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岐山決戰(1 / 2)

小說:劉宋漢闕 作者:三林校尉

劉義真看著地圖,但暫時沒有說出口。

金鎖關那地方太險,成功的機率和鄧艾的偷渡陰平差不多,只能當做最後的殺手鐧。

兵法,正合奇勝。

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說要靠奇謀來決定戰爭的勝利。

魏武帝曹操就曾在《孫子兵法》的這句話中批註“先出合戰為正,後出為奇”。

只有後出的奇招才能致勝。

先出奇招,那叫歪門邪道!

最終在劉義真的提議下王鎮惡打算試一試,給北魏了一封信,邀請他們共同攻打赫連勃勃。

但外人終究是外人。

北魏只能當一步局外招。

要是真的只想依靠別人,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人事已盡,只待天命。”

能做的部署已經都做了,之後的事情就要看誰的反應更快,誰的能力更強,還有誰的運氣更好了。

第二日,傅弘之領兵從略陽趕來。

第三日,毛德祖帶著咸陽之兵趕來。

至此,關中晉軍全員集結完畢。

因為王鎮惡還在詐死狀態,他活著的訊息只有少數幾名晉軍高層知道,所以現在的晉軍總指揮還是劉義真。

劉義真先是命令身在長安的王修加班搞出來一萬套素縞。

做戲就要做全套。

王康的屍身被拉到京兆旁的王家祖墳安葬,但劉義真還是在劉回堡為其修了一座衣冠冢。

無他。

葬回王家祖墳是魂歸故里。

立碑戰死之地是軍人榮耀。

英雄,不該被遺忘,而是受後人銘記。

事了後劉義真讓士卒做了許許多多長相奇怪的拒馬。

現在使用的拒馬就是簡單的將木柱交叉固定成架子,然後在架子上鑲嵌帶刃帶刺之類的尖銳物。

可劉義真讓人制作的卻是拒馬槍。

製作很簡單,就是把三支槍捆在一起然後紮在一根圓木上。

這玩意被明出來的時間就是在飽受騎兵摧殘的趙宋。

要說先進也沒多先進,但是運輸很方便,比原版用木頭做出來的“鹿角”型拒馬要輕便很多。

之後劉義真又讓人將武器的握柄加長了幾分,或者乾脆在木棒上綁上一柄鐮刀,如此一把簡易的鐮鉤槍就做了出來。

也就現在沒有造火炮的條件,不然劉義真絕對要搞出來把這支軍隊武裝到牙齒。

除了這些從後世拿出來的先進玩意,晉軍便只有一個任務。

那就是儘可能的製造戰車。

這玩意是步兵對戰騎兵最大的依仗。

無論是吊打匈奴的衛青還是後來抵禦金軍的岳飛,用步兵去和騎兵打那都是要大量的戰車來當擋板的。

甚至就在前不久,劉裕對抗北魏用的“卻月陣”也是用到了戰車。

沒有戰車,就和現代化部隊中沒有裝甲部隊一樣,和敵軍一碰就是用命在填。

又過了幾天,晉軍這邊的準備已經差不多。

而那邊的赫連勃勃顯然也是等的不耐煩。

有時候站在劉回堡望都能看見外面有胡夏騎兵在跑馬,著實讓人氣憤。

“可以出兵了。”

劉義真不希望胡夏對關中百姓造成太大傷害。

再這麼縮在劉回堡內整個渭河北岸會成為赫連勃勃的馬場。

晉軍在龜縮了一陣後終於是向岐山方向進軍。

聽聞晉軍出兵,赫連勃勃那邊也有了動靜。

因為岐山離劉回堡足有兩百里,晉軍走也要走個幾天,這幾天的路程赫連勃勃自然是要利用好。

騎兵之所以能吊打步兵,不是因為其衝鋒起來的威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