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小說:盛唐不遺憾 作者:朕御山河

李安之前提出開辦這些勞保類的工坊,並讓自己的幾位沒啥事幹的夫人去負責,為的就是要在大唐弘揚勞動者必須要防護的觀念,不論是蓋樓的工匠,還是鋪路的工匠,或者別的苦力工匠,都一定要做好最基本的防護,不能毫無防護的參與勞動,以儘可能的減少勞動所造成的傷亡。

透過不斷的宣傳,現在已經有不少勞動者和工頭已經認可了李安的理論,相信些許勞保投資是划算的,是可以增加勞動效率的,當然,也有一些是為了討好李安,照顧李安家的生意,達成比賄賂還要好的效果。

此時距離春耕已經很近了,京城周邊的地主與自耕農都在忙著準備春耕的事情,而由於很多自耕農都賣地進入工坊了,所以,京城周邊的自耕農已經很少了,大部分都是擁有千畝土地以上的大小地主,李安也算是一個地主,至少擁有幾千畝土地,擁有上萬畝土地的官員多得是。

雖然土地兼併不是什麼好事兒,自古以來都是引起天下動亂的根源,但此一時彼一時,此時的大唐已經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耕的收成已經大大出全國百姓的需求,盈餘的糧食連國庫都裝不下了,各地的糧倉全都爆滿,種地老百姓的家裡,也不得不專門騰出一間房子用於囤積糧食,而糧食太多,就必然會導致不值錢,市面上的主糧價格是連年下降,幾年時間已經降低一半了。

儘管糧食的產量同樣增加一倍有餘,這補足了降價帶來的損失,可對於普通的自耕農來說,只要進入工坊幹活,每個月的收入都能買下辛辛苦苦半年得到的糧食,兩個月的收入就足以過種地一年的收入了,種地顯得非常的不划算,再加上他們都是十幾畝左右的少量土地,使用先進的機器不划算,使用耕牛又很辛苦,越算越吃虧。

為此,好多農民一生氣都跑去京城的工坊內打工了,剛開始還能兼顧家中的土地,每年收點糧食自給自足,可工坊的制度越來越嚴格,越來越規範,到了春耕秋收的農忙季節,並不會放假,若是強行請假就扣工錢,而扣掉的工錢比十畝地的收成還多,如此,傻子才會去收家裡的糧食,都只能把這個活兒交給家中的老弱婦孺,可沒了主勞力,光靠老弱婦孺如何能夠支撐十幾畝的自耕田,根本就忙不過來,萬般無奈之下,就只能將多餘的土地給賣掉了,留個靠家近的一畝菜地就差不多了,家裡婦孺孩子勞力尚可的,或許能留下兩三畝的土地,再多就真的忙不過來了,也沒啥意義。

而有錢的大地主就不同了,他們動輒幾千上萬畝的土地,可以使用機器進行規模化的種植,成本大大降低,利潤還是不錯的,所以,他們非常樂於收購普通自耕農的土地,而朝廷這幾年根據實際情況也同意了這種土地的買賣。

除了大量購買土地之外,這些地主還非常熱衷於交換土地,所謂的交換土地,就是用自己手裡的一畝地,交換別人的一畝地,當然也可以幾畝地幾畝地的交換,可以與普通自耕農交換,也可以與別的地主交換。

至於為何要交換土地,自然是因為機械化種植莊稼,需要土地儘可能的集中,若是一個地主擁有的幾千畝土地,分佈在很多地方,這兒三畝,那兒五畝的,那就很難形成規模了,使用機器的時候也會非常的麻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儘可能的將土地進行幾種,而土地沒法移動,唯一能做的就是交換土地了,條件差不多的土地是一畝換一畝,而條件不好的甚至要好幾畝才能換一畝,總之,這是你情我願的事情,誰也不會強迫誰,談妥了就交易,談不妥就不交易唄!

