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割機(1 / 2)

小說:盛唐不遺憾 作者:朕御山河

土地問題一直是封建社會非常重要的核心問題,其重要性體現在,可直接影響封建朝廷的穩定和持續展。

作為老百姓最主要的生產資料,土地養活了他們,讓他們可以在這個世界上好好的生存下去,所以說,土地對老百姓非常的重要。

而對於絕大多數的百姓來說,失去土地可能就意味著失去生命,如此,他們還有什麼事情不敢去做呢?在生存面前,皇帝算個屁。

所以,儘管展工業,需要從農業之中抽調大量的人力,但李安也不敢做的太過,否則,會出現很多的亂子。

“陛下,微臣有三點限制,第一,允許土地買賣的區域應該是平原地帶,也就是便於機械大規模耕種的地區,山區則禁止土地買賣,因為機械在山區很難起到多大的作用,第二,售賣土地的百姓,必須加入工匠行列,有匠人憑證,並能夠利用工匠這份工作,養活一家人,否則,不允許此人售賣土地,另外,既然加入工匠,則不允許擁有大量土地,最多保留三五畝菜田,讓家中的婦人耕種。第三,嚴厲打擊強買強賣,買賣土地必須雙方都同意,而且,買地的貴族,必須瞭解賣地的百姓已經加入工匠行列,否則嚴懲。”

李安想了半天,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李隆基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覺得李安想出的主意非常好,這樣可以實現農民和工匠的一對一轉換,當然,隨著工匠收入逐步過種地,很多百姓肯定會拋棄土地,加入到工匠的行列之中。

“陛下,微臣還要一個建議。”

“李侍郎有什麼建議,但說無妨。”

李安想了一下,開口道“陛下,隨著各種機械逐步投入農業,我大唐將不會再出現缺少糧草的情況,糧食會有很大的富餘,而且,是越來越富餘,但仍然會有極少量的百姓,會沒有飯吃,有的是因為家中男人死了,有的是因為疾病,也有的是因為外出走錯路,或者盤纏被偷了,微臣覺得,可在所有縣城設立施粥鋪,給這些需要吃飯之人一碗粥喝,讓他們能渡過難關,這也是一件功德,上天會看到的。”

“只要糧食不缺,在各縣設立施粥鋪,當然是最好不過了,朕非常贊同,日後,會安排各縣官員辦理的。”

李隆基對李安所提出的社會保障制度,非常的認可,反正就是幾碗粥而已,浪費不了多少資源,只要朝廷足夠富裕,完全可以這麼做,以進一步減少小偷小摸情況的生,促進大唐帝國建立美好的社會。

隨後,李安一口氣說出了十幾項明計劃,而且,都是大唐帝國用得著的好東西,驚的李隆基一愣一愣的,並更加下定決心,要全力支援李安搞明,以獲得這些威力強大的明。

洛陽城周邊有山有河,風景非常的秀美,藉著視察的機會,李安好好的欣賞了這裡的美麗景緻,那感覺自然是不虛此行。

三天時間的巡幸生活,很快就結束了,當天晚上,李隆基便帶著隊伍返回京城。

雖然夜間開火車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只要將度進可能的放慢,也不會有什麼危險的,況且,火車上都有軟鋪,一邊返回京城一邊睡覺,這感覺好滴很。

白天的時候,火車都是以一個時辰百里的度行進的,而在夜間行車,為了確保安全,火車的度被規定為一個時辰三十里,這已經相當慢了,甚至跑快點都能追上火車。

上車之後,李隆基直接摟著楊玉環睡了起來,而李安則與幾位大臣坐在窗戶邊聊天,邊欣賞外面的朦朧雪景,半個時辰後,大部分人都睏倦了,這才回到各自的鋪位,舒舒服服的睡大覺。

早上的時候,火車緩緩加,大部分人都醒了,而此時,火車從洛陽城出才走了二百里,這可是整整一夜啊!

當然,火車現在已經加,並很快恢復到正常的度,如此,必然可以在日落之前抵達長安城。

返回的一路上,李安除了欣賞沿途的風景,就是被李隆基召過去,談論一些關於黑科技方面的東西。

而透過李安不斷的講解,李隆基的好奇心變得越來越大,野心也變得越來膨脹,甚至,巴不得立即投入舉國之力,讓李安將自己想到的東西,全部迅明出來。

每當這個時候,李安總要花時間勸解李隆基,讓他不要太心急,不能做出過國力承受的事情,研東西要一步步走,先解決農業機械問題,讓多餘的人力進入工業領域,逐步充實工業人口,然後,才能按計劃擴大機械的生產進度,並加研更多的東西。

日落之前,火車抵達長安城火車站,李隆基回宮,而李安則先去研中心,呆了一個多時辰,直到天黑之後,才返回別院。

冬季的日子是嚴寒的,但研中心卻處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所有工匠都在忙碌著。

為了體現人性化管理,防止工匠凍傷,所有宿舍都加厚牆壁,甚至在裡面加裝一個壁爐,而在幹活的時候,也給這些工匠準備了保暖的手套。

在吃喝方面,所有工匠不但可以吃飽,而且,食物搭配還比較合理,幾乎每日都可以吃到肉片,這讓很多工匠興奮不已,幹勁就更足了。

而對於技術特別好的研類人才,待遇就更高了,幾乎每一餐都有肉食,房間也更加的溫暖和舒適。

這樣照顧工匠,成本自然要大一些,但這些成本最終轉嫁到了購買機械的貴族的身上,朝廷最終並沒有絲毫的損失,甚至,還能掙不少錢。

大量的蒸汽機床,逐漸投入到生產和研之中,這加快了研的進度,也增加了機械的生產效率,讓更多的機械進入大唐的市場。

就在這個寒冷的季節,收割機的研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不過,由於沒有莊稼可以用來試驗,效能究竟如何,根本就無法判斷,只有等到春耕的時候,種植的少量小麥成熟了,才能進行效能測試,但李安對自己的科研成果有信心,認為自己所研的產品,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在這些日子裡,焦炭和鍊鋼技術都取得了長足的突破,建造的鋼軌是越來越先進,也越來越多了,在研中心的幾座倉庫之中,堆積了大量打造好的鋼軌,這些都是用來鋪設鐵路的,春耕之後,就可以用上了。

由於蒸汽機床的投產和逐步投入使用,耕地機和抽水機的生產進入了加階段,原本以為第二批耕地機會在春耕之後造出來,沒想到在春耕之前,就已經生產出來了,並立即被貴族豪門搶購一空。

抽水機的半數賣給了貴族豪門,而剩下的一半,則投入到關中各縣,以取代部分重要地段的水車,當然,也有一些地方沒有水車。

冬去春來,在充滿花香的季節,秋收時種下去的小麥,此時已經接穗並黃了,正是收割的好時候。

為了檢驗收割機的效能,李安在京城附近括了一千畝代收的小麥地,不允許百姓自己收割小麥,一切交給收割機來幹。

而為了更好的擴大影響力,李安這一次造出了三臺收割機,可以同時進行試驗。

在收割試驗即將開始之際,在試驗所在的位置,除了三臺收割機之外,還有成千上萬名圍觀的群眾。

有關心收割機效率的朝廷官員,也有各大貴族家的年輕一輩,以及管家和奴才,當然,更多的是附近的老百姓。

“李侍郎,三輛收割機已經準備就緒,可以開始了。”

研工匠提醒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