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潛龍出海 第二百八十九章 內外交困(1 / 2)

小說:大明官途 作者:高月

時間慢慢到了九月。天也漸漸地涼了,大明王朝也逐漸走出了皇帝駕崩的陰影,開始了一種常態中的運轉,啟元元年的秋天,大明王朝得到了上天的佑護,湖廣、四川、江浙大熟,豐收的喜悅激盪在每一個農民的心中,神州大地上到處充滿了歡笑和希望。

而北方的燕王在朱允炆駕崩後也並沒有急於登基,河北大旱使他不得不裁軍十五萬,使兵力維持在二十萬的水平時,在力量對比的格局上,優勢的一端明顯地傾向了朝廷,道義上的譴責和財政壓力使燕王內外交困,不得已,他派特使入朝向新帝表示祝賀,同時也承認了大明王朝相制的確立。

儘管他只保留了二十萬軍隊,但以河北和山西兩省的財力還是難以承受,稅賦逐漸增加,各地名義稅賦已經達到了五稅一,但這僅僅只是名義,各地官府名目繁多的盤剝使農民的實際稅賦已經超過了一半。即使在大災之年也沒有絲毫減少,而大明的稅賦卻是十五稅一,巨大的稅賦落差使得燕王治下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局勢,大量北民舉家南逃,儘管燕王以最嚴厲的手段來限制民眾南逃,但漫長的不設防邊界和士兵的不作為使他的嚴令成為了擺設,而南朝對待北民卻是分田、減稅並救濟一年,這三條措施立竿見影,使得越來越多的民眾捲入到了南逃大潮中去,山西民眾向陝西、河南逃亡,河北民眾向山東、河南甚至遼東逃亡,一縣接著一縣,一個個村莊成為了無人區,燕趙大地上逐漸形成了浩浩蕩蕩的遷移潮,到十月時達到了高潮。

永平府是灤河的主要流經之地,灤河在入海前分為了兩支,一支叫葫蘆河,而另一支叫做定流河,兩條河流分別入海,而就在這兩條河流之間卻有一個小縣,叫做樂亭縣,這確實是一個小縣,明初的禁海使得大部分漁民都轉為了種地的農民,而且很多人都內遷到了順天府和保定府,這就使得樂亭縣的實際人口僅一萬餘人,大多聚居在縣城附近土地比較豐腴的地帶。

樂亭縣雖是小縣,但城牆卻修得高大堅固。這是為了防止倭寇的侵襲,原本這裡也是一個千戶所,但隨著倭寇的平息,千戶所也隨之撤銷,整個縣只有五六十名衙役在維持治安。

樂亭縣的知縣姓楊,舉人出身,在這裡已經做了五年的知縣,由於樂亭縣離山海關很近,所以也成為了南逃的重災區,這使得楊知縣整日憂心忡忡,一個月前燕王府下達了樂亭縣的稅糧指標,一萬四千石,這是按照洪武二十五年的黃冊制定的,樂亭縣三千五百戶人家,戶均四石,按戶一家人平均二十畝地計算,畝產一石糧,這就是五稅一了。

現在離洪武二十五年已經過去了五六年,下面的實際情況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稅糧卻是硬槓子,完成了是應該的。完不成則小心人頭,這使得楊知縣寢食不安,一個月內瘦了整整十斤。

這天上午,楊知縣染了小病,起床遲了半個時辰,但他還是堅持去前衙公務,他簡單地吃了點早飯便來到了縣衙前堂,路過錢穀師爺的門前時,他不由一怔,門竟然還鎖著,也就是說錢穀師爺今天沒有來縣衙,今天他還準備和王師爺商量一下如何完成稅糧呢!人沒有來,這怎麼辦?

楊知縣滿腹疑惑地來到了大堂裡,按照從前的慣例,側門邊上應該有一個衙役,見他過來應該大喊一聲,‘知縣升堂!’然後六房書吏和衙役們會紛紛房中出來,排列在大堂兩側,低喝威武,接著便是開堂審案,可今天卻有點奇怪,側門邊的那個衙役沒有了,沒有人替他喊開堂了。

楊知縣的滿腹疑惑變成了滿腹鬱悶,這總不能讓他自己去叫喊升堂吧!他走進了大堂,大堂裡冷冷清清,已經早過了上堂時辰,但大堂里居然沒有一個人,他不由重重哼了一聲,快步來到了衙役房。果然被他找到了,七八個衙役正在房中吹牛聊天,見知縣大人忽然進來,眾衙役不由都嚇得站了起來。

“怎麼就你們幾個,其他人呢?”楊知縣不滿地說道。

“回大人話,孫典吏帶了十幾個弟兄去官倉了,聽說有流民搶糧。”

楊知縣吃了一驚,官倉裡四千石糧食是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徵到的一點點稅糧,現在就指望別的縣也交不足稅糧,法不責眾,如果這點稅糧也出事,自己腦袋可真就保不住了。

“你們都跟我來!”

