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統一之戰(1 / 5)

<b>黃毓成</b>:字斐章,雲南人,同盟會員。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隊第六期,回國後出任雲南講武堂教官,是朱德的老師。黃毓成曾與顧品珍、趙又新等同為滇軍軍長,作戰深具韜略。唐繼堯復出後,黃毓成逃至四川,因他對楊森有識拔之恩,楊森奉其為師,任命他為督署總參謀長。黃毓成協助楊森發起“統一之戰”,時人稱他為楊森身邊的陳宮。

<b>袁祖銘</b>:字鼎卿,貴州人。曾被北洋政府任命為貴州省省長,唐繼堯以三省聯軍的命令,護送劉顯世回貴州主政,驅除袁祖銘,他被迫率黔軍流亡至四川,成為四川各方都需藉助的力量。

<b>王纘緒</b>:字治易,生於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縣。畢業於速成學堂,是速成系的重要成員。王纘緒初為劉湘部下,後劉湘為鼓勵楊森脫離滇軍,將他撥歸楊森指揮。楊森對王纘緒很信任,委任他為師長,“統一之戰”時留其鎮守後方。

熊克武敗出四川后,數楊森笑得最歡。

當時一般人都認為劉湘和劉存厚最有資望收拾殘局:一個現為速成系首領,一個曾是武備系核心,兩人又都擔任過楊森的上司。

早在向成都進發時,有人就問楊森,一旦獲勝,“二劉”之間,他會偏向誰。

楊森笑而不答。

那人察言觀色,忽然冒出一句:“然則君自主之?”——或者你自己想做老大?

這話只能放在心裡,捅出來就難聽了。楊森臉紅耳赤,立刻跳了起來:“我做第三者,我做第三者!”

“第三者”不是插隊破壞人家家庭的那一種,楊森的意思是他用不著附依“二劉”中的任何一方,完全可以成為除“二劉”之外的第三方勢力。

你們這幫沒眼力的傢伙,怎麼就知道“二劉”,不知道我楊某呢?

不管楊森有多生氣,輿論依然如舊。佔領成都後,連吳佩孚給楊森發電報,也問他認為“二劉”之中,誰更有資格成為川中之首。

楊森一邊吞吞吐吐,始終說不出個所以然,一邊又讓他駐洛陽的代表前去吳佩孚那裡表忠心,抒壯志。

吳佩孚明白了,是楊森想坐那個位置。

在吳佩孚看來,劉存厚已是人老珠黃,他和那個武備系早就風光不再。劉湘雖有眾望所歸之勢,但正是這樣的人才讓你捉摸不透,甚至連以後是敵是友都弄不清楚。

真要扶一個人上馬,吳佩孚只會扶楊森。他顧慮重重,是因為深知楊森有勇無謀,若貿貿然讓其上位,反而可能將其置於危險境地。換句話說,他這還是在保護楊森。

1924年5月,吳佩孚以北洋政府名義,授楊森為善後督理,劉湘、劉存厚為邊防督辦,鄧錫侯為四川省長。看起來,楊森和“二劉”都沒能搶到頭把交椅,倒是水晶猴成了匹黑馬。

其實這是一個暗藏玄機的佈局。善後督理擁有統率各路川軍的職權,事實上就是以前的督軍。在“扶楊抑劉”之後,吳佩孚透過徒有虛名的省長官帽,拉住了鄧錫侯,以牽制劉湘。

在吳佩孚的支援下,楊森在成都走馬上任。對吳佩孚的佈置,劉湘當然很不開心。想想看,若不是他復出督師,根本就不可能打敗並驅走熊克武。現在有功而不得獎,倒讓昔日的部下反超了自己,實在是既失落又沒面子。

不過劉湘同時是一個很能忍的人,既然任命已下,他也不便反對。當下就拿著委任狀搬到重慶,來個眼不見為淨。

一道搬家的還有鄧錫侯。他要搬家不是不滿,而是知道楊森的個性——那人從來是說一不二,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跟他在一座城裡共事會有的你好受,所以還是搬走乾淨。

