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1 / 2)

小說:盛唐不遺憾 作者:朕御山河

越是安定和繁榮的社會,越是容易形成金錢至上的理念,因為越是繁榮的社會,物資就越是豐富,而獲得這些物資的方式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使用金錢購買,在手裡有錢的情況下,自然可以盡情的購買自己需要的物資,而若是手裡沒錢,那就什麼都買不到了,就難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如此一來,人們自然更加的追捧金錢,因為擁有金錢意味著擁有了一切物質財富,可以盡情的購買自己需要的物資,可以讓自己過上更優渥的生活。

若是沒錢的話,別說擁有生活所需的大量物資了,就算是出去玩都沒錢買車票,只能憋屈的待在自己的家中,生活會頗為不如意,就算是有情飲水飽,那也是有時限的,當激情消退了之後,很多現實的問題都會一個個的冒出來,讓人不得不追求金錢,只有擁有了金錢,才能實現自己想要的一切。

而在物資匱乏的時代,金錢就相對的沒有那麼重要,因為有錢也買不到自己想要的物資,大家都在地裡刨食,自己種的糧食自己食用,多餘的賣掉一些夠換鹽油農具和衣服就可以了,其餘的金銀飾也不是農民能夠考慮的,沒有這些金銀飾也能活的好好的,這些都不是剛需,自然沒有人太在意。

可到了物資富裕的年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除了油鹽衣服之外,還有很多的剛需物資,比如隨著活動範圍的增加,需要代步的車輛,工作離家太遠,需要租房,交際的升級導致請客吃飯成了家常便飯,否則很容易被別人所孤立,還有下一代的教育,需要學區房這種硬性指標,這些都需要用金錢來負擔。

甚至,培養一個孩子的負擔,比之前的時代培養幾十上百個都要多,之前的古代孩童,只需要給口飯吃就行了,養十個八個也不是事兒,多一個孩子就是多一雙筷子的事兒,而在物資豐富的時代,光給口飯吃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在教育等各個方面投入巨大的金錢資源才行,所以,養一個都累的夠嗆,就更別提養幾個了。

大唐這個時代,原本是一個物資並不足夠達的時代,大部分的大唐老百姓都是本本分分的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代代的繁衍生息,延續著自己的血脈,他們沒有太高的需求,也不是很在意金錢的多寡。

不過,這種情況已經在生改變了,隨著李安不顧一切的推行工業化,大唐的物資正在變得越來越豐富,各個城池的規模也在迅的膨脹,在這種情況下,普通老百姓的心思也在跟著變化了起來,儘管不是所有的老百姓都變化了,但至少靠近城池附近的這些老百姓都生了變化,他們變得更加喜歡金錢,變得沒有之前安分了,他們看著身邊的人去城池打工,日子過的更紅火了,更有錢了,於是,便也跟著學,也選擇去城池裡做工,從而改變自己的貧窮面貌。

若是人人都能透過這種方式改善生活,倒也不會出現什麼問題,關鍵就是機會和報酬都是不均等的,有的人混得好,而有的人混的不好,就算同樣是做最底層的工作,也有一些能夠獲得不菲的報酬,而還有一些不但得不到報酬,甚至還倒欠掌櫃很多錢,總之,裡面有太多的不平等之事了。

比如去做洗碗工,有些遇到好人的,可以按時拿到報酬,可也有一些遇人不淑,砸壞一個碗賠償一個月報酬,甚至還要多一些,如此,很有可能會出現幹了一個月不但沒掙錢,還倒欠掌櫃一大筆錢。

要說大唐也是有王法的地方,遇到不平的事情,是可以報官的,可在有些地方,當官的根本就不會管這些小事兒,甚至故意偏袒有錢人,只要給足了賄賂,沒理也變成有理了,這讓很多百姓是苦不堪言。

