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拉出來遛遛(1 / 6)

<b>楊森</b>:生於四川省廣安市龍臺鎮。時任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二十軍軍長。

<b>夏炯</b>:生於四川省成都市。時任第二十軍副軍長,他想由副軍長升軍長,但未能成功。

<b>楊漢域</b>:生於四川省廣安市。曾任第一三三師師長,後升任第二十軍軍長。

<b>薛嶽</b>:字伯陵,綽號“老虎仔”,生於廣東省樂昌縣。時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有一定的軍事指揮才能,尤其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但個性過於剛愎自用,缺乏軟性手腕。

<b>楊幹才</b>:綽號“楊二筒”,生於四川省廣安市。畢業於瀘州講武堂,時任第一三四師師長。他是楊森的侄孫,在楊家屬於第三代,也是後期“楊家將”中最為出色的青年戰將。

戰爭就是個大舞臺,聚光燈總會把最多的焦點集中於男一號,而在抗戰中後期,川軍中的男一號自非“川軍中的鐵軍”——第二十軍莫屬。

武漢陷落後,蔣介石在南嶽召開軍事會議,曾規定集團軍總司令以後不兼軍長。楊森時任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二十軍軍長,他的集團軍跟其他川軍集團有所不同,裡面只有第二十軍是基本部隊,現在不兼了,軍長自然要挑一個可靠人選。

高階別將官中,以副軍長夏炯和師長楊漢域呼聲最高,兩個人在能力上旗鼓相當,讓楊森一時猶疑不決,不知道挑誰合適,只好自己先兼著再說。

夏炯本以為自己是副軍長,副軍長繼任軍長,乃理所當然的事,沒想到半途中會殺出一個楊漢域。

心急了吃不了熱豆腐,但也不能把豆腐放餿了再吃。為了跟楊漢域爭奪軍長寶座,夏炯決定冒險走一走上層路線。

所謂上層,當然得比楊森再高一層。夏炯找到了薛嶽,當時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另有委任,已由副司令長官薛嶽代理司令長官,成了楊森的上級。

薛嶽屬於粵系軍人,以往跟夏炯並沒有什麼歷史關係,但夏炯一向善觀風色,他看出了有機可乘。

出川抗戰前,第二十軍調駐貴州,薛嶽任滇黔綏靖副主任,第二十軍歸其指揮。楊森論年齡比薛嶽要大上十幾歲,下級的資格比上級還老,有時就不會完全聽從薛嶽的調遣,雙方曾為此鬧過矛盾。

楊森是一個睡過覺就會把許多事忘記的人,可薛嶽卻一直記著這件事,現在又重新做了楊森的上司,他很擔心這個老傢伙會不會又倚老賣老,不聽從他的吩咐。

夏炯主動上來套磁拉關係,薛嶽便認為這是個好機會:經我的手提拔夏炯,夏炯一定對我感激涕零,以後指揮第二十軍還不是讓到哪兒就到哪兒,應用自如。

薛嶽其實是一個不懂政治的職業軍人,但他又常常喜歡自作聰明,當下也不同楊森商量,便親自出面,電保夏炯出任第二十軍軍長。

蔣介石以為楊森已和薛嶽交割明白,當即予以批准,並另一份電報給楊森,讓他與夏炯辦理交接。

楊森毫無心理準備,接到電報後立刻炸了——換誰,誰都得炸,因為在地方軍中,如此做法,就等於在挖人牆腳。

夏炯揹著他來這套陰的,令楊森大為震驚。原先他還對軍長人選猶疑不決,這下倒反而下定了決心。

楊森將總部幕僚找來商量,最後給蔣介石發去一封密電。楊森在密電中說,第133師師長楊漢域追隨時間最早,勞苦功高,而且資歷也在夏炯之上,如果硬性委任夏炯為第二十軍軍長,恐難服眾,因此希望將夏炯調到別的軍去當軍長。

