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好詩(1 / 2)

小說:盛唐不遺憾 作者:朕御山河

李安並不會作詩,作為一名後世人,他從沒學過作詩,最多也就是背誦了一些古人的著名詩詞,比如唐詩三百什麼的,讓李安自己寫詩,這也太難為李安了,所以,自從一名大臣提議讓武將作詩,李安心裡就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恨不得將剛才提議的大臣拉過來狂揍一頓,以解心頭之恨。

在李隆基讓安祿山作詩的時候,李安一直低著頭,恨不得讓自己隱形,以免被李隆基現。

雖說作為一名武將,不會作詩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也算不上有多丟人,但這裡坐的全都是大唐最有權勢之人,在這些人面前承認自己不會作詩,多多少少會丟一些面子,更會讓已經作詩一的安祿山得意。

果然,怕什麼就來什麼,李安低頭躲避,卻還是無法逃過李隆基的眼睛,並被點名要求賦詩一。

看著一名小太監將文房四寶送到自己面前,李安的心砰砰直跳,這是要逼死人的節奏啊!這要是真寫不出來,豈不讓眾人看笑話。

當然,李隆基並不只是讓李安一人寫詩,在點名李安之後,又相繼點了幾名武將之名,其中就包括安祿山的部將史崒幹。

李安無奈,拿過毛筆,心裡頗為忐忑不安,並迅回想前世曾背誦過的唐詩,看看有沒有可以剽竊的。

當然,也不是什麼唐詩都可以剽竊的,至少在天寶之前的唐詩就不能剽竊,否則就被現了,要剽竊只能剽天寶之後的。

回想、回想、回想,李安聚精會神的回想前世有什麼合適的唐詩可以利用。

‘有了,就這了,稍微改動一下就行了。’

李安突然想到一曾被老師罰寫二百五十遍的一唐詩,於是,立即將其寫在紙上,寫好仔細檢查了一遍,感覺很是不錯。

回頭看向史崒幹所在方向,李安現他一個字都沒有些,顯然是不會寫,不過,這個史崒幹好像一點都不著急,更沒有覺得丟臉,只是不停的將壺中之酒倒入大碗之中,倒完之後則從身旁安慶宗的桌上拿過酒繼續倒,樂此不彼。”

“大家,李將軍已經賦詩一。”

小太監輕輕將李安身前桌案上的紙張收起,小聲彙報。

“拿過來,讓朕看看。”

李隆基拿過李安寫的詩,輕輕看了一遍,臉上先是頗為驚詫,隨即露出讚賞的神色。

“好詩,好詩,李將軍這詩頗有氣勢,寫出了我大唐兒郎的豪氣,好,來,讓諸位愛卿看看。”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安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一名大臣讀著讀著,臉上露出了讚賞的表情。

“好詩,好詩啊!我大唐男兒理應如此。”

“好詩,李將軍這詩,寫出了我大唐男兒的豪情,好詩,真是一好詩啊!”

眾大臣對李安所寫的這詩頗為讚賞,對李安本人更是大加讚賞。

這詩其實是安史之亂後,大唐詩人李賀寫的一詩,只是被李安改動了兩個字,將關山改成了安東。

畢竟,情況有所不同嗎?安史之亂後,大唐急需收復關山五十州,而此刻,大唐並沒有丟失這些土地,只有安東都護府等邊遠之地喪失了一些土地。

自從大唐帝國與新羅聯軍大敗高句麗之後,大唐便在高句麗之地建立了安東都護府,治所就在今天的平壤,統治區域包括遼東半島全部,朝鮮半島北部、吉林西北地區和朝鮮半島西南部的百濟故地,包括今烏蘇里江以東和黑龍江下游西岸,及庫頁島直至大海,面積非常廣闊。

但隨著渤海國和契丹族的強勢崛起,大唐的安東都護府遭到了重大威脅,並不斷遷移治所,上元三年治所遷往遼東城,儀鳳三年遷至新城,萬歲通天元年,由於契丹族反唐,大唐朝廷與安東都護府的6路交通竟一度被中斷,開元二年治所遷往營州。

從平壤一直遷往營州,這不僅體現在治所的位置更靠近內地,更反映了大唐朝廷對安東都護府故地的控制越來越薄弱,原本屬於大唐安東都護府的地盤,現在很多都已經不在屬於大唐,或者說名義上屬於,但實際根本就無力控制,而且,還要隨時面臨東北各族的反叛。

李安這詩提出收復安東五十州,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要兵攻打渤海國和契丹族,從而徹底解除這一威脅,讓安東都護府一帶,再也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挑釁強大的大唐帝國。

至於安東一帶脫離大唐控制的州郡,則遠遠不止五十州。

李安的豪情已經顯露出來,這讓身為平盧節度使的安祿山有些坐不住了,李安詩中所表達的是收復安東都護府失去控制的州郡,而安東都護府的治所就在營州,這一塊正是他負責的區域。

也就是說,李安這詩表達了有志氣大唐男兒的英雄氣度,但在安祿山耳中,卻大有催逼和指責之意。

安祿山畢竟在營州呆了很多年,但並沒有解決渤海國和契丹族的問題,甚至,多次被奚族和契丹族打的大敗而逃,就更別提有效控制這一區域了,如此,在聽了李安的詩之後,心情自然非常不是滋味。

當然,安東都護府出現如今的局面,也不能全怪安祿山,畢竟,安祿山麾下的兵馬並不是很多,而渤海國和契丹族等勢力卻頗為強大,他們在遠離大唐行政中心的東北一帶建立強權,大唐國力雖強,但需要應對的鄰居也比較多,自然沒有太多的精力應對東北方向,只能採取防守的姿態,在營州設定平盧節度使,防禦東北民族的入侵。

“安胡兒,你覺得李將軍所作之詩如何?”

李隆基見安祿山神情呆滯,小聲問道。

“陛下,這是好詩,安胡兒鎮守營州多年,也早存收復安東故地之念,只恨麾下兵少,不能為陛下分憂。”

安祿山反應極快,懂得順從李隆基的心意,同時,也委婉的表達了自己沒有收復安東故地,是因為兵力太少,有暗示李隆基給予更大兵權的意圖。

李隆基頗為滿意的點了點頭,看向另外幾名武將所寫之詩,總覺得沒有李安寫的有氣勢,甚至,根本就無力與李安相比。

“陛下,李將軍所作之詩,目前當屬第一,不過,史將軍還未動筆,或許,史將軍能寫出更好的詩詞。”

“對對對,若史將軍能寫出更有氣魄的詩,李將軍就只能退居第二了。”

幾名大臣興奮的說笑,不過任何人都看的出來,史崒幹根本就沒有寫詩的意思,甚至,連毛筆都沒有碰一下,只顧著將酒水倒入大碗之中。

“史將軍?”

李隆基忍不住了,看向史崒幹。

史崒干連忙端著一大碗酒水起身,正色道“陛下,微臣只會率軍殺敵,不擅作詩,願以酒賠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