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西本可以直接率戰列艦和航母兼程南下,但又帶上了需要加油的驅逐艦,驅逐艦一加油便拖累了整體,行程幾乎可以用慢如蝸牛來形容,直到下午4點,艦隊才把速度提上去。

進入薩馬海海域後,哈爾西兵分數路,他自己率直轄部隊向聖貝納迪諾海峽疾駛,想搶在前頭,把慄田部隊的退路給堵住。午夜剛過,他終於到達了離聖貝納迪諾海峽不遠的地方,但還是晚了一步,慄田部隊已經透過海峽撤了出去,回到錫布延海,尚未進入海峽的只有一艘“野分”號。

北上未竟全功,南下又是如此結果。向北300海里,向南300海里,敢情我這一天都白忙活,就剩給你們跑腿了?哈爾西氣不打一處來,他把一股無名火全都發洩在了“野分”號身上,炮擊加上魚雷,很快就把這艘倒黴的驅逐艦給打了個底朝天。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6/1-20060621454N18.jpg"/>

炮塔被擊中冒煙的“大和”號。姊妹艦“武藏”號的沉沒,給之前相信大和型戰列艦為不沉艦的日本海軍帶來很大沖擊。不少人相信,“武藏”號是代替“大和”號毀滅的,而“武藏”號的悲劇也一定會輪到“大和”號

鑽進錫布延海就算完了嗎?做夢!第二天天剛亮,哈爾西向錫布延海派出戰機,對仍在逃竄中的慄田部隊接連實施了三輪空襲。

慄田已經給大西發去了電報,但與前三天一樣,當他遭遇天樣大、火樣急的困境時,陸基飛機仍然連半個面都沒露。慄田部隊除了光著膀子挨炸,毫無辦法。

美軍的第一輪空襲就擊傷輕巡洋艦“能代”號,並使其失去航行能力,“大和”號也被兩發炸彈擊中。從第二輪起,美機目標重點對準“大和”號,出動的是B-24“解放者”。B-24是四發重型遠端轟炸機,號稱“空中霸王”,500千克的大炸彈威力驚人。

在B-24的猛烈轟炸下,“大和”號連中兩彈,第一發炸彈在艦體外部炸出個大洞,“大和”號錨室進水,這意味著它再也不能拋錨,即使回到港灣,也只能在港面漂泊了。另一發炸彈則擊中了“大和”號第一號炮塔左前方的水線部位,炸開了一個黑乎乎的大洞。在挨炸的過程中,“大和”號巨大的艦體就像遭到地震的建築物一樣劇烈搖晃著,艦身周圍炸彈激起的水柱有大樓的一兩倍高,落下來的海水好幾次都濺到了慄田身上。

第三輪空襲接踵而來。“能代”號就此被送入海底,儘管“大和”號施展渾身解數,以最大航速行進,仍被三發炸彈連續命中,湧入的海水達到3000噸。

“武藏”號已葬身海底,莫非這次要輪到“大和”號了?為使這艘超級戰列艦保持平衡,艦員拼命注水,“大和”號的後部被注水2000噸,加上湧入的海水,“大和”號總共容納了5000噸海水,相當於一艘巡洋艦的重量。

還好,這個肚子脹得鼓鼓的大胖子還能堅持。在跌跌撞撞地航行大約1000海里後,它和其他殘兵敗將一起逃出錫布延海,踉踉蹌蹌地返回了基地。

從林加錨地出發時,慄田部隊共有35艘軍艦,等到達基地時,已銳減至15艘,倖存艦隻除“雪風”號驅逐艦奇蹟般地完好無損外,其餘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損傷。最明顯的標誌是,由於艦體鉚釘鬆動,造成了重油洩漏,導致各艦返回港灣時,艦艉都拖著長長的重油尾跡,看上去就好像是滿身血跡的陸軍部隊敗退到了營地一般。

艦隻被折騰壞了,艦員更沒少受罪。連續三個晝夜,慄田及其部下長時間置身於濃濃硝煙中,即便回到港口,衣服上仍散發著一股硝煙的臭味,他們出發時身上的那股殺氣也完全被垂頭喪氣替代。

日後檢討,慄田承認,停止突入萊特灣,是萊特灣大海戰的根本轉折點,也確實是他犯下的一個巨大錯誤,他就像是“一名棒球比賽中失敗的投手”。不過,慄田同時表露了自己的委屈:“我的艦隊是經受敵空襲的世界紀錄的創造者,‘大和’號連續遭到敵機19次空襲……”

慄田部隊的作戰海面是陸基航空兵活動的最佳區域,陸基航空兵協助艦隊作戰,本來也是“捷1號”計劃中的重要環節,可是在長達三天的海戰中,慄田卻沒有從航空兵部隊那裡得到任何援助,既無直接護衛艦隊的戰鬥機,也沒有搜尋機幫助他進行偵察,慄田為此深感憤懣。

公正地說,在這件事上,慄田倒真有些錯怪大西。對援助艦隊作戰,大西不是“不想為”,而實在是“不能為”。

早在萊特灣大海戰開始之前,大西曾就掩護慄田部隊突擊一事,向聯合艦隊司令部拍發請求電,表示以他現有的條件,要為慄田部隊配備戰鬥機,起碼得等上兩三天才行。

臺灣地區還有福留繁指揮的第五基地航空部隊,大西的想法是用這兩三天時間將臺灣地區的航空兵調過來,這樣他的兵力就充裕多了,也才能為慄田部隊提供直接的空中掩護。可是聯合艦隊和慄田部隊都等不了,特別是慄田部隊,老擔心燃料不夠用,中途根本不敢停留,這使陸基飛機要找到艦隊位置都不太容易。

另一方面,大西也考慮到,就算派戰鬥機直接掩護,他的那些菜鳥兵也非美軍飛行員的對手,與其白白地讓美機給打掉,還不如組成“神風敢死隊”繼續去撞美軍航母。在大西看來,這等於是間接援助了慄田部隊——美國人的艦載機得在航母上停飛吧,我把航母擊沉,不就減少了在空中受到的威脅嗎?

