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耕地機的效率(1 / 2)

小說:盛唐不遺憾 作者:朕御山河

“兩三個時辰?才二十畝地而已,用不了那麼久的,一個時辰就夠了。”

李安反對郭虛己的看法,這蒸汽耕地機是他明的,對於機器的耕地度,以及每畝地需要耕多少趟,他早就計算過了,所以,可以精確的知道耕完二十畝地需要多久,但郭虛己卻只能憑藉自己的主觀感受去推測,得出的資料自然不準確。

“一個時辰就可以耕二十畝田地,如此,一日五個時辰,豈不可以耕地百畝。”

郭虛己感到非常震驚,這份效率已經是最好的耕牛的二十倍了,耕地效率實在是太強大了。

“郭侍郎,耕完這些田地需要很久,我們坐下來好好休息,待全部耕完之後,我們再去檢視就是了。”

李安說著讓隨從把馬背上的馬紮椅子拿下來,並輕輕開啟放在田邊。

“李侍郎,這是什麼東西?”

郭虛己自然沒見過馬紮,而且,還是帶著靠背的馬紮椅子,這種東西可收可放,非常方便攜帶,而且,由於屁股的位置是軟的,坐在上面非常的舒服。

“郭侍郎,這個是我剛明的馬紮椅子,坐上去舒服的很,郭侍郎請坐吧!”

李安讓屬下帶了好多馬紮椅子,讓郭虛己坐下,他自己也跟著坐下,並坐在郭虛己的旁邊,研人才之中,有一些年紀大的也坐在馬紮上,當然,是坐在李安的後面了。

郭虛己輕輕坐在馬紮椅子上,頓時感到一種別樣的舒心,側身笑道“李侍郎明的馬紮椅子,還真是舒服,哈哈!”

這語氣既是誇獎,也是取笑,比較,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明椅子算不了什麼。

“好幾個月了,難得見郭侍郎一笑,如此,本官明馬紮椅子也是值得了。”

李安笑著回答。

自從朝廷決定成立鐵路局,並從工部挖了很多人才之後,郭虛己的臉色就一直不太好,畢竟,工部的事情都是他在處理,如今,大量的人才被調入研中心和鐵路局,工部是元氣大傷,權勢也變得小了,作為工部侍郎,郭虛己的心情可想而知。

李安也掛了個工部侍郎的職位,但只是一個名號而已,工部的大量事務,他並不過問,而且,他對這些事務也不感興趣,自然不會有什麼感覺。

“李侍郎,我工部的人才,大部分都調入研中心和鐵路局了,現在是人才凋零啊!李侍郎可千萬不能再打我工部的主意了。”

郭虛己心慌的看向李安,對於工部人才的流失,李安脫不了干係,畢竟,不論是研中心,還是鐵路局,都是李安搞起來的,若是沒有李安,工部就不會流失大半的人才,更不會丟失一些權勢。

當然,由於李安搞出來的這些東西,都是利國利民的,所以,郭虛己心裡雖然不舒坦,倒也不怪李安,他還是一個比較正直的人。

但工部已經人才凋零了,作為工部侍郎,當然要在其位謀其政,所以,聽說李安又搞出了耕地機械,他連忙跑過來觀看,以確定耕地機械是否需要工部的人才。

“郭侍郎多慮了,人才凋零並不可怕,再多培養一些就是了,而且,本官日後會明很多實用的東西,會大大方便工部的工作,如此,工部做起事兒來,會更加的輕鬆和容易。”

李安開口安慰道。

“李侍郎,本官倒是有幾個提議,不知合不合適?”

郭虛己試探的問道。

“什麼提議?郭侍郎與本官平級,還有什麼不能說的。”

李安連忙問道。

“李侍郎,我工部每年都要徵勞力興修水利,清淤河道,但清淤需要大量人力,費力又費時,若能明一種機械,幫助人力清淤,豈不能大大提高畫質淤的效率。”

郭虛己開口建議道。

李安聞言,頓時頭大了,李隆基剛剛給他提出收割機械的要求,他還沒有開始研究如今,如今,郭虛己又提出清淤機械,這簡直是把他當神仙了啊!

而清淤機械,無非就是那麼幾種,有挖掘機,挖泥船,最厲害的當然就是絞吸式挖泥船了。

後世的某型號絞吸式挖泥船,利用非常短的時間就清淤了大片的海域,並造出了一座島嶼,被尊稱為造島神器。

想了半天,李安覺得,還是絞吸式挖泥船最適合研,先,如今,蒸汽船已經研成功,有了造挖泥船的平臺了,其次,抽水機械正在研之中,只要獲得成功,並稍加改進,完全可以用來抽取泥漿,如此,就剩下絞吸這個裝置,而絞吸裝置似乎並不難研,有了蒸汽機這個動力,還怕不能研絞吸裝置嗎?

“郭侍郎,清淤機械倒是不難研,不過,眼下研中心缺乏人才,需要工部人才的支援。”

李安笑著戲虐。

“不不不,李侍郎,我工部人才已經所剩無幾了,您千萬不能再打工部的主意了,若是人才不夠,等以後再研吧!”

郭虛己的表情非常誇張,急的幾乎都要哭了,的確,工部的嫻熟工匠被抽調了很多,若再調撥人手,郭虛己就成光桿司令了。

“哈哈哈!郭侍郎不用緊張,本官只是跟你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而已,清淤機械,本官一定會明的,而且,效率一定大大強於人工,不但苦水期能夠工作,一年四季都可以展開清淤活動,只要造出來,日後大運河就不會再聲船隻擱淺了。”

李安開口安慰道。

“李侍郎此話當真,真的能明一種有效的清淤機械?”

郭虛己聞言大喜。

這些年,每到枯水期,工部都要組織大量勞力,對大運河的水淺地段進行清淤,各縣官員也要組織本縣的勞力,清理本縣灌溉水渠的淤泥。

但大運河與各大灌溉水渠,需要清淤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僅憑人力進行清淤,效果真的是不太好,所以,才會出現年年清淤,但年年都會出現大運河漕船擱淺的事故,灌溉水渠的河床也在逐年提高,尤其是關中的鄭國渠,河床增高的幅度最為明顯,灌溉效能已不足秦漢時期的四分之一,這嚴重製約了關中農業的展,讓京城必須依賴江南的糧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