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朝廷的難處(1 / 2)

小說:盛唐不遺憾 作者:朕御山河

“父親,我……”

“好了,明白自己的身份,不要痴心妄想,去休息吧!”

“是,父親。”

高月撇了撇嘴,轉身離開。

“高福,準備車架,連夜回宮。”

“是,大將軍。”

雖說長安城的夜禁制度極為嚴格,但高力士的身份也極為特殊,沒有誰敢攔他的車架。

李安目前地位還不算高,但卻官拜右龍武軍校尉,與夜禁巡邏的將士比較熟悉,就算碰到他們也不怕,況且,李安這次立下這麼大的功勞,加官進爵是免不了的,又有誰敢觸這個黴頭呢?

‘奇怪,子母道大破吐蕃邊軍,已經足有一個多月了,怎麼封賞還不下來,大唐朝廷的行政效率也太慢了吧!’

李安內心吐槽不已,不過倒也不急,該是自己的永遠都跑不了,不該是自己的,強求也沒有用,自己在東女國立下如此大功,皇帝還能不給賞賜,慢慢等就是了。

至於放走刺客該如何向李隆基解釋,李安也只能先承認事實,然後用宣揚大唐皇恩,感化五詔餘孽的空言來忽悠李隆基了,他相信以李隆基的胸懷,應該不至於因為這麼點小事,將自己在東女國立下的大功給抹殺的。

###

大明宮紫宸殿內,大唐皇帝李隆基斜倚在龍椅之上,一邊翻看奏摺,一邊沉思。

這一次李安在東女國立下大功,讓他非常高興,但如今,接連幾位大臣上書彈劾李安,說李安故意放走行刺於誠節的刺客,有與五詔餘孽勾結的企圖,這讓他非常煩躁。

李隆基對李安還是非常器重的,畢竟,李安年紀輕輕就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只要好好培養,將來必是大唐棟樑之才。

而眼下,這些接連而來的彈劾說明了什麼,是確有其事,還是李安風頭太盛,讓朝中眾臣心懷妒忌?

“大將軍,你相信這些彈劾是真的嗎?”

李隆基看向高力士,輕聲問道。

“大家,老奴不知,不過,李校尉就在京城,大家可以召進宮,親自問清楚,以免有所誤會。”

李隆基輕輕點頭“這個李安是個難得的人才,朕很喜歡,可他還是太年輕,做事不知輕重,時不時的總要犯一些錯誤,寶劍仍需多多磨練才能鋒利啊!”

顯然,李隆基相信,這件事情肯定是確有其事,畢竟,這麼多大臣上奏彈劾,總不能是聯合汙衊吧!若無最基本的證據,這些大臣哪有這個膽子。

“大家說的是,李校尉年紀輕輕就立下如此多的功勞,日後必是我大唐護國名將,年輕人嘛!的確需要多多磨練才能成才。”

李隆基輕輕一笑,突然想起章仇兼瓊的奏摺,昨日,在李林甫走後,他仔細的將奏摺重新看了一遍,章仇兼瓊在奏摺的最後,痛陳將平定爨地叛亂交給南詔的嚴重後果,並極力推薦李安負責平叛。

剛開始,李隆基是在氣頭上,沒有深入的去思考,待冷靜下來之後,便意識到章仇兼瓊所提出的建議,也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只是章仇兼瓊考慮的還不夠全面,沒有考慮大唐朝廷目前所面臨的複雜局面。

後突厥、吐蕃、契丹、奚族、震國,這些強悍的遊牧力量,嚴重的牽制了大唐朝廷的有生力量,讓大唐無力將更多的戰略資源往南方傾斜,負責西南防務的劍南節度使,麾下不過三萬精銳邊軍,而且,這三萬邊軍主要是用來牽制吐蕃的,若將其全部拿來平地爨地叛亂,防禦吐蕃的力量就顯得不足了。

而若是在劍南道,大規模擴軍備戰,則需要動用囤積在劍南道的大量戰備儲備物資,甚至還要呼叫京城的力量,如此,大唐帝國的財政壓力將變得更大。

最讓李隆基擔憂的,是爨地處在山區,地形非常複雜,在如此複雜的地形平叛,投入兩三萬人馬怕是不夠,而且,大唐兵馬並不擅長在崎嶇的山地作戰,在山地的戰鬥力也將大大減弱,長期鏖戰下去,對大唐的國力將是很大的消耗。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所處的位置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自然也不會一樣,李隆基身為大唐皇帝,所要考慮的方方面面,自然與章仇兼瓊考慮的不同,這是他想要依賴南詔幫忙平定爨地叛亂的根本原因。

‘李安南下東女國經過益州,與章仇兼瓊是有過接觸的,而章仇兼瓊在奏摺中推薦李安平定爨地叛亂,難道這是他們二人之間商量好了的,章仇兼瓊對爨地的看法,已經在奏摺中表達的很清楚了,李安的看法又是什麼呢?’

午後就要召見南詔二王子於誠節了,屆時要向於誠節表明自己對雲南王請戰的態度,而在這之前,李隆基覺得,有必要先見見李安,聽聽李安對此事的看法。

“宣李安進宮。”

“是,大家。”

大明宮丹鳳門,李安跳下戰馬,在驗過身份後,牽著馬匹進入了大明宮,在下馬橋畔,李安將戰馬拴好,並跟在一名小太監的身後,向紫宸殿方向走去。

“李校尉稍後。”

小太監說著亦步亦趨的奔向紫宸殿。

李安站在紫宸殿的外面,隨意欣賞周圍的風景,他已經不是第一次來紫宸殿了,對這裡的環境還是比較熟悉的,不過,上一次來的時候,是大雪紛飛的冬季,而這一次卻是炎熱的夏季,時間足足差了半年,季節也完全顛倒了。

在冬季的時候,這裡的花草樹木,全都被大雪覆蓋著,是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而此時,卻是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

‘皇宮真好,環境優美,還有這麼多人伺候著,難怪有那麼多人想要當皇帝。’李安心下腹誹,卻絕對不敢說出來。

“李校尉,陛下讓您進去。”

李安聞言快步邁入紫宸殿,見李隆基眯著眼睛看奏摺,身旁的高力士也是耷著眼皮,完全不看向自己。

“臣李安參見陛下。”

李安單膝跪地,向李隆基行禮。

李隆基輕輕放下奏摺,看向李安“李校尉這次東女國之行,保歸昌王無恙,挖出東女國內奸,活捉吐蕃大論兀論樣郭,子母道一戰,全殲吐蕃兩萬邊軍,斬殺吐蕃王子郎支都,立了這麼大的功勞,朕卻一直沒有下令封賞,心裡一定很抱怨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