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租庸調製(1 / 2)

小說:劉宋漢闕 作者:三林校尉

劉義真帶著兩人急匆匆的來到衙門後就找來紙筆塗塗畫畫。

王修一臉問號,劉義隆同樣如此。

“長安公,這上面有些符號還有著條條框框的都是何物?”

“這些符號叫數字,是天竺那邊傳過來的,條框則為表格。等我畫完教你們。”

數字和表格只是工具,比華夏數學家天天拿著玩的算籌要簡單的多。

但隨著文明的展,文明的承載物反而要簡單點。

就比如華夏的文字也是逐漸簡化,典籍從《周易》變成了《論語》,如此才能使華夏文明漸漸繁榮起來。

所以這些簡易的工具在文明展中的作用一點都不遜色於一些具體事物。

王修和劉義隆都是聰慧之人,甚至不用劉義真專門教,只是看劉義真書寫完就大致明白了數字和表格的作用。

劉義隆還好,他只是覺得這看起來很神秘的東西也不是那麼難懂。

王修卻是看出些什麼,內心激動起來。只不過現在劉義真還沒開口驗證他的猜想。

等劉義真書寫完畢後將一份草案擺在兩人面前。

“你們看,這是我打算在關中施行的一套新的賦稅制度。”

現在北方的賦稅制度很亂,但大體上還是租、賦並重。

租就是田租。

賦則大概是人頭稅的意思。

這樣的賦稅其實很重,剝削百姓有些太慘。

所以隨著世家大族的崛起,很多百姓會跑到世家那裡掛在世家名下從而避稅。這樣官府就不能從他們手裡得到本來應該得到的錢,只能對沒有投靠世家的百姓剝削愈兇狠,如此就讓這些百姓又投奔世家,從而陷入惡性迴圈。

朝廷本質就是個大地主,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和世家搶土地。

而賦稅制度就是朝廷搶土地的關鍵。

劉義真提出的新的賦稅制度就是不論土地、財產的多少,只要你是個人就要交稅。只不過官府會在你年滿二十歲的時候賜予你田地百畝,其中二十畝為永業田,八十畝為口分田。死後還田,世家別想撈到。

官府則依據授田記錄而向百姓徵收租庸調。

租即田租。

庸則是力役。

調是戶調,即男丁隨鄉土所產而納,有點個人所得稅的意思。

不論貧富,一律繳納定額的租庸調。

這便是未來唐初的租庸調製。

未來不是沒有更好的賦稅制度,比如兩稅法、方田賦稅法、一條鞭法等等。

但是賦稅的前提是要符合國情,現在的關中經濟還沒展到滿足更高階稅法的條件,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不然容易扯到蛋。

但饒是這套不太高階的賦稅法,也聽得王修和劉義隆無比震驚。

租庸調製不重要。

均田制也不重要。

但他們加起來遠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效果。

二人似乎已經能想象的到世家聽到租庸調製後的表情了。

但他們敢反抗嗎?

南方之前的頂級豪門庾氏就是反對劉裕的“義熙土斷”被滅族的。

只要劉裕還活著,這幫紙老虎就不敢鬧事。

王修突然反應過來“快!快給建康!”

這個時候王修已經忘了什麼數字什麼表格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