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三章 杜主編(1 / 2)

小說:盛唐不遺憾 作者:朕御山河

. .各種成果在短時間內出現井噴的態勢,這與長期的技術積累是分不開的,在南下開闢海上絲綢之路之前,李安已經分配了很多基礎技術的研工作,並要求研中心的工匠人才們努力的去研究。

因為這些基礎的東西都沒有太大的難度,所以,在李安離開的一兩年時間內,這些工匠非常順利的就把這些基礎的技術給研出來了。

表面上看,這些基礎的東西,似乎沒有什麼用處,但這是對於外行而言的,而對於李安來說,這些基礎的技術成果,是研很多有用成品的必備材料,沒有這些基礎的東西,就不能研出李安所需要的有用成品。

就比如最近研成功的一些機械裝置,裡面的很多關鍵零部件和材料,都是這些工匠在離開離開的這段時間內,按照李安的要求研出來的,若是沒有這些至關重要的材料,這些機器是不可能一下子研究成功的。

另外,引起皇帝和舉國之人關注的萬里傳音計劃,也並非一下子就能搞出來的,也需要大量的技術積累,其中,部分技術積累已經在李安回來之前被工匠們搞定了,但還有一些難度更大的技術問題沒能解決,所以,萬里傳音計劃暫時還無法獲得成功,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準備,半年之內怕是很難面世。

長期的技術積累,早就了短時間內的井噴,這在李安看來是這樣的,也是符合事物展規律的,但在這個時代之人看來,卻完成是李安的功勞了,因為他們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東西。

在李安離開的一兩年時間內,整個研中心的龐大工匠人群,耗費了朝廷大量的資源和財富,但卻並沒有什麼大的建樹,以至於當時有很多大臣要求精簡工匠數量,甚至要求把工匠趕走,要不是李安離開之前,早就料到了這一步,並提前做好部署,估計,這一兩年的技術積累就泡湯了。

正因為李安離開之前,成果不斷的出現,離開之後幾乎沒什麼成果,而回來之後又是一大堆的井噴成果,如此,你又能讓天下人怎麼想,讓皇帝和大臣們怎麼想,他們不把功勞貼在李安的身上,又能貼在誰的身上,至於這一兩年之內積累的大量基礎技術,他們哪裡會懂得,就算李安親自說了,他們也會覺得是李安謙虛,若工匠敢叫屈,那就免不了一陣臭罵了。

這個世界有時候就是這麼不公平,李安的成果是建立在眾多工匠辛勤勞動的基礎上的,沒有這些工匠的全力配合,就沒有李安的大量成就,可所有人的眼光都看向獲得巨大成果的李安,卻完全忽視做了巨大貢獻的大批工匠。

當然,這些工匠都是樸實的人,他們也不會更不敢與李安搶功,況且,他們的心裡也覺得李安的功勞是最重要的,一切的思路都是李安的,而他們不過是乾點苦力罷了,實在稱不上有什麼大的功勞,至少,他們內心也是這麼想的。

就比如一場戰鬥的勝利,是所有將士的努力換來的,所有人都是功不可沒的,可最終受到獎賞的是統兵的將領,而普通計程車兵所能獲得的獎勵是非常微小的,因為所有人看到的都是在最前端的人,而難以去注視背後的人。

李安並不會過分在意這些,就算自己冒領了工匠們的功勞也沒有什麼關係,反正李安對這些工匠也是挺好的,並沒有虧待其中的任何一個人,只要他們的待遇不減,他們就會很高興的。

大唐帝國的展,在李安的干預下,進入了一個快車道,最近五六年的展度,比之前的一百年都要迅猛,在先進機械和各種技術的幫助下,農業產量獲得了極大的提高,食不果腹的現象已經徹底的成為了歷史,而且,以後的物產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

在吃飯問題逐步解決了之後,不用捱餓的老百姓就開始把精力放在了提高生活上,從而促進了商業活動的進一步展。

而隨著農業效率的提高,農民的數量就顯得太多了一些,而生產過多的糧食,其實也是一種浪費,還會造成農業產品價格的過低,從而損害種植糧食的農民的收入,於是,部分農民就只能選擇放棄土地,進入工坊打工,成為一名讓人尊敬的技術工匠,所得到的收入,比種地還要多,而他們就可以用在工坊打工掙的錢財去購買需要的糧食和各種日用品。

大批次的新工匠的加入,進一步促進了大唐帝國工業的展,而有一些因為身體的原因,沒能進入工坊的失地農民,則嘗試著進入了商業領域,從而成為一名讓人尊敬的商人,掙錢比當工匠還要多。

在全民都在關注商業化和工業化的時候,對政治的關注度自然就會相應的減弱了,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時關注太多的東西,任何事情都是一陣風,當新的重要訊息出現的時候,原先的關注點就會被逐漸淡忘。

比如,當李安提出萬里傳音計劃的時候,街頭巷尾談論的都是這個話題,而電池出現的時候,人們又開始談論電池,彩虹面世之後,電池就沒有人談論了,而在香水出現之後,這個又成為人們爭相談論的話題了。

總之,若想讓老百姓忘記一個焦點,最好的辦法,就是等待一個新的焦點的出現,只要新的焦點出現了,那麼,原先的焦點問題就會被覆蓋,至少,談論的人就不那麼多了,畢竟,人都喜歡談論最新的訊息,吃飯也喜歡吃最新鮮的食物,這個是永遠也改不掉的毛病。

大唐報這類報刊,也非常會迎合普通消費者的需求,每一期報道的內容,都是當前最熱門的訊息,而且,都被排在最靠前的位置,而先前的訊息,當然也是會持續報道的,不過,要排在稍微靠後一些的位置,畢竟,老百姓喜歡看最新的新聞,如此,可以極大的增加銷量。

儘管大唐報屬於朝廷行的報刊,人員也都是領固定俸祿的,不過,只要銷量好能掙錢,平時也會野外點福利啥的,慢慢的福利比固定的俸祿還要高,如此,這些人自然會更加的賣力了,而負責這個專案的官員,也更能得到上級的賞識,便於日後更好的升官。

因為經過了太長時間的展,目前的大唐報銷量已經基本上穩定了,還處於小幅度增加的階段,但增加的幅度非常的有限,而這份報刊最大的收入並不是販賣報紙本身,否則,哪裡來的利潤,不貼本就不錯了,這份報刊最大的利潤來源是夾帶的廣告,這些廣告收入才是大唐報能夠利潤豐富的最根本原因。

而廣告費收取的多少,自然取決於大唐報的實際銷量,只有大唐報銷量增加,覆蓋的範圍足夠廣,廣告費用才能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

李安每天都會看大唐報,而且,很多時候都要讓人先把重點圈出來,這樣李安也好節約一下時間,畢竟,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展,大唐報的分量和內容是越來越多了,各種內容和廣告混合在一起,顯得非常的混亂,若要很好的把這一份報紙全部看完,沒有一兩個時辰的時間那簡直就是休想。

不過,在看完重點內容之後,李安也會隨意的亂翻,說不定還能看到讓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也說不定。

“不錯啊!杜甫這小子都當上主編了,李白大詩仙是怎麼混的,居然還是一個小小的自由撰稿人,每天東奔西跑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