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鷹擊長空 第一百五十六章 初次述職(1 / 2)

小說:大明官途 作者:高月

內閣學士是朱元璋的私人秘書,他們自古就是中國官場的一群特殊人物,今天則叫做智囊或專家一類,南北朝時稱為翰林學士,一直便是皇帝的幕僚,到中唐玄宗時代時翰林學士的權力曾達到了頂峰,他們被李隆基利用,成為了他對付強大相權的一種手段,分去了中書省的部分草詔之權,使皇帝終於有了直接下旨的權力,但這是不合法理的,所以翰林學士的權力很快又衰落了,在宋時最為勢微,僅有虛名。

到了明朝,翰林學士演變為內閣學士,這才真正迎來了它的春天,朱元璋一腳踢開了中國自隋唐後逐漸形成的權力制衡原則,廢除了相國,所以明清無相國,只有君權獨裁,中明的皇帝吃不了先祖那份苦,只得將朝務託付於私人,內閣學士便以皇帝私人秘書的身份漸漸掌握了大權,儘管看似相國,但本質上還是皇帝的私人秘書,皇帝不放心秘書獨掌大權,又讓閹奴來加以制衡,這就是終明一朝宦官猖獗的根本原因,所以滿清皇帝便能輕而易舉地取消內閣學士的權力,將大權獨攬,就像私自搭建的房子被拆遷一樣,儘管心中不服,可又能去哪裡申冤?

這也是中國近代逐漸走向腐朽黑暗的根源,失去幾千年形成的君相制衡,就儼如血液中失去了白細胞,以一人之獨裁,最後焉能不走向滅亡。

朱元璋是個事事親為的君主,所以這個時代的內閣學士還僅僅只是一個秘書,偶然替朱元璋做決策時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大多時候也只是裝點一下門面,而像今天朱元璋讓宋納替他做參考,就屬於很少見的現象了。

朱元璋便將李維正的事情給他講述了一遍,最後道:“他打擊倭寇和護衛貨船有功,朕承認,他教訓高麗人,朕竊以為也可行,但他‘濫用臨機決策權’,這已是群臣的共識,尤其是他主張移民於海外,劍指海禁,這是朕決不能容忍,所以朕對怎麼處置他,心中還一時拿不定主意,想問問先生,你認為朕最後該怎麼處置此人?”

內閣學士的學問雖好,但對帝王之術都不擅長,一般都要從書本典籍裡找答案,可宋納卻是內閣學士中的異類,不僅學問好,也善於變通,能出主意,因此朱元璋總喜歡讓他跟在身旁,宋納思索了半天便道:“陛下,臣以為所謂‘濫用臨機決策權’不過是種不滿的說辭,權就是權,既然給了,又何談‘濫用’二字,李維正可是忠實地執行了陛下賦予他的權力,如果以它為發落藉口,於情理不符;其次是移民有違海禁,臣聽陛下的說法僅僅是他向陛下建議或者請示能不能做?臣以為關鍵是究竟有沒有做違禁之事,如果做了,陛下可正大光明處罰他,如果他並沒有做,僅僅只是個想法,陛下就不必把此事放在心上了,直接否決了就是,再好好警告他,別讓他再觸犯了陛下的底線。”

說到這裡,宋納深深向朱元璋躬身行一禮,婉轉地勸他道:“陛下,臣一直聽陛下說此人是個難得人材,所以幾次破格提拔他,他既屢受聖恩,那當然會遭人妒忌,如果陛下覺得他風頭太健,那就適當打壓打壓他,不給他封賞便是了,以上是臣的愚見,請陛下自酌。”

朱元璋點了點頭,宋納說得很有道理,即使想處罰李維正,也不能用‘濫用權力’的罪名,他心裡有數了,便對宋納笑道:“時辰已經不早,先生就回府休息吧!朕再批完幾本奏摺也要休息了。”

“請陛下保重龍體,微臣告退了。”宋納行一禮,便慢慢地退了下去。

朱元璋將李維正的幾本奏摺放在一起,他又提筆開始了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奏摺批閱。

……

次日一早,李維正並沒有去參加朝會,他是地方武官,不經特別詔宣可以不用上早朝,但今天早朝後皇上要召見他,所以李維正還是一早便出門了,進了紫禁城,在午門前等候。

朱元璋的早朝並不冗長,不到兩個時辰後便結束了,隨即又侍衛來宣李維正覲見,李維正整理了一下朝服,便匆匆跟隨侍衛向位於中和殿的朱元璋御書房走去。

走到中和殿臺階前時,李維正卻迎面遇見吏部尚書詹徽,詹徽本來是要面見朱元璋,彙報幾名官員的左遷之事,卻被告之皇上要接見其他大臣,讓他下午再來,詹徽只得怏怏退出,不料卻一眼看見了正隨侍衛而來的李維正。

他先是一怔,隨即向李維正笑著拱手道:“李大人是幾時進京的,我竟然不知?”

