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鷹擊長空 第一百三十二章 蓄勢待發(1 / 2)

小說:大明官途 作者:高月

李維正來到甲板上,卻見賴永國正率領十幾個士兵在船舷邊用火銃射擊海鷗,以驅散它們對瞭望哨的干擾,見李維正過來,賴永國笑道:“馬上就要長山島了,海鷗也多了起來,自從島上漁民全部內撤後,這些海島都成了海鳥的領地,每次到這裡,都有大量的海鳥來襲擊戰船,不過它們卻怕火銃,幾輪射擊後,它們就不敢再靠近船隻。”

李維正卻對這火銃很感興趣,他順手接過一支,這是一種原始的輕型手銃,也叫火門槍,長一尺多,重約七八斤,其實就是一根銅管後面加一柄直形木把,上方有一隻火門,用於點火繩,使用時,先從管口填入火藥,搗實以後再裝入數十顆小鐵珠,再搗緊,然後點燃後面的火繩,靠火藥在膛內燃燒後產生的壓力射出,雖然它屬於熱兵器了,但裝藥慢,使用笨拙,在高速的兩軍對戰中還是比不上弩箭,不過在守城和海戰中,火炮和手銃的作用卻要遠遠勝過弓弩,因此在大明水師中,火炮和手銃和配備比例比陸軍要高得多。

雖然這種火銃還很古老落後,但李維正知道,熱兵器取代冷兵器已是大勢所趨,大約一百多年後,歐洲的火繩槍和弗朗機火炮相繼傳入明朝,使明朝的槍炮有了質的飛躍。

李維正有些遺憾地搖了搖頭,他雖在網上見過一些老式燧發槍和火繩槍,但要他造一杆,卻也萬萬不能,這時,一名百戶將一支裝了火藥和子彈的手銃遞給他笑道:“大人也打一銃試試。”

“好!”李維正興致盎然地接過手銃,也學著士兵們的模樣,先將手銃擱放在胳膊上,隨即一名士兵上前,‘嚓!嚓!’兩聲,點燃了火摺子,李維正又連忙蹲下去,防止海風將火吹滅,待點燃了火繩,他右手握緊直把,左手扶住銃身,從一個斜角對準了幾隻盤旋的海鷗,火繩燃盡消失在火門中,孔眼裡冒出絲絲白煙,李維正的心幾乎提到了嗓子眼上,忽然,‘轟!’地一聲巨響,一股強大的後座力幾乎使手銃脫手而出,原本瞄準了海鷗,也因這個後座力而射偏了,幾隻海鷗嚇得撲騰亂飛,子彈卻不知射到哪裡去了,李維正愣愣看了半天,一臉沮喪之色。

“大人是第一次用火銃吧!”旁邊的賴永國看出李維正是新手,連忙安撫他笑道:“大人,射火銃要經過專門訓練才行,至少要有幾百次的射擊才能熟練,還是那句老話,‘熟能生巧’,屬下讓幾名火銃手演練給大人看一看。”

說完,他一招手,十名火銃手立刻開始表演,他們兩人一組,一人裝藥瞄準,一人點火,動作和配合都異常熟練,裝藥、填彈、點火、射擊,一氣呵成,幾乎和弩箭手一般快捷了,隨著‘砰!砰!’五聲巨響,十幾只海鷗在頭頂上盤旋的被射落在船上。

“不錯!不錯!”李維正連聲讚歎,士兵的熟練使用使他收回了對這種火銃的輕視,他連連點頭,不過兩人一組有些浪費了,畢竟這十人是火銃手中的佼佼者,普通士兵哪能達到這種程度,而且火銃的射程也不遠,假如能發明火繩槍甚至燧發槍,組建出一支軍隊,明軍的戰鬥力豈不是無敵於天下,雖然他本人是造不出火繩槍和遂發槍,但原理他懂一點,他的理論加上優秀的工匠,未必造不出來。

他沉吟一下便問道:“我們這裡有沒有造火銃的工場?”

賴永國搖了搖頭,“這種火銃廠主要集中在京城,不過濟南府有一個寶源局,遼東都司也有一家,我們這裡卻沒有。”

‘遼東都司?’李維正搭手簾向北方望去,從蓬萊到遼東半島也不過兩百里,三天便可抵達,他心中生出了一種去遼東槍炮廠看一看的念頭。

“大人,我們已經到了!”眺望兵的喊聲打斷了李維正的思路,他順著眾人的目光向左前方望去,隱隱約約看見了一條黑線,那裡便是長山島了。

長山島顧名思義便是一座有山的小島,天氣晴好時從蓬萊閣向北眺望,便隱隱能看見島中之山,秦始皇便將此山視為海中仙山,此時已經海禁二十餘年,島上沒有漁民,只有山頂上的一座烽火臺和一總旗守島官兵,李維正乘坐的寶船無法靠近長山島,只能繞島一週,而由兩艘小船運送補給物資上島。

