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遞給官家的求職簡歷(1 / 2)

第215章 遞給官家的求職簡歷

李靈龍此舉,當然不是講一個故事這麼簡單。

他還想透過在場的人,將自己已有婚約的事傳出去,這樣就不會開局就得罪高觀察和高妃了。

而且這僅僅是一個故事嗎?

非也。

這還是一份簡歷,而且是李靈龍為趙恆量身出示的簡歷。

殿試唱名後是什麼?授官!所以這次陛見,約等於一次面試。

那麼問題來了,封建社會求職,怎麼辦?

展示才華?

古代被科舉、朝堂篩出去的文學家多了去了。

有才華算什麼?你得有為國報效的理想!

有理想算什麼?你得有為人敬佩的品德!

有品德算什麼?你得有天子需要的東西!

按照當今朝堂局勢,趙恆身體已經積重難返,太子遲遲未立,皇后黨與清要黨打得不可開交。

所以趙恆需要什麼

【臣年少,不善鑽營,父母雙亡,家中無親,重情重義,才華橫溢。對國家有報效之心,但因娶商婦,恐不為朝中清要大臣所喜。】

趙恆心裡感嘆道富貴不忘貧賤之妻,位卑不減報國之志。

更有曹植之才華,兼得潘安之容貌。

最難得的是,還有一顆赤子之心。

我要是對他投以重注,自然會讓他感恩戴德。

那麼我在的時候,他自然是天子黨,要是我不幸……,那他就是天然的護太子黨!

皇后黨拉攏無用,清要大臣不喜。

這是什麼?這是孤臣的苗子啊!

此等人才怎能因如此細枝末節,失去一展才華的機會呢?

“歐陽旭,伱說自己年少時,也曾揮斥方遒。那你對國朝當今施行的政策,有什麼看法呢?”

真正的面試來了。

朝政畢竟不是靠詩詞歌賦來治理的,任你詩詞中把自己說得天花亂墜,回到現實要我用你,當然也得看看你是不是真才實學了!

李靈龍在心裡盤算了一下,以他的政治才華,對細枝末節的實務論述,當然比不上那些在朝堂裡耕耘多年的大臣,所以他的優勢只在於跨越時間長河的眼光。

定計後,李靈龍行禮說道“還請官家原諒學生妄言。”

“既是學生,自然無罪。”趙恆揮手說道。

宋朝極為特殊,給予了讀書人極高的禮遇,士子論政本是常態,也是真正做到士大夫與皇族共天下,以及刑不上士大夫的朝代。

“學生淺見,認為我朝目前施行的‘削實權、制錢谷、收精兵’的祖宗之法雖妙,但在後期,必定會對朝政造成極大的拖累。”

“削實權、制錢谷、收精兵。”趙恆反覆咂摸了一會,覺得此言總結得甚妙,將皇族鞏固政權的大方略,精闢地闡述出來了。

等趙恆消化了一會,李靈龍才繼續說道“我將此,大致總結為了三冗,即冗官、冗兵、冗僧道。”

“天下有定官無限員,一冗也;天下廂軍不任戰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無定數,三冗也。”

削實權,在朝堂自然是以相權三分為代表,軍權分給樞密院,財政分給三司,甚至還配了個參知政事為副宰相,進一步分割行政權。

地方機構也出現多種機構互相掣肘,再加上由於實行恩蔭、薦闢等政策,官員既廣而濫,可謂是全面增官。

後世甚至有統計表明,有宋一朝,官員和百姓的比例達到了驚人的1:3oo。

要知道連封建後期也以冗官著稱的明朝,也不過才12ooo。

至於冗兵嘛,趙匡胤自己披上黃馬甲,導致趙氏皇族對兵權旁落極其沒有安全感,故將天下精兵收歸己用。

於是每任皇帝都在擴軍,宋太祖時計十九萬五千人,太宗時擴增為三十五萬人,真宗時又增為四十三萬二千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