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1 / 2)

小說:漢兒不為奴 作者:傲骨鐵心

“崇禎年間,社稷便崩壞,官兵不如賊,這些不如賊的官兵降了滿清,各地發生的種種暴行便在所難免了。”

鄭中磊很是理性的在那分析,在他看來,滿清屠城不假,可實施者卻大多是漢軍,所以,將帳統統算在滿州人身上,有失偏頗,不是治史應有態度。真要清算元兇的話,當是清算那些降清的明軍,而非滿州人。

“那些降兵為何要實施屠殺,還不是想掩蓋其殺人搶劫的惡行。所以,我從來不認為是滿州人下令屠城,那樣乃不智所為。這滿州入關之後,便尊孔敬儒,儼然又一個元朝。試問,自古以來,哪一個政權敢如此明目張膽下令屠城的,莫非他們要自絕於我中國不成?我客觀說一句,滿州人並無屠城惡習,屠城的都是漢軍,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他是我們的敵人,就肆意汙衊他們。”

“聽鄭大人的口氣,似乎對滿清抱有好感?”

工部主事、前年定武恩科取中進士的安徽人齊廣廈對鄭中磊所言感到好笑,忍不住譏了他一句。

這話讓鄭中磊不由一緊張,他可不想讓人誤會對滿清有親近之感,忙道:“我只是希望大家公正客觀看待滿清屠殺這件事,並非對滿清有什麼好感,想我鄭家當初,也是舉族抗過清的。家族殉國之人,不在少數,所以我又如何會對滿清有好感,齊大人可不能瞎說。”

“是嗎?”

齊廣廈冷冷說道:“那鄭大人早前為何去考了滿清的科舉?按理有家仇國恨在,鄭大人怎麼也不當去考滿清的科舉,至不濟,不去做遺民,在鄉不出也可啊。”

這件事讓鄭中磊有些惱羞成怒,微哼一聲:“齊大人,我們在討論的是如何治史,和我考不考滿清科舉有什麼關係。若你以此認定鄭某對滿清有好感,那在場之人,豈不被你說進去大半?”

在場一眾官員確有相當一批人曾經考過滿清的科舉,鄭中磊將他們拉進來,無疑讓他們“人人自危”,因此紛紛指責齊廣廈胡攪蠻纏。

“齊大人,大家都是同朝為官,請你注意言辭,莫要壞了同僚間的和氣。”

先前支援鄭中磊的那個御史對齊廣廈也很反感,又見這麼多人站在他們一邊,不由語氣稍重。

齊廣廈眉頭微皺,旋即舒開,輕笑一聲,道:“好,既然大家談論治史,那恕我直言,鄭大人剛才所言才是偏頗。據我所知,當年老奴在遼東便屠我三百萬漢民,那時,怕是沒這麼多降軍替他作孽吧?由此可見,滿州屠城之事早就平常,將之歸咎於降軍掩蓋搶劫,怕才是不客觀。”

“關外是關外,豈能等同關內之事?”那御史不以為然。

“難道關外的百姓就不是我大明子民了?”

齊廣廈也來了火氣,他不曾想在這位御史眼裡,關外的大明子民竟然都不值一提了。

那御史意識到自己失言,便道:“我不是說關外的百姓不是我大明子民,而是就事論事,兩京十八省又有幾地是滿州人直接屠的呢?我看還是那些降軍幹得多,所以這些事情和滿州人沒有多少關係。我是傾向區別看待的。”

“只怕未必吧?”

一名大理寺的官員突然開口道:“揚州城是滿清的豫親王多鐸下令屠城的,四川是豪格直接指揮滿兵屠城,清朝的端重親王博洛、和碩親王滿達海等在山西汾州、澤州等地進行規模屠城。多爾袞在潼關、畿南、大同等地下令屠城,這些地方無一不是滿兵直接動手,怎麼可以說滿州人沒有屠城惡習呢?”

“長江以南,由滿兵直接動手屠城的也不在少數,就是這南昌城,當初不也是滿清的貝勒譚泰率領北方來的滿兵破城的麼?所以這元兇怎麼就和滿州人沒有關係了,這一點,恕在下無法理解。”齊廣廈一臉不滿的看著鄭中磊等人。

鄭中磊一時無言以對,倒是他身後有個官員道:“滿兵人少,再怎麼殺,總殺不得億兆,作孽大的還是降軍和那些流賊嘛。這一點,總不能否認吧?”

“降軍?流賊?”

齊廣廈怒極反笑:“那麼請問這位大人,甲申之前,這些降軍流賊可曾在我大明各地大規模屠城,一次屠上數十萬,乃至上百萬的!又為何投降了滿州人之後,這種事情便屢屢不絕!”

“這個……”

那官員倒不是沒有良心之人,剛才也是未及思慮,現在一想,這事怕還真是滿州人的干係。因為崇禎年間官兵縱然軍紀再不好,有殺良冒功之舉,如左良玉、劉澤清等人有一次屠殺數萬百姓冒充軍功的事,也常常縱兵劫掠,但似揚州、南昌、江陰、嘉興、大同、福州、潮州、廣州、四川這種一次殺上數百萬,整座城整座城滅絕的,還真是沒有。大規模屠城還是這些原明軍、流賊投降清軍以後的事。所以,滿州人是不是大屠殺的元兇,應當是板上釘釘的事,容不得粉飾。

那名幫助齊廣廈說話的大理寺官員又道:“我從未聽聞過主人未下令,做走狗的就會咬人。況且,清軍每次屠城,搶劫所得大半都是歸滿兵所得,僅此便不難看出,屠城之事實是滿州人授意而為,他們不是元兇,誰又是元兇!”

不少先前認為鄭中磊等人分析有理的官員們這時也紛紛點頭,同意這位齊廣廈和這位大理寺官員所言。想那些降軍正是因為畏懼滿兵才降的清,所以沒有滿州人的同意,他們又如何敢自行其事,除非他們不想活了。

人群外面,一個年輕的聲音響了起來,“其實你們都忘記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不是滿州人不想直接動手屠城,而是因為他們人少,殺不過來,因而這才驅使降軍屠城,從而讓他們滿載而歸。歸根結底,這滿清就非中國之人,骨子裡只是將我中國當成狩獵搶劫發財之地,這才可以肆意在我大明行屠城獸行。”

說話的是恩科探花王子文,九江人,現任工部員外郎。除了王子文外,又有數名官員開腔反駁鄭中磊等人的“客觀”分析,言辭激烈的甚至直指鄭中磊等人是居心叵測,名為公正,實為替元兇張目。

這讓鄭中磊和那名御史感到惶恐不安,幸好在場的都是六部九卿官員,沒有親軍番子在,不然天知道會惹出什麼事來。

雖然這些官員現在爭論得厲害,但本質上他們又是一條船上的,要不然也不會被親軍“護送”前往各地參觀大屠殺紀念館。一些人更是在之前的“倒顧”風潮中出力很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