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1 / 5)

小說:觀音 作者:安意如

題記

《牡丹亭》:“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愛情,是往返的幻覺。我饋贈於你,你回饋於我。

放不開,那命運鑑定的愛情,躲不開,這注定悽豔的榮幸。

所以——就讓我以死來殉你,請葬我於此,等來年春動,你以生來贖我。

經書苦口婆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世間男女置若罔聞。

——題記

卷一

遊園那天早晨,春光分外殷勤。杜麗娘醒來後一如往常神情慵散。據丫鬟春香回憶,那天早晨,她似乎沒有什麼不妥,只是顯得有些憂悶。這一切,也許和窗外燻和的天氣有關。

“那樣的天氣,看上去就是懶洋洋的。”春香說。她經過走廊時,還特意住腳,伸手向外探了探,空中漂浮著一些遊絲一樣的東西。她抓了一把,發現手裡什麼也沒有。“連太陽聞起來,都有香氣。”

她滿足地深了一口氣,朝小姐的房間走去。

“小姐。”——她看見小姐杜麗娘,默默地坐在那裡,花樣繡線被拋在了一邊。春香機敏地收拾起已快要熄滅的香,沒有多問。

杜麗娘走了出去,倚在欄杆上。春香好像聽見她自言自語:“一切都只是個夢而已。”

窗外春色,耳邊鶯啼更添了心上莫名感傷,她嘆息著:“夢迴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她的處境和心境竟和書頁間的美人不謀而合:“剪不斷,理還亂,悶無端。”

對於生活,她早有不滿卻又習以為常。思想的空間再大,現實的空間卻依然很小。能做的努力,就更少。

內心單純明淨的杜麗娘,在驚夢之前。麻木安心的做著順民,她吐出一絲絲的苦悶,漸漸鬱結成了一個繭——那迫使她反抗的動力,還在途中,沒有抵達。

獨立小院的杜麗娘嘆息著,只覺得春色惱人,不知打哪來的憂悶。她剛做了一個夢,那該是一個讓人心存眷戀,甚至有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夢,也許是個面目模糊的男人,像一陣春風拂過桃花,她未及歡欣,他已遽然無蹤。

夢短的幾乎無痕,才叫她不禁暗自埋怨起窗前的鶯啼將她驚醒。醒過來後,她只記得隱約的情節和清晰的感覺。心裡像有一尾魚在游來游去,但她怎麼也捉不住。這讓她很惆然,很煩悶。這又何嘗不是一個危險的暗示,來日她一樣會被驚起,獨立深院。

只是下次。下一次的幽懷就沒有這麼好排遣了。

她一徑發悶,眼前庭院深深,春意沉沉。她只覺得心事層層,卻還沒有開出來,只管飽飽地緊緊地壓在心頭。

生活如此單調乏味呵。無非刺繡,紡織,縫紉等女紅,再來是讀幾卷詩書,和春香閒話幾句,兩個不出二門的小丫頭能有什麼時鮮的話題,能架得住天天膩在一起?春香又不喜讀書,她縱有滿腹詩情也無知音傾談。

父母用心擇選了一位飽學的老秀才做她的老師,期望把她教導的更知書達理,循規蹈矩。事與願違。殊不知,杜麗娘的覺醒恰是從父母決定為她延師開塾開始的。

老先生才情枯澀,為人迂腐。剛開始講《關雎》,可以講到讓人昏昏欲睡,然而就像一個微小的機會可以改變一個人一生的際遇。一個平庸的男子,照樣可以觸發一個才女的情思。杜麗娘恰是從陳最良身上照見自己是個才貌雙全的女孩子。她讀了很多書,寫的一手好字,有不錯的詩文功底,不俗的品味,而她的老師只知照本宣科。終身在貧寒中掙扎的男子,讀書只為謀生,連硯臺有眼為佳也不懂。

當人開始意識到自己很出色,和別人很不一樣時,她的孤獨感就出現了!她開始有她的苦悶——懷才不遇。這,竟然和遠方她未來的戀人驚人的一致。

此時她倚欄遠望,所望之處恰是來日柳夢梅自嶺南來時要經過的梅關。這又是一個神秘地暗示,然而此時,人不能知。

與自覺長大,開始多愁善感的杜麗娘比,春香只是個愛玩的小丫頭,她念念於遊園的約定。不失時機地提醒她,我們該去遊園了。

經過提示,杜麗娘終於想起來前幾天說起的遊園一事。她自然要回房精心打扮一番才肯出門。

有了寄託,她心情轉好。“嫋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看見外面響晴的天,空中漂浮著小蟲辛勤吐出的遊絲,夾雜在飛花亂絮,飄來這小院中,她突然覺得沒那麼寂寞。那遊絲般,握不住的春天,雖然姍姍來遲,畢竟是悠悠地來到眼前了。

麗娘愈發用心地打扮起來。吩咐春香“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得彩雲偏。”看見鏡中的自己,陌生的自己嬌豔可人。她忽然間害羞起來,好像被鏡子窺出了端倪。

為了掩飾自己情絲盪漾,她假意嗔怪這該死的鏡子,害得我把頭髮都弄歪了呢!

