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國庫空虛(1 / 2)

小說:盛唐不遺憾 作者:朕御山河

於誠節怎麼可能不著急,大唐皇帝的意思,豈是那麼容易改變的,而他卻是真的輸不起,這一次前往長安城為父親皮邏閣辦事,是他最後的機會,如果輸了,那麼,他在皮邏閣的心目中,就真的是廢物一個了,如此,就更不可能打敗閣羅鳳,取得南詔王爵位的繼承權。

焦躁、憤恨、不甘、無力,懊惱,無數的情緒纏繞在於誠節的心頭,讓於誠節的一顆心都要碎裂了,他甚至想要找個人狂扁一頓,以洩心頭的巨大憋屈。

“大唐皇帝,真的會回心轉意嗎?”

於誠節忐忑的看向幾名心腹屬下。

“二王子放心,我等定會全力以赴的勸說右相等人,不論成功的機率有多高,我們都將全力以赴。”

“是啊!二王子,您別忘了,在我們的身後,有太多的大唐官員,他們都支援二王子,我們不會就這麼輸了的。”

眾心腹隨從的前途,已經被綁在於誠節的身上,為此,即使於誠節是個扶不上牆的爛泥,他們也會全力以赴的輔佐,只要於誠節能夠繼承南詔王位,他們還怕沒有榮華富貴的日子嗎?

於誠節略微心安的點了點頭“此事就依仗各位了,你們放心,只要我於誠節能夠順利繼承南詔王位,各位都將是我南詔的清平官。”

“謝二王子。”

眾心腹得到承諾,心頭多少會感到高興。

當然,這都是於誠節等人的一廂情願,大唐官員明白於誠節闇弱,自然願意支援他,但關係到大唐切身利益的時候,就未必會支援於誠節了。

在於誠節的幾名心腹,為了南詔平叛主導權而奔走的時候,幾乎所有接觸到的大唐官員全都是敷衍,他們既收下於誠節的禮品,但同時都不給任何承諾,只是象徵性的說會盡力,其實根本就不會真的去勸說李隆基,白白收下禮品而已。

#####

大明宮紫宸殿內,大唐皇帝李隆基翻看戶部送來的奏摺,並仔細詢問侍立在殿內的侍御史、太府卿楊慎矜,瞭解太府的收入和支出情況。

楊慎矜本是前隋朝皇帝楊廣的玄孫,為人正直,頗有才幹,在父親楊崇禮死後,接任父親生前的職位太府卿,並拜監察御史,掌管太府的收入支出。

可以說,整個京城的府庫,都是楊慎矜在管理,對於京倉裡面所擁有的物資和錢財,他了如指掌,更透過嚴格的管理制度和高的財物能力,杜絕了財物的浪費和損失,讓皇帝李隆基頗為滿意,並放心的將太府交給楊慎矜打理。

此後,雖然楊慎矜的官位一直的上升,先後擔任侍御史,但太府卿的職位始終都在身上,他仍舊是管理太府的主要官員。

而眼下李隆基之所以突然關心太府的財物儲備情況,是因為李安提出不能讓皮邏閣全面負責平定爨地叛亂,以免爨地從此成為南詔的領土,而這樣一來,大唐就必須出兵爨地。

出兵打仗是需要財力、人力和物力作為保障的,在下令出兵之前,李隆基必須瞭解大唐國庫的基本情況,從而算出可以動用多少戰略資源,以及最大的出兵量。

可太府的情況,著實不太樂觀,儲備的錢財並不能支援大唐朝廷四面開花式對外征戰,為了防禦西部和北部的強敵,大唐的資源消耗已經非常巨大,幾乎已經接近平衡點,若是在南部再開闢一個長期鏖戰的戰場,大唐的財政將有崩潰的趨勢。

而且,大唐朝廷的財政潛力正在逐步弱化,因為隨著貴族大面積兼併土地,大唐帝國的立國之本‘均田制’遭到徹底崩潰,隨之而來的後果,就是稅收的明顯減弱,和苛捐雜稅的逐步增加。

