮反應,越看越是心涼。

秦榮和郭之奇顯然是被瞎子李這話震動,一個臉色鐵青,一個則是沉著臉不語。

秦榮胸中已是一團怒火,前番周士相曾上奏朝廷為其部下要官,這讓欽州的總督連城壁等官員都是不滿,收復廣州後又沒立即派人請總督大人回駐,反而自行設了布政使司,壓根不提接回總督行轅的事,還任用王章鈞這等小人充任參政官,可見周士眼眼裡根本沒有總督大人的存在,甚至連廣東官府都不存在。

即便郭之奇帶來的這份聖旨給了周士相開設六官的權力,可聖旨卻只給了他委任武官二品以下,文官六品以下的權力,布政使是從二品的大員,左右參政是三品官職,故而周士相所委任的布政使司官員並不合法。

秦榮一心想揪住此事迫使周士相裁撤他私設的布政使司,從而可以讓總督連城壁可以回駐廣州,這樣廣東的軍政才能重新歸於總督衙門,這也是連城壁讓他來廣州的目的。可偏偏郭之奇對此並不關心,反而訓斥於他,這讓他很是不甘心。想到來前四府巡撫張孝起和兵部主事程邦俊對他所說之事,再見周的部下公然叫嚷要天子封周為親王,且不封便要不認朝廷,周士相的跋扈形象在秦榮腦海中算是根深蒂固了。

秦大人一生忠明,如何能受得了這等跋扈小人,他甚至在心中早將清軍罵周士相的賊秀才三字反覆罵了無數遍。

……

與秦榮已認定此事乃周士相授意不同,郭之奇卻在懷疑,若是,則此事性質就嚴重了,若不是,便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堂堂大學士難道要和一渾人計較不成。

肇慶的陳奇策和朱統告訴過郭之奇,太平軍內多是降兵和土匪,故而出些渾人也在情理之中,周士相派往昆明的那個梁雙虎不也是渾人一個?大字不識的,在天子面前把背後那“順治是條狗”當成“精忠報國”,只叫天子笑得不行。由此可見,太平軍中渾人很多,且這幫人因為是土匪和降兵出身,所以對朝廷的體制和威嚴便不怎麼放在心中,出言冒犯再正常不過。

只要太平軍忠於大明,只要周士相忠於天子,郭之奇便不會計較他部下的失言。他甚至也有想過向天子進言封周士相為郡王,如此廣東軍政便能統歸周士相麾下,從而打破從前廣東各部各自為戰,沒有統一號令,以致屢被清軍各個擊破的困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