他也無心再上堂了,帶著幾個衙役慌慌張張地向官倉跑去,官倉距離縣衙約百步,在另一條大街上,由七八間屋子組成,都是用修築城牆剩下的大青石修砌,十分堅固,又輔以鐵門和大鎖,如果沒有鑰匙,一般人根本就進不了官倉。

楊知縣跑到官倉,離官倉還有百步,但前方的情形把他和衙役們都驚呆了。只見官倉的大門外,數千民眾聲勢浩大,他們拖家帶口,許多人拿著籮筐和口袋,把孫典吏和十幾名衙役緊緊圍在中間。

“我們縣哪有這麼多人?”楊知縣的聲音顫抖了。

“大人,我勸你快逃吧!”

身後忽然傳來了錢穀王師爺的聲音,楊知縣一回頭,見他手中拿著一隻袋子,看樣子也是剛剛從衙門出來,“王師爺,這是怎麼回事!你要去哪裡?”楊知縣厲聲追問道。

王師爺嘆了一口氣道:“楊知縣可能還不知道。從前天開始,順天府逃來了近萬流民,都是去山海關的,聽說灤縣的官倉已經被他們洗劫一空,這天早上他們又來我們這裡了,再不走,就算不被流民打死,也要被燕王殺頭,楊知縣快點走吧!衙役們大部分已經走了。”

楊知縣不由後退了兩步,喃喃道:“走!我能去哪裡?”

“去遼東吧!縣裡人大半都走了,無民之官還有什麼意思?”

王師爺嘆了口氣,轉身走了,其他幾名衙役面面相視,就在這時,數千流民忽然爆發出一陣吶喊,拳頭如雨點般向孫典吏和其他衙役打去,眾衙役被打得如無頭蒼蠅般的亂奔亂跑,幾個人衝出重圍,沒命地向這邊奔來。

“大人,流民暴亂了,快逃啊!”

幾名衙役撒腿便跑,這時數百名青壯流民找來幾根重木,近百人一組,開始撞擊官倉的牆壁,隨著一聲轟然倒塌聲,糧倉的牆被洞穿了一個大洞,數十名青壯男子一湧而入,一袋糧食從裡面扔了出來,金黃色的麥粒散落一地,被糧食刺激的流民開始沸騰起來,他們拿著麻袋和籮筐,激動無比的眼神中流露著對糧食的渴望,不少人額頭上的青筋爆出,不顧一切向糧倉中湧去。

百步外的一個角落裡,楊知縣目睹了這瘋狂的一幕,他長嘆了一口氣,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

一個多時辰後。流民離開了樂亭縣北上了,楊知縣慢慢來到了官倉,他直接從門洞裡走進了庫房,官倉中空空蕩蕩,糧食和銅錢已經被一掃而空,只有在磚縫裡還殘留一些麥粒,他無力地坐在地上,稅糧沒了,他怎麼向燕王交代?

不知過了多久,他才慢慢向縣衙走去,剛到縣衙前,一名衙役驚恐地跑來稟報,“大人,北平來人了!”

楊知縣嚇得一激靈,急忙問道:“他們人在哪裡?”

“只是來通報一聲,已經去灤縣了,大隊人馬明天會來,要大人準備好一半稅糧,他們要運回北平。”

“一半稅糧!”

“對,就是七千石糧食,他們說給大人一點時間,剩下另一半過年後再來取。”

楊知縣彷彿被雷擊中一樣,眼睛都直了,過了半晌,他忽然一跺腳,低吼一聲:“這可是你逼我的!”

他轉身便像一陣風向家中衝去,老遠他便大喊:“娘子,快收拾東西,帶上孩子們!”

……

山海關前已是人山人海,數萬從河北各地逃來的流民聚集在山海關前,等待著盤驗進關,數百名從遼東各地抽派來的官員正忙碌地給流民們分發糧食、路牌,分配到一個縣的流民們則聚在一起,他們有的在聊天,有的躺在行禮上閉目小睡,孩子則三五成群地在行禮奔來跑去,留下一陣陣天真的笑聲。

在山海關的城頭上,大明相國李維正在遼東布政使魯明以及其他十幾名官員的陪同下視察流民情況,李維正是昨天下午從遼東乘船過海,抵達了山海關,他本來只是正常地視察遼東情況,卻聽說了流民潮蜂擁而至,便臨時改變了計劃,前來山海關視察。

“相國大人,流民潮從今年七月份便開始了,一個月比一個月人多,這個月人數最多,十天時間已經有十二萬人入關了,我們的壓力很大,很多官員幾個月都沒有回家了,不少人還累病了。”

李維正點了點頭道:“我知道,辛苦你們了,其實不止是你們,山東、河南和陝西那邊也一樣,大家都非常辛苦,我會適當補償大家,不過不管再苦再累,都決不允許像東昌府一樣,發生流民哄搶物資之事。”

“屬下知道,大家都有過經驗,流民雖多,但絕對不會亂。”

李維正的目光又投向了流民,雖然他也知道民眾大量流失對燕王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能加速燕王的滅亡,但他並不希望出現這樣的情況,燕、晉的空心化將會弱化漠北的邊防,李維正現在憂慮的是韃靼和瓦剌兩大蒙古勢力對大明王朝的威脅,雖然這幾天北方比較平靜,但並不意味著邊患就停止了,一旦蒙古人再度大舉南侵,防守薄弱的晉、燕極可能就是他們的突破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