為了維持朝廷的基本運轉,獲得足夠多的財源,大唐朝廷不得不將壓力轉嫁到普通老百姓的身上,從而造成普通老百姓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百姓對朝廷的滿意度在逐步喪失。

對於大唐財政政策的弊端,和財政上的困難,李隆基是心知肚明的,他也很焦慮,但地主階級等貴族階層的利益難以觸動,畢竟,大唐的江山就是靠這些貴族在維持和統治,萬一惹惱了這些貴族,難保他們不起來造反,似乎,除了加重普通老百姓的負擔,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了。

“爨地豪族反叛大唐,朕決定派遣大軍平叛,可太府的儲備似乎有些不足,左藏,京倉的儲備也不是太多,楊愛卿,你要想想辦法,看能不能儘快獲得更多的錢財。”

李隆基看向楊慎矜,將難題轉嫁給了這位財政能手。

楊慎矜也算是在官場沉浮多年的老人了,自然明白李隆基想要大批錢財的迫切心情,不過,他也有難處,他只是太府卿,負責掌管太府的收入和支出,朝廷如何向百姓加徵稅收,並不歸他管。

他所能做的,就是如何透過高效率的管理來杜絕浪費,防止賬目不清,導致下屬貪汙府庫的錢財,對於如何增加府庫的收入,他是真的沒有什麼好辦法,而對朝廷稅收的弊端,他也不敢隨意提出改革意見,以免得罪全天下的貴族階級。

“陛下,微臣只是負責管理太府的收入和支出,不可能變出一大筆錢財,卑職無能,請陛下恕罪。”

楊慎矜無奈,只得如實說出實情。

李隆基就知道楊慎矜會這麼回答,吁了口氣,問道“朕當然知道,愛卿不可能給朕變出財物來,不過,愛卿擅長管理財物,對我大唐的稅收制度應該很瞭解,可有什麼好的建議,能為朝廷增加稅收的來源。”

楊慎矜聞言一怔,稅收的來源之所以不足,是因為大量的田地都被貴族侵佔了,而種地的老百姓也就成了貴族的佃農,成了貴族階級的私人財產。

而以目前的‘租庸調’稅收制度,稅收是按照人頭來收的,不論你有多少土地,稅收都是一樣的,如此,擁有萬畝良田的貴族,只需繳納極少的稅收,而那些失去土地,投奔貴族的佃農,因為身份已經是貴族的僕從,當然不可能繳納稅賦,這樣一來,老百姓依舊貧困,朝廷也收不到稅收,所有的錢財都集中到貴族階級的手中了。

這是嚴重的弊端,從大唐朝廷預設貴族兼併土地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楊慎矜明白這一點,所有的有頭腦之人,也都明白這一點,但誰都不敢亂說,以免得罪整個天下的貴族階級,尤其是楊慎矜更不敢亂說話,因為他的身份太特殊了,他是前隋朝的皇族,萬一得罪了本朝貴族,會有各種莫須有的復辟陰謀向他襲來,而這顯然是他所不能承受的。

楊慎矜額頭冒著冷汗,沉思良久,戰戰兢兢的進言道“陛下,溫泉宮擴建頗耗錢財,若能暫時停止擴建,倒是可以省下一筆不小的開支,待爨地平定之後,再進行擴建。”

李隆基聞言,整張臉立馬就冷了下來,溫泉宮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華清宮,此時的名稱卻是溫泉宮無疑,這裡是皇帝李隆基休閒娛樂的地方,進行修繕和擴建,也是為了休閒起來更舒心,雖然這的確要花掉不少錢財,但對於李隆基來說,這些都是值得的。

作為一國之君,難道連這點享受的權利都沒有嗎?而對於楊慎矜提出暫時停止擴建溫泉宮,他心底不由自主的生出反感之情,他認為,作為臣子,應該在其它地方開源節流,而不應該將目光盯著君主的個人生活上,更不應該提出讓君主不爽的建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