楊森特地關照,這封密電必須由第二十軍駐重慶辦事處的處長親自面陳。

蔣介石明白箇中曲折後,立刻反應過來,於是再次致電薛嶽和楊森:“夏炯與楊漢域對調。”

楊漢域升任第二十軍軍長,夏炯以副軍長兼第133師師長。夏炯眼見軍長夢碎,也就放棄私心雜念,老老實實帶兵去了。

第二十軍最初的駐防地在武寧。有一天楊森散步街頭,見一位鞋匠正在為軍人修補皮鞋,便又來了個訪古幽思,低頭問那鞋匠:“武寧有什麼名勝古蹟?”

鞋匠一攤手:“什麼名勝古蹟也沒有,武寧人就曉得賭錢。”

楊森笑了,又問:“那你賭不賭?”

鞋匠坦然作答:“武寧人人都賭,就連我們江西大名鼎鼎的李協和,他也很喜歡參加呢。”

李協和是李烈鈞的字,李烈鈞乃國民黨元老,也是武寧人。楊森被江西老表的風趣和樸實逗得哈哈大笑。

楊森有理由高興,在他的出手干預下,一場有可能導致第二十軍內訌的鬧劇已化為無形。

第二十軍在武寧駐軍不久,又被調往平江。

平江是蔣介石親自給楊森劃定的根據地,它位於湘、鄂、贛三省交界,處於幕阜山區,是第九戰區用以儲存糧食、彈藥和其他作戰物資的倉庫。

作為後勤補給地,平江至關重要,蔣介石一再叮囑楊森:“長沙失守,你沒有責任;平江失守,你負全責!”

楊森到達平江後,即向敵後派出一支偵察連,以掌握對面之敵的兵力、番號及其部署。

偵察連探聽到敵據點有一座將校俱樂部,內有日本軍妓,常有日方軍官夜晚前去光顧“生意”,正是抓“舌頭”(即俘虜)的良機,只是因對俱樂部內部情況及其道路不熟悉,一時難以下手。

偵察連長任怡便把當地維持會長王海棠找來,曉以民族大義。經過說服教育,維持會長說他的兒子王國華經常去俱樂部,給日軍軍官遞送情報和物品,深知俱樂部內情,可由王國華進行配合。

於是,任怡就派幾個偵察兵化裝成維持會人員,跟著王國華深夜潛入俱樂部。偵察兵們在俱樂部大顯神威,駁殼槍齊打,擊斃數名日本衛兵後,又生擒日軍官一名。這鬼子還賴在地上不肯動彈,偵察兵綁上拖著就走,一路過去,軍官的頭皮都給擦破了。

對偵察兵奇襲俱樂部,王海棠頗有顧慮,怕他如果不及時報告的話,日軍會加害他及附近的老百姓。隨偵察連出擊的一位師部幕僚長見他為難,便給他出了個主意。

王海棠依此辦理,偵察兵的槍一響,他就跑到田裡面,滾一身稀泥,然後跑到日本人那裡報告:“不好了,大大的中國兵打進來了!”

日軍追過去,偵察兵早就跑得無影無蹤。再看王海棠,氣喘吁吁,渾身泥巴,顯然是跑得非常急促,也就沒對他產生懷疑。

“舌頭”帶回後,楊森立即組織突審,從俘虜的口供和搜出的證件中,得知日軍兵力的部署情況是:通城方面是第33師團,岳陽方面是第6師團。

師團規模的,暫時碰它不得。楊森在地圖上一一掃過去,最後選定通山作為祭旗的第一個物件。他的意圖是以通山作為前進據點,這樣能讓平江進可攻、退可守。

楊森還在部署中,駐通山的日軍倒看他不順眼了,率先對平江發起攻勢。

既來之,則安之,是騾子是馬,都拉出來遛遛。楊森一拳過去,正中其面門,日軍被擊斃不少。有一支騎兵隊,連人帶馬折了十餘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