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劉裕的難處(1 / 2)

小說:劉宋漢闕 作者:三林校尉

眾人對草擬的文書再次檢查了幾遍,確認無誤後終於是交給劉義真讓他呈報給劉裕。

劉裕對於此次官職改革也相當重視,尤其是對於六部的職責更是刨根問底。

眼下這份中樞系統可是後世經過實踐印證可行的政治體系,外加有著現在最頂級的文官一起修訂,面對劉裕的詢問劉義真都能給出合適的答案。

最後劉裕也終於被三省六部制的系統折服,當即拍板由三高官官劉義真、徐羨之、謝晦三人全力進行對中樞各部門進行調整。

至於禁軍改革,劉裕卻有不同的意見。

“車士以為,在建康有沒有施行“府兵”制度的可能?”

劉義真腦海裡蹦出來數個斗大的問號。

“父皇為何突然有這種想法?”

現在的中央軍,也就是東晉時的北府軍可都是跟隨劉裕南征北戰幾十年的老卒,戰力驚人。

府兵制的本質就是解決兵源的問題,但現在中央軍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讓他們去當府兵……多少有些浪費。

劉裕面露難色“自為父從關中退兵已經過去快兩年。有將近十萬大軍就駐紮在建康兩年,這些軍隊每日的消耗都是天文數字。為父是想試著能不能讓他們自己屯田,減輕朝廷財政壓力。”

在這之前,劉裕從未想過自己會因為兵員太多而頭疼。

那是因為劉裕在北伐關中之前的十年,幾乎每年都在進行戰爭。

有著戰爭紅利的支撐劉裕可以打十年,但是自從關中戰事結束後劉裕的親軍就沒動過,這些士卒在戰爭時期是鋒利的武器,但是現在在和平時期卻是朝廷的包袱。

特別是在劉穆之死後,沒有一個能統籌全域性的人,中央財政每況愈下,甚至讓劉裕有了名為“府兵”,實為“屯田”的打算。

“原來如此,可是父皇……”

劉裕當然知道劉義真的意思。

“朕當然要繼續北伐,但北伐一事必然是要準備穩妥才能進行,不可草草進軍。不然就是功虧一簣、萬劫不復。”

劉裕打了二十多年仗基本上天下無敵,這和劉裕過硬的軍事素養離不開關係。

軍事素養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在戰場上的隨機應變,可以在瞬息萬變的戰局中規劃好每一步將要做什麼。

還有一部分就是後勤。

打仗,尤其是涉及到國與國的大型戰役中,糧食、後勤才是關鍵。

劉裕其實很早就在開始準備北伐的軍備,也正是因為如此,財政才愈岌岌可危。

“父皇,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能讓中央的軍隊去屯田。”

王業不偏安。

一旦讓士卒閒下來去屯田,很難保證他們不會被安穩的田園生活所吸引。

說玄乎點,現在跟著劉裕的這幫精銳士卒胸中有一口氣。

這口氣在,他們便是百戰百勝的無敵之師。

若是氣散了,固然還是精銳,但還是會少一些味道。

劉裕能不明白這個道理?

但他現在不是將軍,而是皇帝,天子。

他要考慮的東西不再是士卒,而是天下。

“父皇,不如讓我試試。”

其實劉裕的問題總結一下就兩字……

沒錢。

軍事強而文化經濟弱,這是歷代王朝初建的通病。

區別就是有的王朝撐過去了,成就了一番盛世。

比如強漢、李唐。

還有一些王朝沒撐過去,就會自斷一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