賴永國指著山頂上被濃郁樹木包圍著的烽火臺笑道:“大人請看,在蓬萊外的海域中共有二十餘座大小島嶼,其中皇城島、砣磯島、大竹島、黑島和長山島都設有烽火臺,一旦有倭寇來襲,烽火臺立刻就會點燃,我們一刻鐘內便可出海迎戰,我們蓬萊所和遼東的金州中左所各有分工,基本上以皇城島為界,我們負責皇城島以南諸島的巡邏,金州中左所則負責皇城島以北老鐵山水道的巡邏,我們昨天已有船隻前往皇城島巡邏,估計今天便要回來了。”

李維正點了點頭,他見送補給的小船回來了,便問道:“島上能否自己種些蔬菜糧食,一旦出現惡劣天氣不能出海,也不至於斷了補給。”

賴永國笑了笑,指著長山島山上鋪天蓋地的海鳥道:“大人所有不知,蓬萊沿海海鳥極多,根本不能種糧,不說種糧,種子剛撒下去立刻就會被啄食乾淨。”

說到這裡,賴永國忽然想到了一個地方,他指著東北方向笑道:“不過有一個地方能種,從這裡二十里外有一座小島叫鬼嚎島,島上有一座葫蘆型的巨石,巨石有一個圓孔,風吹過會發出刺耳的嘯聲,因此島周圍沒有一隻海鳥,島上的土地倒也肥沃,不過也只有十幾畝左右,沒什麼意義。”

“開船了!”隨著軍士一聲高喊,寶船風帆拉起,緩緩調頭向歸途而去,本來是要去黑島,但因為逆風,寶船無法前行,只能返回水城,由兩艘車船前去送補給。

其實這就是朱元璋著急造船的原因,三四月後,海面上風向轉為東南風,正好可以從南方運糧北上,否則秋冬季節西北颳起,運糧船就難行了。

……

寶船返回了水城,因風向轉變,李維正第二天便啟程前往威海衛,倩倩則留在了蓬萊縣,房子已經安排妥當,又有趙知府照料,李維正也能完全放心,他現在著急的是高麗耽羅島出現的機會,必須要儘快抓緊了。

由於刮的是西風,李維正的船隊順風而行,行駛得異常迅疾,只兩天時間,船隊便抵達了威海衛外的劉公島,威海衛也就是今天的威海,海港位於一個海灣中,和蓬萊水城相比,威海衛的海港明顯規模要小很多,但威海衛的周圍地帶駐紮著重兵,而且附近也沒有什麼縣份,人煙相對較少,所以倭寇一般不會來襲擾這裡,大多是侵襲人口稍微密集的蓬萊縣附近。

威海衛的前任周指揮使在去年十二月時被調到大同組建新的大同衛,現在威海衛日常事務由指揮使同知主管,指揮使同知就是指揮使副職,負責軍隊糧餉、鹽政以及海防修築等等後勤事務,從三品銜,僅比指揮使低半級,一般有兩人,其中一人隨前任指揮使一起到大同就任去了,新同知將從福建調來,尚未抵達,目前威海衛的指揮同知暫時只有一人,名字叫做鄭垣,他在前一天便得到了蓬萊所發來的快信,新任指揮使大人將於近日乘船抵達威海衛,一大早他便派人出海去打探情況。

鄭垣是一名四十餘歲的文職軍官,他極酷愛下棋,稍有空閒他便找人下一盤棋,此刻他正和一名幕僚擺棋廝殺,但他顯得有些心不在焉,不到一會兒便屢出昏招,以至敗局已定,他的幕僚姓毛,舉人出身,他見同知大人心神不定,便笑道:“大人可是為新來的李指揮使而煩憂?”

鄭垣也無心下棋了,他扔掉手中棋子,嘆了口氣道:“此人是錦衣衛千戶,聽說手段兇狠毒辣,他來威海衛任職,我很擔心威海衛的各級官員恐怕會大難臨頭了。”

毛幕僚卻笑了笑道:“我倒覺得大人有些多慮了。”

鄭垣眉頭一皺道:“你此話是何意?”

“在錦衣衛中做事,有幾個手段不狠辣的?這是他們的職責,他們是查官之人,就算裝也要裝出兇狠的模樣來,可指揮使就不一樣了,大人可別忘了,他是太子的人,在外可是代表太子的形象,以太子的仁慈寬厚,他怎麼可能反其道行之,若他在威海衛也和在錦衣衛時一樣兇狠,太子第一個就不能容他,所以我請大人寬心,李指揮使和李千戶絕不會是一個人。”

聽完幕僚的分析,鄭垣也承認他說得有點道理,這時,門口忽然傳來親兵的稟報聲:“大人,海上傳來訊息,指揮使大人的坐船已經到了。”

“他終於來了。”鄭垣站了起來,對親兵道:“去通知指揮使司所有的官員和所有的千戶、百戶,一起去碼頭迎接我們的新指揮使大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