於是,鄧錫侯也像過去劉湘那樣,在重慶設立省長行營,然後常駐重慶。

大家都躲得遠遠的,楊森當然知道原因所在。簡單,羨慕嫉妒恨嘛。

鄧錫侯能做上省長,就該祖廟裡燒高香了,這猴子偷著樂還來不及呢,諒來不會再鬧騰,不僅不會再鬧騰,沒準還不會容許別人鬧騰。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劉湘。

劉湘這人深不可測,又有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能力,萬一心理失衡,帶著眾人跟你往死裡掐,那就不妙了。

外人說楊森有勇無謀,並不表示他沒智商,起碼怎麼拉攏和討好別人他還是知道的。

楊森當著劉湘的面拍胸脯,表示劉湘在川東,他在川西,兩人相互協作,要把四川“吃通”。

楊森近水樓臺,坐擁兵工廠和造幣廠。自此以後,兵工廠製造的成品,他都會分一半給劉湘,以證明自己說到做到,雙方利益均沾。

做了督理,掌握軍權後,這個“川中呂布”已經不甘心只當呂布,他要嚐嚐當劉備的感覺。

楊森提出了“建設新四川”的口號,並大肆招收歸國留學生,全都掛上秘書頭銜,為他出謀劃策。

由於秘書實在太多,已超出正常規模,時人稱為“秘書連”。這秘書連倒也不是吃乾飯的,他們提出了修建馬路等各項“新政”。

成都街道素來繁華,然而從來沒有馬路這一說,一般市民的思想都很保守。楊森頒令下去,要商戶們鋸去屋簷,縮排門面,以便好把街道拓寬成馬路。可是命令下達後,沒人執行。

楊森怒了,好好跟你們講不聽,派軍隊下去,“強拆”。

商戶們見勢不好,趕緊公推“五老七賢”去督理署,呈請楊森“緩拆”。

這“五老七賢”都是成都城裡的名流,想當年“劉羅”、“劉戴”相持不下時,也要請他們從中調停。歷屆督軍、省長,只要不想跟民間輿論過不去的,也都要給他們三分薄面。

老頭們你說一句,我說一句,楊森聽到頭都要炸了,當即打斷他們:“我現在拆一點房邊屋角,你們就大驚小怪,說老百姓不願意。如果我當初進入成都時,放上一把火燒個精光,倒還省了不少麻煩!”

隨之暴喝一聲:“請你們不要干涉我的建設!”

楊森突然大發雷霆,把自恃德高望重的“五老七賢”都給嚇懵了,一個個哆嗦著魚貫而出。

再沒人敢上前勸阻,楊森繼“川中呂布”之後,又得一諢號:蠻幹將軍。一位文人在小報發表對聯,諷刺這位蠻幹將軍:“民房早拆盡,問將軍何日才滾,馬路已捶平,看督理哪天開車。”

四川俗語中的“開車”,跟滾差不多。

可是功過這東西,很難隨便定論。正是有了“蠻幹將軍”的蠻幹,成都才開天闢地,擁有了歷史上第一條馬路。這條馬路十字交叉,中間還辟有街心花園,在當時稱得上新穎別緻。馬路修成後,楊森專門請一位前清舉人為其題名,這就是現在成都最繁華街道“春熙路”的由來。

楊森天生喜歡新潮事物,他的“新政”裡面包羅永珍,都是破舊立新的內容。楊森讓人把這些內容寫在木牌上,然後釘在人們能看見的電線杆、樹木和牆壁上。

楊森版標語頗有特色,因為前面一律要加一個“楊森說”——“楊森說,禁止婦女纏足!”

“楊森說,不準蓄指甲,蓄指甲的行為既不衛生,又說明你懶惰!”

“楊森說,天天打牌,會把壯漢打死,但天天打球,可以使弱者變壯!”

“楊森說,夏天在公共場所赤膊是不文明行為!”

……這些標語可不是擺著看看,供人一樂的,楊森有巡查隊在街上負責巡查,對照楊森語錄,誰要違反,就得拉到一邊打手心。

成都乃封閉老城,那些上了年紀或思想保守的人免不了在背後唾罵楊森,說他吃飽了飯沒事做瞎折騰,倒是很多年輕人對楊森崇拜不已,認為他做事有魄力,敢想敢幹。尤其是楊森在施行“新政”時,真的是六親不認,什麼“五老七賢”,就算你是達官顯貴,是他親戚,他都毫不買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