10月24日的那天早晨,大西派海軍“神風敢死隊”對哈爾西的航母部隊實施第一次攻擊。這次突襲擊沉了“普林斯頓”號航母、“伯明翰”號巡洋艦,但既然是自殺式攻擊,就是有去無回,大西當時無從知曉戰果。

不知道結果,並不影響大西對“特攻作戰”的熱衷。“特攻作戰”本身就是一種暗黑戰法,而且是黑到一定級數的那種。10月25日上午11點,“神風敢死隊”再次向萊特灣飛去。

當時慄田部隊正好北上去尋找“哈爾西主力”,萊特灣與斯普拉格的“塔菲-3”均絕處逢生。在岸上憂心如焚的麥克阿瑟長長地鬆了口氣:“上帝啊,你保佑了我!”他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立即登上附近的一艘運輸艦。

站在運輸艦上,他看到了距離不遠的“塔菲-3”。只見海面上到處都是冒煙或正在下沉的戰艦,救援船隻不停地穿梭往來,有的把受傷的艦船往岸邊拖,有的打撈落水的海軍官兵。

突然,天空出現了五架“零”式。起初,無論麥克阿瑟還是斯普拉格,都沒有把它們放在眼裡,畢竟才孤零零的五架“零”式,派幾架“地獄貓”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它們給揍下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還沒等美軍艦載機上去迎敵,這些日機就首先爬升到1000英尺的高空,然後咆哮著俯衝下來。

大家都有些摸不著頭腦,這究竟是戰鬥機,還是俯衝轟炸機?

一架“零”式一邊用機槍掃射,一邊向“基特昆灣”號的艦橋衝下來。人們以為飛行員隨即就會把戰鬥機拉昇起來,不料它朝航母左舷的狹窄通道直衝下來。

飛機沒有撞在航母上,它在艦旁50米處栽入了大海,一聲爆炸,激起百米高的水柱。水兵們被驚得目瞪口呆,這才想到今天的“零”式有些反常,是一些“邪惡的俯衝機”,駕駛這種飛機的飛行員是“惡魔俯衝者”。

又有兩架日機向斯普拉格的旗艦“方肖灣”號航母衝來,看樣子顯然也是要同歸於盡。“方肖灣”號急忙用高射炮進行攔阻,最後一刻,兩架日機被當空打爆,帶血的殘骸甚至濺到了艦員們的身上。

第四架日機看錯目標,掠過一艘航母后,在遠處的海面上爆炸。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6/1-20060621454O25.jpg"/>

一架日機被美軍航母的高射炮擊中後起火墜落。“神風敢死隊”在萊特灣的作戰還只是開了個頭,之後的自殺式進攻將愈演愈烈

還剩最後一架,眾人眼睜睜地看著它撞穿了“聖洛”號航母的飛行甲板,燃起的大火引爆了艦上的彈藥和航空汽油,隨後發生的一連串爆炸幾乎把“聖洛”號截為兩段。快到中午時,這艘曾在上午頂住日軍大口徑火炮射擊的小型航母沉入了海底。

這幕場景被麥克阿瑟盡收眼底。海空大戰是如此殘酷激烈,令久經戰陣的老麥也悚然心驚,他嘴裡不停地咕噥著:“罪孽!罪孽!”

得知麥克阿瑟居然站在運輸艦上觀看敵機的自殺式攻擊,金凱德急忙向該艦艦長下達命令,要求迅速駛回,以保證這位總指揮的安全。

回到岸上後,麥克阿瑟得知,整個萊特灣大海戰已經結束,日本人的自殺式攻擊雖對“塔菲-3”造成損失,卻無礙大局,不由得喜上眉梢。他當即給尼米茲發去一封報喜電報,感謝他領導下的第三艦隊在這次海戰中提供的“友好合作”。

由於哈爾西的過失,不僅海戰險遭慘敗,萊特島上的美軍也一度面臨危局,海陸軍內部不可避免地會對哈爾西有一些怨言。為了讓自己的老朋友不至於難堪,尼米茲和麥克阿瑟都不約而同地竭力為哈爾西辯解。尼米茲寫信給金格:“我從不認為,哈爾西是在知道錫布延海日軍兵力部署的情況下,扔下聖貝納迪諾海峽不管的。”

面對司令部人員的紛紛議論,麥克阿瑟敲著桌子說:“行啦,不要再對‘公牛’說長論短了。在我的名冊上,他仍是一個善戰的海軍將領。”

的確,沒有人可以從不犯錯誤,尤其是在萊特灣大海戰中。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海戰,從作戰規模、區域、時間、投入兵力,甚至所包含的大小戰役上,都創造了難以超越的新紀錄。

相對於哈爾西所犯的錯誤,慄田等人的錯誤更大,導致的後果就是,日本海軍在此戰中幾乎被全殲,總體力量消耗超過了開戰以來的四分之一。

皮裡走了肉,說被掏空就被掏空了。自此以後,聯合艦隊的水面艦艇部隊完全喪失活動能力,航母再也沒有攜帶艦載機作戰,這種具有巨大容積的浮動艦隻竟然只能充當運輸艦,乾乾搬運工的活兒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