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1 / 2)

小說:大宋超級學霸 作者:高月

諫院和御史臺一樣,都屬於朝廷監察系統,一個負責蒐集建議和評論,一個負責監察百官,都是直接向天子彙報,所以朝廷便將諫院和御史臺合稱臺諫。

但北宋中前期諫官的權力極大,他們不僅負責收集輿論,更大的職權就是能彈劾大臣甚至宰相,一旦要彈劾大臣,你就需要蒐集證據,調查罪證,這就使諫官也有了調查權,所以諫官一般都會有御史頭銜。

諫院的最高官是左右諫議大夫,左諫議大夫包拯改任御史中丞,目前只有一個右諫議大夫張昪出任知諫院。

左右諫議大夫的職權分工不是很明晰,基本上都可以做同樣的事情,按理一個諫議大夫就足夠了,但權力需要掣肘,尤其是監督負責監督的機構,皇帝不可能親自監督,上面不可能再設機構,那麼用左右兩個諫議大夫就是一個可行的辦法,就算左右手互相監督一樣。

當然,這種互相監督不能說得太明白,所以檯面上就要有一個光面堂皇的理由,那麼設立兩個部門就是一個看得見的理由了。

諫院下面又設了一個鼓院和一個檢院,就像會計需要一個記賬和複核一樣,鼓院就是收集輿論和建議,檢院就是進行復核,確認這些輿論、建議的真實性。

範寧出任的就是掌管檢院的左諫議大夫。

範寧在曾公亮的陪同下來到了諫院,諫院並不在皇城內,而是太平興國寺南大街,大街對面就是御史臺。

整個諫院佔地約五十畝,格局也是一條中軸線把它一分為二,左面是檢院,右面是鼓院,基本上兩個諫議大夫各管一塊,井水不犯河水。

當然,只是表面上的井水不犯河水,地下水流卻是連通的,而且暗流洶湧。

鼓院和檢院的全稱是登聞鼓院和登聞檢院,顧名思義,就是門口應該有面大鼓,有冤屈者跑來擊鼓伸冤,可惜那是縣衙和州衙才有的東西,諫院不用那玩意。

諫院用的是匭,也就是武則天發明的,告密者用的那種純銅打造的大箱子,諫院大門外左右各放一隻。

鼓院是銅匭是第一次上書者投放之地,如果十天後沒有回覆,基本上就是鼓院拒絕了你的上書,如果上書者不服,可以再投一次,第二次就投到檢院的銅匭中。

規矩是這樣。

但事實上,大多數投書者根本等不了十天,第二天就投到檢院的銅匭中去了。

也正是沒有時間差,一些重大的案子,鼓院和檢院會同時立案,這就需要溝通,也不一定鼓院優先,關鍵是看誰立案的時間早,那麼誰就能得到立案權,如果左右院爭執不下,最後只能是上書天子來裁決。

當然,這種事情很少發生,一般都按照規矩來辦事,左右諫議大夫再不對付,也不敢輕易上報天子,這種此上彼下的事情被天子揪住一回就麻煩了,會給天子留下一個不守規矩的印象。

範寧跟隨曾公亮走進了左院,也就是聞登檢院,副手左諫司已率領二十餘名諫官在大院裡等候,當範寧走進來時,院子裡頓時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很熱烈啊!看來大家對你期盼很久了。”曾公亮笑著對範寧道。

範寧笑了笑,沒有介面,下屬對上司什麼時候會不熱烈?尤其在公開場合。

曾公亮也心知肚明,呵呵一笑,擺了擺手,院子裡頓時安靜下來。

“包知院上個月調離後,左諫院便一直空著,直到昨天,官家才最後敲定了人選,下面我給各位介紹新任知諫院、左諫議大夫,這位就是範寧範知院!”

曾公亮抬手給眾人介紹範寧,“想必大家都知道範知院,功勳卓著,能力過人,相信在範知院的統領下,左諫院會成為……”

一番冷飯熱炒後的官場話後,曾公亮便走了,剩下的時間丟給了範寧。

範寧對二十幾名手下平靜地說道:“我在太學呆了三年多,在鯤州也呆了四年多,資歷確實不夠光鮮,但資歷雖然弱,我還是站在諸位面前,規矩就是規矩,我是重視規矩的人,也希望大家和我一樣的守規矩,我就說這麼多,大家都各自去做事吧!”

眾人散了,很多人都一頭霧水,他們沒聽懂範寧這番話的意思,一名官員忍不住偷偷問左諫司李唯臻道:“範知院這番話是什麼意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