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別了,王位(終)(1 / 2)

搭好石碑之後,王齊一邊安排禪讓王位和相關法律條文,一邊整合資源,推動航天機構的成立。

鳳凰王國如今的總人口規模,只有三百餘萬,其中有一百多萬人屬於剛過掃盲的水平,這裡面勤學肯幹的也能做些焊接、機床工作,但無法推動產業進步。

總體規模還是過小,不可能真的弄出航天產業來。

“石碑”專案讓部分研究人員對外層空間已經有所瞭解,直接丟掉又太過可惜,因為知識和技術一旦斷代,後面就要從頭走起,尤其是技術,一旦往資料庫裡存,過幾十年想找都找不齊全。

所以這個航天機構體量不能太大,整體規模必須壓縮到千人級。

幾千人想做火箭肯定是痴人說夢,但參考礦洞內古代著6器的形式,開空天飛機式的航天器,也能做。

初期不需要考慮在外層空間常駐,所以現有的以小時為單位的生命維持系統也夠用,基於“向量生成”的魔法動力源已經掌握得比較熟練了,基本型艙外航天服也有,不存在技術瓶頸。

推動航天還有個目的,就是去外層空間確認“石碑”訊號的接收難度。

電磁波在流放地大氣內隨距離衰減非常嚴重,拉出早期做無線電實驗用的接收站,一點反應也沒有,所以只能往外走。

這裡面還有些生產端的事情,等了幾個月,藍天重工的大飛機專案終於完成量產前的包括試飛、調整等全部工作,直接讓大飛機專案組接手空天飛機。

其中的跳躍實在有點大,主要障礙是藍天重工基礎配套設施不全,只有跨音風洞,無法進行高聲段的風洞實驗。

跨因素和高聲之間,如果按部就班的展,還有兩個級別風洞,分別是2.5倍音段以下,和2.5倍至5倍因素,前者可以直接用人操作,後者主要為無人飛行物服務,比如飛彈之類的。

現在要強行上馬空天飛機,只能多做實際操作來採集資料。

初代的外觀,直接參考古代著6器。

著6器的形狀是升力體加抬高的亞音翼組成,不需要實操都知道它的低段飛行能力非常好,但也不是沒有問題。

先著6器的外殼主要是鈮鎢合金,它的高溫耐受力非常強,而鳳凰鋼鐵至今也沒有造出效能完全一致的鈮鎢合金,採用溫度耐性更低的材料,可能存在外殼過熱融毀的情況。

但解決方法也一樣,先造出樣機來飛著,不一定要出大氣,也不一定要那麼高度,在保障飛行器不會解體的前提下,透過一次次飛行來採集各階段資料,來分析飛往外層空間需要突破的障礙。

接下來需要的是製造空天飛機用的級裝置。

這東西和飛機不同,飛機的蒙皮是以鋁合金薄板材的形式運輸的,而鋁薄板絕對頂不住高、高溫環境,鈦基也不行,鈦合金在四百度以上區間的效能非常差勁,最好的還是鋼,渦輪動機用的鉬鋼。

為了能夠達到比較高的可靠度,必須儘可能減少焊縫,最好是能透過兩到三塊一體鍛鑄的部件湊出一個完整外殼。

造出這樣的結構,需要用到大型裝置,裡面還有一系列運輸課題需要解決,不是一兩天能完成的。

所以初代樣機只能先湊合下,直接用不鏽鋼外殼做一些比較簡單的課題。

至於耐熱瓦,通知相關企業先儲備技術,等真正有了返回大氣的需求再說,突破大氣的過程沒有減需求,溫度不會那麼高。

這麼一臺湊合樣機,在擁有大型飛機組裝能力的藍天重工,很快被弄出來,開啟了空天飛機展之路。

經過一段連續試飛,空天飛機馬上面臨換代需求。

不鏽鋼能頂住的度上限在3.2馬赫附近,再快一些就會因氣動加熱現象出現材料效能衰減,利用內建的魔法降溫系統進行主動干涉,還可以進一步推高度。

所以實際在突破大氣這個環節,只要比不鏽鋼強點就行,家裡有好幾種備選材料可用,甚至再糙一點,直接用不鏽鋼上天,也不是完全做不到。

而用在炮彈上的凝固附面層技術,在空天飛機這樣的大表面上卻不太好控制,還需要後續技術迭代。

另外還實驗了護盾對穿透大氣過程的影響。

該過程中,動力組也拿到了突破大氣所需推力分佈資料。

現有的“向量生成”裝置推一個不鏽鋼飛行器上天完全夠用,但如果後續飛行器重量增加,還是需要留出些餘量。這組的工作方向也比較明確,在固定大小的空間內,儘可能提高輸出以及動力源的可操控性。

經過第一批試飛,二號機建造過程中就要回答迴歸大氣方面的疑問。

迴歸主要問題只有兩個,姿態和熱量。

姿態,既飛行器以什麼姿勢衝向大氣層。

和突破大氣的要求截然不同,迴歸大氣需要在上層空間實現部分減,否則直接拿機頭迎著飛,以十幾二十倍音素撞向中低層空氣,就算動力夠減,人也會變成一灘血水和骨頭渣子。

古代著6器的結構,本身就很適合降落,在風洞實驗裡可以用機腹對準降落方向,能實現自穩定,不需要額外的動力控制。

現在的問題在於,大家不知道機腹迎風會把溫度提升到什麼地步。

二號機外殼材料的可靠效能耐熱極限是115o度,魔法控溫只能對抗熱值增量,並不能提高材料耐熱極限,在實際資料未知,學科不完善的前提下,還是加上隔熱瓦比較保險。

隔熱瓦這東西,雖然在各種熔爐、窯爐裡都有用,但沒有專門給航天器設計的,相關企業湊出來的可能存在強度不夠等問題,只能透過魔法體系,儘可能在突破大氣過程中,保護其完整性。

二號機的試飛工作,先重複一部分一號機的專案,確定各方面沒有問題後,開始亞軌道飛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