辛辛苦苦工作一年,不但沒有掙到錢,反而還欠下一屁股債,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莫大的悲哀,而這樣的事情,在大唐的各個地方都有所出現,好多沒有良心的黑心商人,都會以各種理由剋扣幹活工匠的報酬,甚至故意拖著不給,簡直毫無良心可言。

對於這種社會醜惡現象,李安自然是極為憤怒的,不過,這也是因為社會展太快了,精神文明建設跟不上導致的,追根溯源,還是朝廷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夠好導致的,所以說,推進社會文明建設已經是刻不容緩的大事了。

若是任由這種不法的事情氾濫下去,必然會動搖大唐帝國的統治基礎,當老百姓大批次的開始對生活不滿的時候,也就是朝廷危機嚴重的時候,為了避免生可怕的危機,必須儘快解決經濟快展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各種不合理的事情,必須要格外重視這些可能會影響到大唐帝國延續的大事。

經濟的繁榮並不能代表一個帝國的強大,晚清的經濟實力是最高的,甚至過諸列強之和,但在面對列強的時候,卻是那樣的不堪一擊,簡直是太弱了,都不夠一個列強揍的,這是由於科技不夠達導致的,而一個經濟達,科技同樣達的國家,也同樣會存在很嚴重的危機,那就是貧富差距的持續擴大,當貧富差距擴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整個社會都會陷入可怕的混亂之中,各種犯罪行為都會以極快的度蔓延開來,從而有可能動搖一個帝國的根本。

李安的主要任務是研高科技,管理國家自然有大大小小的官員們負責,但這並不妨礙李安關心國事,對於整個大唐存在的各種不合理的情況,李安都想知道並給出合理的解決措施,對這些問題的關注,並不會削弱李安在科研方面的研究,畢竟,科研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的,是急不得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越是著急就越是有可能毫無作為,對於這一點,李安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李安從來就不著急,每一個研究都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進行的,反正有的是大把的時間,慢慢研究就是了。

剛才工匠們談論夏州王刺史的事情,李安是聽到了的,他正巧經過那個地方,只是這些工匠在屋子裡,並沒有看到李安,就連呵斥這些工匠的小吏也沒現,但李安就是路過,也不會過問這些小事,為了不讓這些工匠有心理負擔,李安悄悄的從他們看不見的位置走過,去了下一個車間。

萬里傳音計劃是大唐朝廷最為關注的一個計劃,這個計劃對於大唐帝國意味著什麼,任何人都非常清楚,所以,從皇帝到大臣,所有的人都對這個計劃格外的重視,都在全力關注這個研究的進度,甚至時不時的跑到研中心來看看情況,詢問一下研究的進展。

雖然對於很多大臣來講,自己只不過一兩個月才來關心一次,頻率也不是很高,但朝廷有那麼多的大臣,今天你來關心一下,明天他再來關心一下,如此一來,幾乎每天都會有人前來關心,倒是讓負責接待的小吏忙的腳不沾地。

作為研中心的負責人,李安是看情況接待,若是每來一個官員都親自接待,那李安還不被累死,這樣也會干擾自己研究的,只有最高的大官和關係好一些的,李安才會過去陪同,回答一些進度方面的問題。

“李侍郎,右相來了。”

李安剛在幾個車間轉一圈回來,就聽到有人到訪的訊息。

“右相?不是剛死麼。”

李安疑惑的問道,他去北邊一個多月,對於官場的事情並沒有過分的關注,所以,並不清楚大唐出了一個新的右相。

小吏嚇了一跳,開口說道“李侍郎,剛過世的是李右相,現在是楊右相。”

“楊國忠,他最終還是當上右相了。”

李安開口說道。

朝廷姓楊的大官,除了國忠這貨也沒有別人了,所以不用猜就能知道就是他了。

“韋見素呢?他也升官了嗎?”

李安開口問道。

小吏回答道“是的,李侍郎,韋相公現在是左相了。”

“哦,原來的左相呢?”

李安疑惑道。

“回李侍郎,已經告老還鄉了,半個月前就離開京城了。”

小吏說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