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小說:劉宋漢闕 作者:三林校尉

晉恭帝就在王弘的注視下完成了這歷史性的一刻,抄完詔書,蓋好玉璽,就讓王弘將詔書拿去。

劉裕在接到詔書後……

當然是婉言謝絕。

晉恭帝也很上道,再次單獨頒佈一道給劉裕的詔書——

“諮爾宋王夫玄古權輿,悠哉邈矣,其詳靡得而聞。爰自書契,降逮三、五,莫不以上聖君四海,止戈定大業。然則帝王者,宰物之通器;君道者,天下之至公。昔在上葉,深鑑茲道,是以天祿既終,唐、虞弗得傳其嗣;符命來格,舜、禹不獲全其謙。所以經緯三才,澄序彝化,作範振古,垂風萬葉,莫尚於茲。自是厥後,歷代彌劭,漢既嗣德於放勳,魏亦方軌於重華。諒以協謀乎人鬼,而以百姓為心者也。”

劉裕再次推辭,請求晉恭帝收回詔書。

於是第三封詔書下達——

“蓋聞天生蒸民,樹之以君。帝皇寄世,實公四海。崇替繫於勳德,升降存乎其人。故有國必亡,卜年著其數;代謝無常,聖哲握其符。昔在上世,三聖系軌,疇諮四嶽,以弘揖讓,惟先王之有作,永垂範於無窮。及劉氏致禪,實堯是法……王其允答人神,君臨萬國,時膺靈祉,酬於上天之眷命。”

這個時候君臣兩人的大戲基本演完。

是時候要考驗臣子們的演技——

陳留王這個吉祥物難得有了一次露臉的機會,他帶著曹魏宗室等二百七十人,及宋國群臣,一起上表勸進,劉裕依舊拒絕。

這個時候“人”的作用基本就結束。

在劉裕三讓三辭的過程中,全國各地突然湧現出無數的祥瑞。

太史令駱達記錄並上表了天文符瑞數十條,告知天下晉室天命氣數已盡,正是劉裕該出來接受天命之時。

於是宋國群臣再次上書。

戲演到這一步終於才算是演完,劉裕在萬般推辭無果後終於是無可奈何的接受了晉室的禪讓。

在這一番拉扯中,時間又推進到十月。

十月丁卯,設壇於南郊,劉裕即皇帝位,柴燎告天,策曰

“皇帝臣諱,敢用玄牡,昭告後天后帝。晉帝以卜世告終,歷數有歸,欽若景運,以命於諱。夫樹君宰世,天下為公,德充帝王,樂推攸集。越俶唐、虞,降暨漢、魏,靡不以上哲格文祖,元勳陟帝位,故能大拯黔,垂訓無窮。晉自東遷,四維不振,宰輔憑依,為日已久。難棘隆安,禍成元興,遂至帝主遷播,宗禮堙滅。諱雖地非齊、晉,眾無一旅,仰憤時難,俯悼橫流,投袂一援,則皇祀克復。及危而能持,顛而能扶,奸宄具殲,僣偽必滅。誠興廢有期,否終有數。至於大造晉室,撥亂濟民,因藉時來,實屍其重。加以殊俗慕義,重譯來庭,正朔所暨,鹹服聲教。至乃三靈垂象,山川告祥,人神協祉,歲月滋著。是以群公卿士,億兆夷人,僉曰皇靈降鑑於上,晉朝款誠於下,天命不可以久淹,宸極不可以暫曠。遂逼群議,恭茲大禮。猥以寡德,託於兆民之上,雖仰畏天威,略是小節,顧深永懷,祗懼若霣。敬簡元辰,升壇受禪,告類上帝,用酬萬國之情。克隆天保,永祚於有宋。惟明靈是饗。”

在祭祀之後,王弘上前親手解下晉恭帝的天子綬帶放置於一個玉盤當中。

晉恭帝也將傳國玉璽交到王弘手上,讓他呈給劉裕。

沉穩如劉裕,在見到那傳國玉璽時呼吸也有些急促。

只見那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

除此之外,上面還有一些“不完美”,或者也可叫做“歷史的痕跡”。

玉璽的一個角上是用黃金補齊,這是昔日王太后怒摔玉璽而王莽命工匠所修復。

在玉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這是曹丕為了證明曹魏的正統性而加刻的字樣。

玉璽右側則被加刻“天命石氏“,這是永嘉之亂之後傳國玉璽被胡人得去,後趙天王石勒所作。

現如今,這枚國之重器來到了劉裕手中。

劉裕頭戴十二旒冕冠,穿玄上衣、硃色下裳的冕服一步步走到高臺最頂端,高舉傳國玉璽,神態虔誠祭祀天地,冥冥中似乎真的有一股氣運加持到劉裕身上。

此時臺下百官無不納頭便拜,口呼天子,聲勢撼天。

南郊禮畢,劉裕乘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備五時副車,置旄頭雲罕,樂舞八佾,攜百官來到建康宮的太極前殿詔曰

“夫世代迭興,承天統極。雖遭遇異途,因革殊事,若乃功濟區宇,道振生民,興廢所階,異世一揆。朕以寡薄,屬當艱運,藉否終之期,因士民之力,用獲拯溺,匡世揆亂,安國寧民,業未半古,功參曩烈……其大赦天下。改晉元熙二年為永初元年。賜民爵二級。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逋租宿債勿復收。其有犯鄉論清議、贓汙淫盜,一皆盪滌洗除,與之更始。長徒之身,特皆原遣。亡官失爵,禁錮奪勞,一依舊準!”

自此,統治華夏大地一百五十五年的兩晉正式落下帷幕。

取而代之的是從東晉廢墟中浴火重生的劉宋!

此次大典中劉義真一直在人群中默默注視著被百官簇擁到皇位上的劉裕。

他知道,今天。

劉裕才是主角。

一個當年沉迷於賭博的寒門少年浪子究竟有過何等坎坷的經歷才能走到今天?

投戎建功、匡扶晉室、義熙改革……

統一南方、北伐中原、光復二都……

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劉裕都已經做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漢氏載祀四百,比胙隆周,雖復四海橫潰,而民系劉氏,惵惵黔,未有遷奉之心。

魏武直以兵威服眾,故能坐移天曆;鼎運雖改,而民未忘漢。及魏室衰孤,怨非結下。

晉籍宰輔之柄,因皇族之微,世擅重權,用基王業。

唯有劉裕受命,義越前模。

誅內清外,功格區宇。至於鍾石變聲,柴天改物,民已去晉,異於延康之初,功實靜亂,又殊鹹熙之末。所以恭皇高遜,殆均釋負。若夫樂推所歸,謳歌所集,魏、晉採其名,劉裕收其實矣。盛哉!

劉義真此時跟隨百官一起下跪,對著皇位上的劉裕出衷心的祝福與感激

“天子恭安!”

喜歡劉宋漢闕請大家收藏劉宋漢闕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