透過一番繁瑣的交換土地,京城周邊地主的土地,幾乎都是儘可能集中在一起的,或者在幾個較大的區域內,不會太零散,而自耕農的少量自留地,也基本都集中在一起,且靠近自己居住的住宅不遠,這樣方便照顧菜餚,可以更好的節省下地的體力,不至於下地一次就要跑很遠。

這種模式是大家都獲利的辦法,執行起來的阻力自然很小了,沒有生一次對抗性的事件。

糧食多就是有好處,因為糧食多的國庫都容不下了,好多老百姓和貴族的家裡都囤了足夠使用一年半載的糧食,少一些的也至少囤積了一個月的糧食,至於吃不上飯的百姓,則畢竟是少數而已。

而貴族糧食多了之後,也會有人站出來做善事,比如去城外的乞丐聚集地,或者寺廟的附近支幾個大鐵鍋,裡面煮上一些稀粥,來往的窮人和乞丐都可以喝上幾碗,對於一些都快要活不下去的窮人和乞丐來說,有了這些施捨的飯食便可以活下去,這對於穩定大唐江山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糧食的增加越來越多,在各地的糧倉全部滿倉之後,朝廷不得不調集部分人力物力,去修建新的大型糧倉,畢竟,糧食的儲存只有越多越好的,沒有任何一個帝國會嫌棄自己所擁有的糧食太多的。

而在新的糧倉建設完成之前,多餘的糧食好多都只能臨時堆放在一些露天的場所,防護非常的簡陋,一旦遇到過大的暴雨,那是肯定要完蛋的。

為了避免損失,也因為糧食確實太多了,所以,關於糧食的附屬加工品就漸漸的多了起來,比如,釀酒的作坊越來越多了,在糧食充足且廉價的此時此刻,釀酒的成本變得非常的低廉,而老百姓都有飲酒的剛性需求,如此,釀酒業是必然要壯大的,各地都蜂擁使用多餘的糧食釀造美酒,大街小巷到處都能聞到醉人的酒香。

可即便是大規模的釀酒,還是無法消耗所有多餘的糧食,仍舊有不少糧食無法入庫,甚至,因為朝廷糧庫爆滿,無法繼續收購百姓的糧食,導致不少百姓只能把糧食堆積在家中,往往要佔據整整一間屋,甚至,還有可能佔據多間屋子,而某些糧食大戶,因為沒有提前預料到這種情況,導致自己幾千畝土地收穫上來的糧食不得不大部分堆放在院子裡,而雨雪天氣是無情的,只要遭遇一次,這些辛辛苦苦種植的糧食就要全部完蛋了。

第一次滿倉的時候,這種損失還是蠻多的,而後,種糧大戶也學聰明瞭,全都紛紛建設屬於自己的糧食倉庫,以避免暫時賣不掉的糧食被雨雪毀壞,給自己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最近這一年,大部分種糧大戶都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糧倉,這讓他們在販賣糧食的時候,可以做到不那麼著急,可以慢慢來,或者選擇一個糧食價格稍微比較好的時候出售,甚至,有的種糧大戶一年都賣不完手中的糧食。

大唐的先進種植技術,並沒有那麼快傳播到周邊諸國,所以,在大唐的周邊,其實,還是有點缺糧的,而大唐多餘的糧食,就可以賣一部分給這些小國了,只是長途運輸是需要運費了,若是大唐廉價的糧食運輸到目的地之後成本急劇增加,那就沒有太大的意思了,所以,也只有距離大唐不是太遠,或者有鐵路相連的地區商人,才會選擇從大唐購買糧食,否則,他們是不會購買的,就算本國餓死很多人,作為商人也不會去做賠本的買賣,這個就是商人的本質。

馬上就要到春耕了,而此時的關中大地,早就已經實行一年兩熟了,也就是說,兩季小麥已經普及開了,春天種植的品種秋天就可以收穫,而秋天種植的小麥,來年春天就可以收穫,如此,就能獲得兩倍的糧食收成,再加上肥料和水利的普及,這產量就更大了,另外還有高產作物的普及,如此,一年獲得之前三五年的糧食產量都是輕輕鬆鬆的事情,甚至,一年獲得之前十年的產量都不是難事兒,如此一來,糧倉不爆滿就怪了。

