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混凝土(1 / 2)

小說:盛唐不遺憾 作者:朕御山河

秋收和秋耕佔用了大量的人力資源,過九成的老百姓都在田地裡忙活著,仍在繼續修築鐵路的人馬,已經不足十萬,雖然這仍舊是一支非常龐大的群體,但相比鐵路線的漫長,還是顯得人力不足。

為了調運各種物資,支援前方的築路人馬,朝廷在關中和洛陽一帶,徵集了大量的馬車和相關人員,就連京城附近軍隊的輜重人馬也被大量動用,北門四軍的輜重車被抽的只剩一成,自己的運糧補給都成了問題,有時只得動員士兵用肩膀將糧草扛入大營。

這些馬車的數量過五千輛,其中,大部分來自長安和洛陽的商隊,畢竟,在鐵路運營之後,大量的貨物都走鐵路貨運了,長安和洛陽之間的馬車運輸業遭到重大挫折,既然沒有多少生意可做,只有轉做其它線路的生意或加入鐵路系統,而在朝廷決定徵集馬車運輸物資之後,這些人又找到了賺快錢的機會,紛紛加入運輸鐵路物資的隊伍,從而很快成為築路大軍的補給生命線。

當然,從京城出的補給隊伍是主力,幾乎所有的鐵軌都從這裡出,但糧草方面,沿途各縣提供了更大的需求量,早在鐵路修築之前,也就是去年的秋收之前,朝廷就已經下令,讓沿途各縣收上來的田賦糧食就地儲存,不必運往長安城,從而方便了此次築路的補給,大大緩解運輸壓力。

另外,沿途各縣,有不少都擁有大量森林資源,這些有資源的縣城,則還要負責為鐵路系統提供枕木,一些有山的縣城,則就近提供碎石塊,從而進一步減輕運輸方面的壓力。

現如今,沿途各縣的大部分百姓都回去秋收和耕種了,新的田賦糧食很快就會產生,而這一次,沿途各縣將按照朝廷的要求,取消今年田賦的收取,讓老百姓自己帶著糧食,參加到修築鐵路的大軍之中,從而進一步提高修築鐵路的效率,減輕後勤的壓力。

當然,除了落後的馬車運輸之外,幾個月前研製成功的貨運蒸汽車和蒸汽船,也相繼投入到了運輸物資的行動之中,幾個月之後,投入運輸的蒸汽車的數量已經高達三百輛,蒸汽船雖然只有十艘,但拖拽的運輸船高達兩百艘,運輸量還是很大的。

其中,蒸汽貨運車輛的載重是馬車的五倍,而效率至少還是馬車的兩倍,如此,一輛貨運蒸汽車,至少能頂十輛馬車。

運輸船的運輸量比蒸汽車和馬車大太多了,不過,度較慢,而且,只有通往西部的部分路段可以使用,大部分地區是不通水路的,所以效能也很有限,但可以大大緩解東段的運輸壓力,讓很多馬車可以直接在京城西部近千里之外,等著貨運船的物資然後繼續往更遠的地方轉運。

當然,在鋪設的過程中,大部分人力集中在靠近的京城的路段,如此,從京城出的鐵路,幾個月就鋪了幾百裡,而這樣一來,就可以調撥大量的貨運列車,將京城的物資運往幾百裡外。

這樣,可以讓靠近京城百里內都不需要馬車和蒸汽貨車,讓這些車輛直接在幾百裡外等著物資,進行轉運就可以了。

而隨著機械在農業領域的不斷普及,李安相信,要不了多久,就會有更多的百姓從農業之中解放出來,從而加入到工業和手工業領域,讓大唐變得更加的富強,而在各種機械普及之後,修築鐵路的程序也會持續加快,並在有限時間內,修築更多的鐵路,大大促進大唐帝國的商業繁榮。

在秋收的這些日子裡,李安對炮兵部隊的關注持續減弱,因為炮兵已經開始走入正軌,不需要太多的關注,這樣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機械的研。

