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清談(1 / 2)

小說:盛唐不遺憾 作者:朕御山河

自古以來,官員從底層一步步的往上爬,是需要付出很多艱辛努力的,大部分官員,需要許多年的時間才能爬高一級,甚至,有很多官員在最基礎的職位上,一干就是幾十年,甚至到了告老還鄉的時候,還是當初年輕時候的職位,可見升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削尖了腦袋往上鑽才行。

但也有少量的官員,升官的進度非常迅,一年之內就能升好幾次官,甚至,一天的時間之內,就能多次升官,不過,這樣的幸運兒實在是不多,屬於少數人才能得到的待遇,不是天縱英才之人,很難有這樣的機會。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也會導致這種情況的生,那就是皇帝的偏心寵愛,而楊國忠就屬於這種情況,且楊國忠是沾了貴妃的光了,否則,就他那水平,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成為當朝重臣的。

在楊玉環受寵之前,作為堂兄的楊國忠只是一個非常卑下的小城縣尉,相當於後世的縣級局長,似乎官職也不是太小了,可這種官職,在任何時代,都是非常小的職位,也就是八九品的樣子,甚至都不能稱為官員,只能算是小吏罷了。

但自從沾了楊玉環的光,他的官職就像坐火箭了一般,一下子就越過了很多的中間職位,直接當上了朝廷的監察御史,與之前的官位相比,上升了很多很多。

緊接著,皇帝又升遷他為度支員外郎,兼侍御史等職,在不足一年的時間內,便身兼十五餘職,成為大唐朝廷舉足輕重的重要大臣。

此後,皇帝又賜給他紫金魚袋,兼太府卿,對他越來越寵幸,讓別的大臣羨慕嫉妒恨。

而關於紫金魚袋,是大唐官場所獨有的,在大唐時代,官員的服裝是分不同顏色的,三品以上的是紫色的袍子,佩戴金魚袋,四品和五品的是大紅袍,配銀魚袋,而六品以下的官員都是綠色的袍子,沒有魚袋,也就是說,只需要看一個官員官服的顏色,就能大概知道他的品級了。

但加封宰相的時候,若宰相的官位不足三品,其官銜中必帶賜紫金魚袋,從而讓四品官也能穿上紫色的官袍,佩戴金魚袋的裝飾。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寵幸是賜名,楊國忠原本的名字是楊釗,他認為這個名字帶有金刀,不是一個好名字,所以讓皇帝給他賜一個名字,而玄宗皇帝,幾乎毫不思索的就賜了個國忠的名字,這個名字又一次極大的提高了楊國忠的政治地位。

各種聖寵加在一起,讓楊國忠成了大唐朝廷很紅的一個人,當然,李安也同樣很紅,得到的關心一點也不比這貨少,但李安更多的是去幹實事,負責研各種機器,對於朝政的參與非常少,也沒有興趣,而楊國忠則非常喜歡鑽營朝政,大有接替李林甫的意願,之前,也得到過皇帝的暗示,只是最近惹皇帝不高興,這才有了一些變故。

總之,按照很多普通老百姓的預測,楊國忠當上宰相之的希望很大,而這自然不是普通老百姓所希望的,他們更希望能有姚崇這樣的賢相來統領群臣。

不過,這個願望怕是不太好實現了,因為這麼多年來,經過李林甫的排擠,有能力的治世之臣都被排擠走了,還有的被害了,還留在朝堂上的,大部分都是滑不溜秋的老油條,比如陳希烈這樣的老油條,任何人當宰相都害不了他,雖然他一直沒有什麼實權,但在大唐的地位卻始終是非常高的,在李林甫當政的時候,他是二把手,楊國忠上位了之後,他還是二把手。

而因為權力都被一把手給包攬了,如此,他這個二把手也就無事可做了,但工資和獎金是一分都不會少的,無事可做卻拿著高工資,這樣的工作不要太舒服,後世的很多人,都非常看好這樣的工作,這樣的尸位素餐是最養人的,要不然,陳希烈也不會被養的如此長壽。