由於好多作物在冬季是無法存活的,只有耐寒的小麥能夠對抗徹骨的嚴寒,所以,秋收之後種植的作物只能是冬小麥,而到了來年的春季,這些冬小麥就可以收穫了,收穫之後,重新對土地進行深耕,然後,就可以種植春季的糧食作物了,至於種植什麼,那就是種糧地主和農民自己做主了,春小麥,玉米,紅薯,土豆,青稞,稷,黍,菽等作物都可以,在這些作物之中,紅薯和玉米的產量比較高,但此刻的大唐已經不缺糧食了,所以,種植這種作物已經不在是朝廷的要求,所有人都可以自由選擇。

不過,還是會有很多人選擇紅薯,因為紅薯含有較多的澱粉類物質,在抽取之後,能夠製作成非常美味的麵條,還有晶瑩剔透的涼粉,這些都是人們非常喜愛的食材,而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既然老百姓喜歡吃粉條和涼粉,種植紅薯的人自然就多了起來,尤其是自耕農,種植紅薯的人數最多,因為別的作物都需要花費較多的精力去打理,而隨著家裡的主勞力去工坊打工掙錢了,家裡的勞力太少了,打理農作物有些力不從心,而紅薯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進行打理,另外,還可以隨時隨地的摘取紅薯葉炒菜吃,可謂是一舉多得,如此,自然也就得到了眾多自耕農的青睞了。

所以,只要是春耕之後的一兩個月,走在京城郊外的田間地埂上,是一定能夠看到大片的紅薯苗的,那綠油油的一片,別提有多壯觀了。

此時此刻,京城郊外的田地裡,全都是已經泛黃的冬小麥,這些冬小麥已經成熟,馬上就可以進行收割了,收割之後先把秸稈燒掉,然後,就可以種植紅薯等作物了,但在種植紅薯之前,需要將原本平整的土地耕成溝壑狀態,形成一個個的攏子,因為紅薯藤需要栽種在攏子上才行,這樣才極可能的獲得高產,若是不這麼做,紅薯是很難實現高產的,若是被水淹,會造成絕收的。

而若是用人力挖紅薯隴,那是非常辛苦的,幾畝地倒也無所謂,若是幾千畝地都這麼折騰,肯定不太現實,而大唐已經開出來能夠直接挖攏的機器,開過去之後,三五個攏子就已經成型了,極其的方便快捷,等到了收穫的時候,也有專門的工具,可以將紅薯輕鬆的收穫出來,然後,很輕鬆的就能夠將紅薯隴推平,從而方便接下來的冬小麥種植。

總之,在擁有了機器之後,不但大規模的種地可以更輕鬆更廉價,而且,還能夠迅更改種植的作物,就像紅薯和小麥,需要不同的地形,而機器就能夠迅的改變地形,從而滿足這種不同的種植需求。

春季收穫和春耕馬上就要開始了,相關的朝廷部門,還有種地的大戶都開始了忙碌,他們必須要儘快行動,以在天氣晴好的時候將冬小麥全部收穫,否則,一旦遇到春雨連綿的時候,那就非常糟糕了,只有在晴天小麥乾燥的時候才能進行收穫,若是在下雨的時候進行小麥的收割,則收穫的小麥肯定會黴變的,而黴變的小麥是不能吃的,吃了是會拉肚子的,甚至會危及生命,所以,所有種糧大戶都要趕在春雨大規模來臨之前進行搶收,然後,迅的種下下一季的糧食。

不論是收穫,還是進行耕種,那都離不開人力,雖然大戶可以租到機器,可機器只能完成大部分的工作,還有一些細節是機器無法完成的,只能使用人工來完成,而人工幹活就需要勞保用品,比如手套就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勞動護具,可以儘可能的保護幹活勞動者的雙手,避免勞動者手掌受傷,避免影響勞動者幹活的效率。

喜歡盛唐不遺憾請大家收藏盛唐不遺憾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