梳妝完畢,她又開始躊躇:“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到底去不去?這是個問題。顧影自憐時,她的心情是複雜的,既有自得,更有失落,爹孃老把我關在屋裡,什麼時候才有人能發現我的美呢?可是當她真正要踏出門時,她又開始猶豫不決。

面對春香攛掇型的讚美,杜麗娘道出了深藏的傲然:

“你道翠生生出落得裙襯兒茜,豔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你讚我穿著絳紅色的裙衫多麼豔麗光彩,戴著寶石鋃嵌的花簪多麼光彩奪目,你可知道我不止是喜歡這些漂亮的飾物,愛美是我天性使然。我的容顏如這春光一樣曼妙姣好,又誰懂得欣賞呢?

恭謹溫良的女孩自呈心跡:“我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一句話道破天機。她原不只是溫吞水似的大家閨秀,她天生長一顆妖嬈的心,是喜歡和愛情較勁的小妖精。

卷二

杜麗娘由春香陪伴走到向花園,起先她走得小心翼翼。這園子看起來久無人至,畫廊上金粉剝落,池館邊蒼苔叢生。芳草繁亂,花木多時無人修剪,破敗的有些驚心。誰知,走得深了,這看似頹敗的花園裡竟藏著令人意想不到的美景,致使她脫口而出:“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這是一座同樣懷才不遇的園林,它像一個棄婦,所託非人,很快被人輕賤,冷落,遺棄了,孤零零地無人照看。可它沒有看低自己的美,倔強的,在頹敗的境地裡,開出令人目眩的春色。哪怕春之後,它又將被打回原形,陷入長久的孤寂當中。面對更加貧薄尷尬的局面

現在,它終於等到一個訪客,老去的園林傾其所有接待了知音。

杜麗娘對這孤芳自賞的園林大起憐惜之心,她亦彷彿在嘆自身:“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百年之後的某一天,黛玉自牆外過,遙遙聽了這幾句話,不禁心搖神蕩。大起知音之感——這等春色竟無人憐惜,竟都付予了斷井頹垣。青春絕色竟難覓歸宿,豈不辜負了紅顏?她們都是再敏感,靈慧不過的人,都由這園林春色看穿了繁盛世相。便似這世間,所託非人的事情太多,一人,一事,一物。未必好的,就有另一件好的來匹配,而常常缺憾的,不般配的。

美麗之前的荒蕪,荒蕪之後的美麗,境遇的轉換是如此微妙。人生的兩面,一面繁盛妖嬈,步步生蓮,一面荒涼冷落,處處驚心,是與非,又該如何評斷呢?

這樣美好的春天,明媚的光陰要如何度過?究竟什麼樣的人家才能一直有歡心愉悅的事呢?杜麗娘的話,問出了人生永遠在追尋卻永遠無力填補的缺憾。答案絕對是悲觀的,人生的缺憾與生俱來。沒有絕對幸福完美的生活,沒有一直歡心愉悅的人。

“恁般景緻,我老爺和奶奶再不提起。”走著看著,她心中幽怨愈發蓬勃:原來我只是個囚徒。比囚徒更可悲的是,我一直沒有意識到這個事實。

她的後知後覺令人同情,事實上現實中也有很多這樣無形中被禁錮的人,她們確實難以發現自己生活圈子之外的世界。但我不喜歡這樣推卸責任的說法。這叫什麼話?你已經不是個小孩子了,你甚至開始思春了,難道父母不提,你就連自己家的花園也發現不了嗎?未免太懈怠無心了。

所幸,她的靈慧善感及時消除了我對她的不滿。

聽她感慨:“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她的話太文縐縐,容我來多口翻譯一下:眼前的翠軒畫船,多麼精緻,可惜竟被無情擱棄。這多麼讓人惋惜的事情!想一想啊,若是在響藍天氣登上亭臺,陽光像絲緞一樣裹住全身,水色在日色中變得溫暖濃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