李維正也回禮道:“我是昨天剛剛京,尚不及去拜訪尚書大人。”

“李大人客氣了!”詹維乾笑一聲,他忽然向兩邊看了看,壓低聲音道:“李大人可要當心了,皇上對大人在高麗炮轟釜山一事極為不滿,若今天再激怒皇上,恐怕我等只能替大人收屍了。”

說罷他哈哈大笑,轉身而去,李維正冷笑一聲道:“那就看最後誰替誰收屍吧!”

他不再理睬詹徽,快步向朱元璋的御書房而去,李維正在門口略等了片刻,一名太監出來道:“皇上命威海指揮使李維正覲見。”

李維正深深吸了一口氣,這一關能否過得去,就看現在了,他快步走進御書房,恭恭敬敬地跪下磕了一個頭道:“臣李維正參見皇帝陛下,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維正,你起來吧!”朱元璋的聲音異常冷淡,他放下筆,打量了一眼李維正,見他和年初相比變得又黑又瘦,忽然想起他出使日本的辛苦,便微微和緩了一下口氣道:“你去看過太子了嗎?”

“臣昨天中午回來後太疲憊,不知不覺便睡著了,尚沒有去看望太子殿下,準備今天下午去探望。”

朱元璋點了點頭,承認自己睡過頭,此人還算誠實,他先取出李維正的第一本述職報告,翻了翻問道:“你此行日本,有沒有私貪錢物?”

李維正早有準備,他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上呈道:“陛下,臣無論在日本還是在高麗,絕沒有私貪一兩銀子,但也得到了一些禮品,臣特地製成清單,準備上繳國庫,請陛下過目。”

過來一名侍衛將李維正的清單轉呈給了朱元璋,清單上詳細列清了他在日本和耽羅島得到的各種禮物,包括日本龜山天皇、良成親王、菊池武以及耽羅王送他的物品,朱元璋接過看了看便笑道:“這最後一行的水晶可以去掉,你用來製作了千里眼,不算你的禮物所得。”

他將清單放下,又從抽屜裡取出了那副千里眼,笑了笑道:“你做的這副千里眼朕很喜歡,也很實用,為了表彰你做出千里眼,這些禮物朕就算賞你了,你可以收下。”

李維正躬身道:“臣謝皇上恩賜!”

“你先不要忙著謝朕。”朱元璋的臉說變就變,他將千里眼放好,臉一沉便道:“你雖有寸功,但你罪責更大,你竟然不稟報朕便擅自佔領高麗土地,炮轟釜山,連朕也不敢輕易做出這種決定,李維正,你實在太大膽了!”

“陛下,請聽臣解釋,臣之所以這樣做是事出有因。”

“你說!”朱元璋狠狠地盯著他的眼睛道。

李維正平靜一下緊張地心情,這才緩緩道:“陛下,臣攻打耽羅島是因為耽羅島被日本大內家族所佔,而大內家族正是第一次攔截我大明貨船的幕後策劃者,臣從日本人手中奪取耽羅島,算不得是佔領高麗的土地,再者耽羅島的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位於高麗和日本之間,地域廣大,蒙古人曾在島上建立總管府,用來牧馬,如果我大明得到此島,就可以同時控制住高麗和日本,臣為此專門寫了一本《三國論》,是臣對大明、高麗和日本三國關係的一些見解,請陛下御覽。”

李維正說完,旁邊一名太監將事先收取的一本厚厚的冊子用盤子呈給了朱元璋,這是李維正返航時寫了一本兩萬言書,他將後來發生的一些歷史事實作為一種推演描述了出來,並指出日本侵朝到後來發展到與大明對抗的根源,是來自於日本的幕府制度,實際上是軍人掌握日本大權的必然結果,對於高麗,李維正也毫不客氣地指出了這個民族的兩面三刀和不記恩情,儘管這些都是後來的歷史事實,但作為掌控天朝帝國的朱元璋看來,這些推演還是令他匪夷所思,他只瞥了兩眼,便隨手將冊子扔進了抽屜裡,高麗和日本這種小國,也配和大明並列三國嗎?朱元璋對這個根本就不感興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