而李安也不負眾望,在很短的時間內,研了很多實用的機械,最先投產的便是蒸汽起重機,是專門為鋪設鐵軌準備的神器,有了這個裝備,鋪設鐵軌的時候,就可以大大提高鋪設效率了。

另外,推土機也很快研成功,並投入生產,這個機器的研難度是最小的,只是對動力的要求比較高,為此安裝了三臺蒸汽機,以提高動力,從而推動更多的土石方。

當然,除了各種機械之外,李安還明瞭很多實用的非機械產品,比如組合式鋼樑,在遇到不寬的河流的時候,在河流中間修築幾個墩子,鋼樑可以直接將這幾個墩子連線起來,從而形成一座完整的橋樑。

而由於火車的重量比較大,所以,對橋墩和鋼樑的要求也比較高,鋼樑最終要連線成一個個拱形,以分解橋面所受到的壓力,保證鋼樑不至於斷裂,確保火車通行的安全。

這些科研成果,很快被運用到修築鐵路的行動中,並切實提高了修築鐵路的度,讓兩條鐵路大動脈能夠儘快暢通。

而在修築橋墩的時候,所需要消耗的時間和人力是很多的,這一點引起了李安的重視,並立即決定研一種新的材料,以能夠快修建橋墩,同時還有更大的作用。

這種材料便是後世的水泥,其組成結構極為簡單,只需要將石灰和黏土混合在一起,簡單的處理之後,就能得到最簡單的水泥,加水之後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當然,理論歸理論,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讓部下運來大量的石灰和黏土之後,李安正式開始做實驗。

不過,石灰是非常燒手的,所以,李安並不會親自去做,這些髒活累活,讓手底下的人去做就可以了。

在經過一番反覆試驗之後,李安終於掌握了水泥的最佳製作方法,而且,成本極低,很適合大規模的量產。

關中一帶有大量的石灰礦和黏土礦,原材料的豐富遠鐵礦,所以,只要有足夠的人力,大唐日後是絕對不會缺少水泥的。

而在水泥研成功之後,李安立即試驗混凝土,也就是將水泥、沙子和碎石塊,按照一帶的比例混合,從而形成更加堅固的固態凝固物。

當然,更結實的應該是鋼筋混凝土,不過,儘管大唐帝國利用黑火藥加倍開採鐵礦,但由於鐵路和各種機械的需求量太大,鐵料還是不夠充足,所以,鋼筋混泥土並不能使用太多,而製造鋼筋並加入混凝土之中,這就太簡單了。

不論水泥的兩種原材料,還是沙子和碎石,大唐都有充足的原材料,多到億萬年都使用不完,所以水泥和混凝土這兩樣東西,是最適合大規模推廣的。

李安已經想好了,日後,大唐橋樑的橋墩要採用混凝土製造,甚至是鋼筋混凝土,從而大大提高建造的效率,以及製造的堅固程度,而橋體也可以採用同樣的材料,如此,日後可實現在黃河與長江上建造橋樑,從而極大的方面江河兩岸的貿易往來,提高百姓的生活,促進物資的流通。

當然,水泥和混凝土的用處不僅僅侷限在此處,修築硬質路面,搭建堅固的房屋,修補城牆等等,都能用到水泥這種基礎的材料,所以,這推廣的價值是無需贅言的。

而推廣這一切的前提,是必須儘快獲得皇帝和大臣們的支援,讓他們明白水泥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從而全力支援大唐的水泥事業。

李安親自指導部下,製作了水泥塊和混凝土塊,並讓他們將這兩樣東西,直接抬入皇宮,以讓皇帝和眾大臣親眼見識水泥塊,和混凝土塊的效能。

“大家,李侍郎抬了兩根東西進來了,看上去好像很重,一根要十幾個人抬著。”

小太監連忙將情況彙報了上去。

“哦,李侍郎又搞出什麼好東西了,是什麼。”

“看上去像一截石條,但肯定不是石頭,小奴也搞不清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