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長江大橋(1 / 2)

小說:盛唐不遺憾 作者:朕御山河

李安的想法與李隆基是一致的,只要美洲土著文明乖乖的臣服於大唐帝國,大唐帝國完全可以善待他們,利用他們土著的人力,為大唐帝國更好的建設美洲,若這些土著選擇與大唐帝國相對抗,則必須要狠狠的對這些美洲土著進行打擊,讓他們明白與大唐帝國對抗是自取滅亡。

大唐帝國最終的目標,是要將整個美洲大6全部拿下,將大唐的國土面積擴大數倍,獲得更多的物產和資源,這是大唐帝國的既定國策,任何人都阻擋不了。

離開皇宮之後,李安開始重新部署研中心的研方向,重點研海洋船舶和鐵路系統,其它的專案全部靠後,以符合大唐帝國目前的既定政策,讓大唐帝國可以展的更加快。

只要肯投資,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研究是肯定會出成果的,很快,更加先進的火車頭和更先進,可靠性更高的蒸汽輪機被研出來。

新型火車頭的功率更大,可以獲得更高的度,實現鐵路系統的提,而新的蒸汽輪機也更加大型化,可以提供更大的動力,並滿足建造更大噸位海洋船舶的能力。

這些新研出來的科研專案,很快就進行了量產,而由於鐵路和船舶的需求量太大,所以,老舊的型號並沒有被淘汰,而是一直在繼續使用。

而就在科技研的同時,從美洲帶回來的各種作物,已經進入了收獲的季節,皇帝親自帶領眾大臣,前往皇家御用田地裡,親自驗證李安所說的畝產萬斤的紅薯,到底能畝產多少。

這些紅薯和玉米等作物,都是種植在溫室大棚裡的,在天氣熱的時候,大棚的頂部都是完全敞開的,甚至,在日光特別強烈的時候,還要搭建遮陽棚,以減輕日光對植物的傷害。

按照李安的估算,經過最精心照料的紅薯,畝產就算達不到萬斤,也差不了多少了,總之,產量肯定遠遠高於大唐目前的其它作物,甚至十幾倍。

“陛下,這些紅薯分別經過不同的照顧,產量肯定是不同的,現在,我們先去看看紅薯,這個作物的產量是最高的。”

李安開口建議,並帶著李隆基前往種植紅薯的區域。

一走進紅薯的種植區域,抬眼看到的,全是鬱鬱蔥蔥的紅薯藤,看上去非常的漂亮,雖然已經到收穫的季節了,紅薯藤已經有所變老,沒有春夏季節的蔥翠,但仍舊非常不錯,至少大部分仍舊是綠色的。

皇帝與眾大臣,一邊看著這些鬱鬱蔥蔥的紅薯藤,一邊饒有興致的討論紅薯的畝產,有的相信李安,覺得這些紅薯肯定有畝產萬斤的產量,但也有部分大臣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李安說的資料有些太誇張了,畝產萬斤根本就不可能達到。

總之,各種議論都有,不同的大臣有不同的看法,誰也說服不了誰,大家都在等著看結果,只有紅薯全部收穫上來,並稱量重量,才能確定到底能畝產能達到多少。

“這些紅薯藤比剛栽種的時候多了很多,不知這下面是否真的能收穫一畝萬斤,開始吧!”

李隆基坐在一處遮陽的比較舒適的位置,開口下令,讓幹活的人,立即開始收穫紅薯。

由於紅薯種了很多,而且,分為五種情況,照顧和施肥的等級不一樣,所以,要分別進行收穫,以搞清楚每一種種植條件,所能達到的產量。

而收穫的時候,當然是以產量最低的一種開始收穫了。

由於皇帝親自蒞臨現場,所以,自然不能讓皇帝久等,如此,幹活的人就需要特別多才行。

朝廷的農業技術官員,調撥了一百多人,現場進行收穫紅薯的行動,這一百人分成十組,每組十人,負責一分地的面積。

人多就是力量大,一百多人分工合作,很快就將一畝地的紅薯給收穫完了,另外,為了防止遺漏,還有幾十人在田地裡翻土,並時不時的現少量的紅薯。

“陛下,應該差不多了,田地裡就算還有,也沒有多少了。”

李安開口說道,並示意皇帝下旨稱重。

李隆基點了點頭,開口道“好了,差不多了,開始稱重吧!”

皇帝一下令,農業部分的官員,開始對紅薯進行稱重。

“陛下,一共三千五百斤,大豐收啊!”

一名農業部門的官員,興奮的說道。

“三千五百斤,居然有這麼多,而且還是照顧最少的。”

“三千五百斤,這比小麥的產量高出十倍,果然是好東西啊!若是大唐的土地裡都種上紅薯,就再也不會生饑荒了。”

“可這紅薯是溼重,這麼多的紅薯,該如何儲存呢?擱久了會生黴爛的。”

眾大臣一聽紅薯的產量,頓時覺得很高興,但同時也擔心紅薯不好儲存,時間一長就會黴爛。

李安聽到了這些大臣的談話,並立即命人找一些外形好點的紅薯,並清洗乾淨,然後當著所有人的面,親自將紅薯切成圓形的薄片,並開口道“陛下,紅薯容易黴爛,所以,若要進行長時間的儲存,必須將其切成圓形的薄片,並放在陽光下晾曬,如此,三五年都不會生黴爛,甚至能儲存更長的時間。”

“就是切成這樣的薄片?如此一來,一百斤紅薯曬成紅薯幹,還能剩下多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