任何賢臣都不是天生的,是需要一步步進行鍛鍊的,而培養和鍛鍊一位賢臣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需要時間和過程,所以,一旦現有的賢臣被害死了,對於朝庭將是非常巨大的損失。

另外,官場和商場一樣,具有很大的慣性,官場的風氣一旦生改變,就會很難扭轉了。

比如,當官場之上大部分都是老油條的時候,一個能力再強的領導,也是會被拖累死的,他就算想要為民辦事,也是有心無力,因為上面不配合,同時,下面的人也不好好幹,如此,這個人時間長了就會心灰意冷,進而隨波逐流,蛻變成一個新的老油條,一直在位置上混日子,能少幹一點是一點,有工作就處理一下,能推掉的儘量推掉,實在推不掉的才會處理,從而進一步加重了官場的風氣。

很多老百姓最痛恨的官場風氣,一個是貪腐之風盛行,還有一個就是清談之風盛行,這兩種風氣一旦形成,對一個帝國將是致命的。

貪腐盛行的壞處是顯而易見的,當官的全掉錢眼裡了,誰給錢就為誰辦事兒,搜刮民脂民膏,這種風氣一旦盛行,那還得了。

清談之風也同樣非常的可怕,因為所有的官員都不願意幹實事,全都在清談,說一些風花雪月這些與朝政與民生毫無關係的事情,而對於他們的本職工作,他們則毫不關心,甚至覺得有辱斯文,覺得這些話題太俗了。

這種清談之風若是盛行的話,朝政就會越來越敗壞,老百姓的日子就非常的不好過了,而這種風氣主要在魏晉時期比較猖獗。

清談之風的開端,是曹操統治時期,這位奸雄曹操,不但有統兵打仗的能力,寫詩詞的能力也很強,有一種通脫之感,南征的時候大敵當前,情況已經非常危急了,但曹操還有心情酈酒臨江,橫槊賦詩,更藉著酒勁兒殺了之處其音律錯誤的人,他行事是通脫的,詩文則有帝王之氣。

之後,天下初定,經濟漸豐,曹操的兒子曹丕和曹植的詩詞中,用詞就開始華麗起來,曹植更是酗酒的詩人,他飲酒的風采,連李白也不勝仰慕,這個時期的文風,概括起來是清俊,通脫,壯大,華麗。

而到了魏末,司馬家當權,又出了個竹林七賢,七個人個個都是酒鬼,為人為文也很有些酒味,得了通脫之道,有一個叫阮籍的更過分,吃醉了酒就衣衫不整,被人說道之後,反問人家說,我以天為被,以地為席,你鑽到我的褲子裡來幹什麼,嵇康就更加的過分了,不但否定當時的道德觀念,甚至,連天也一起罵了,他們這些傢伙開了隱士之風,自此之後,華夏文人之中多隱者,七賢之後也有不隱居的,阮籍和嵇康就與這些不隱居的人斷絕關係。

晉朝定鼎天下之後,國家更加安定,生活富足,文藝上的成就就更高了,如此,很多文人便喜歡穿著寬袖大炮,聚會時飲酒行文,高談闊論,不善於清談之道的人要被恥笑。

總的來說,晉朝開始,文人都是非常注重精神上的感受的,陶淵明先生連飯都要吃不飽了,還有心情到東籬下蔡去採菊花,還悠然的見到了南山,在後人看來,這些種種行為都是頗有些仙氣的,所以,魏晉遺風的精髓就在一個隱字,學文的人,說起隱士風範,大多頗為神往。

就算是到了後世的文明社會,嗑藥,飲酒的人也是很多,清談的就更多了。

不過,總體來說,大唐這個時代的官場,更多的是貪腐之風,官員大部分都是老油條,就算是郭子儀這樣的名將都是十足的老油條,不過,是一個能幹大事的老油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