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章(1 / 2)

小說:盛唐不遺憾 作者:朕御山河

李安讓船隊繼續前進,追趕岸邊正在慢悠悠行進的一群衙役,雖然不知道縣尉和身邊的衙役遇到了什麼難事兒,但這個事情李安是管定了。

這一次南下的任務,主要就是勘查道路,解決鐵路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而汶川縣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節點,南下益州的鐵路需要經過汶川,這是李安所設計的線路,也是李安沿河修築鐵路的基本思維。

道路為何要沿著河流修築呢?這自然是為了修築方便,各種建築材料可以走水路運輸,修路也需要足夠的水源,修路工匠也要吃水,另外,很多村鎮和州縣,也是沿著水系分佈的,沿著河流修築,可以讓鐵路惠及更多的村鎮和州縣,從而促進大唐經濟更快更好的展。

試想一下,若是一條鐵路從京城修到蜀中,但中途不經過任何州縣,全部走最偏僻的地方,那這鐵路修的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或者說,作用就大大的減弱了,沿途百姓的參與積極性也將大大的降低。

不過,由於蜀中的道路太崎嶇了,可以說是多山多水的,所以,鐵路的選址和修築都頗為不容易,在好多地方都需要在山體上挖隧道,需要架橋的地方更多,這些都會極大的增加修築的成本和效率,若不是朝廷下定決心,這個事情還真的很不容易辦成。

李太白的詩寫的就很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寫出了蜀中道路的崎嶇和難行,在這樣的地方修築平坦的鐵路,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價也是可想而知的,但通往蜀中的鐵路屬於戰略通道,對於大唐帝國的重要性是很大的,所以,就算付出再高的代價,那也是值得的,在蜀中修築鐵路,不能只考慮經濟利益,還要考慮戰略利益,況且,只要前提修好了,日後隨著蜀中經濟的繁榮,這個錢早晚是能夠賺回來的,在大唐全境修築鐵路,這是百年大計,是維持大唐永遠強盛富裕的最基本條件,關於這一點,所有有識之士都能看得出來。

船隊行進的度雖然不是很快,但也比前方岸邊那些衙役要快的多,沒多久,李安的龐大船隊就靠近了這些衙役。

“下令,船隊立刻靠岸。”

李安開口下達了命令,讓船隊向岸邊靠過去。

此時,船隊的動靜自然引起了這群衙役的注意,他們聽到河面的聲音,本能的向河面看去,現有如此多的的船隻,和來自京城的兵馬,著實嚇了一跳。

這些傢伙雖然生活在汶川這個小地方,但最基本的見識還是有的,他們自然認得京城龍武軍的軍裝了。

“縣尉,好像是京城來的大官。”

一名衙役開口提醒。

縣尉也看到了李安,雖然李安穿的是便裝,但形象擺在那裡了,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一看就是一個很高貴的人。

見船隊有靠岸的意思,縣尉連忙站在岸邊等候,身後的衙役也是依次排開,微微頷以示尊重。

汶水並不寬闊,船隻也不大,想要靠岸很快就靠到岸邊了,一段幾米長的木梯也很快就放到了岸邊。

李安順著木梯走到岸邊,看著頷行禮的縣尉,先開口道“你是汶川的縣尉?”

“下官正是,您是?”

縣尉開口問道。

旁邊的陳龍立馬回答道“這是的工部李侍郎,前來蜀中視察。”

“下官見過李侍郎。”

縣尉大驚,立馬跪拜行禮,身後衙役也同樣都是大禮。

“諸位請起,快起來。”

李安親自扶起縣尉,開口問道“剛才本官見你們走路痠軟無力,怎麼回事,是不是遇到什麼難處了?”

縣尉聞言,連忙開口說道“不敢欺瞞侍郎,確實挺棘手的,朝廷修築的鐵路,要從我們汶川縣經過,朝廷規劃的路線也已經確定下來,下官負責清除沿途所有礙事的村舍,田地,祖墳,不過,實在不好辦啊!老百姓並不願意配合,下官嘴皮子都磨破了,他們也還是不肯答應,這正愁著回去改怎麼彙報呢?”

說完一臉的無奈,表情之中慢慢的痛苦之色。

李安聞言,輕輕點了點頭,看得出來縣尉真的是很難,上面交代的任務必須要完成,而下面的老百姓又不肯配合,這真是愁死人了。

“能給本官具體說說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李安很想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於是開口問道。

縣尉從懷裡拿出汶川縣地圖,上面標註了鐵路經過汶川縣的地區,以及這些地區需要遷移的農田,村舍和祖墳等設施,仔細看了一下,足有十多處需要遷移的。

朝廷修築鐵路,這本身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兒,對於這一點,蜀中的老百姓也是比較理解的,可若是為此損害他們的利益,他們也是不肯答應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