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商販養家科舉日常 第44節(1 / 2)

開業前一天晚上,黃寄北忙到月上柳稍才散值,本想客套一下,就招呼了同僚們來自家小酒館吃夜宵,誰知道竟一呼百應,大家紛紛都要去湊個熱鬧。忙碌了一天,明天又是休沐日,可不得好好放鬆放鬆嘛。

見呼啦啦的來了一群人,黃長植和白玉竹先是一驚,隨後就熱情地招待了起來,先給大家端上了水煮毛豆、五香花生、炒螺螄和小酥肉,隨後就一頭扎進了廚房裡去料理那些小龍蝦了。

在座的年紀都不大,最大的也就三十幾,大傢伙難得有機會一起喝酒聊天。品嚐著這些小食,喝著小酒,大家都放鬆了下來,談天說地好不快活。

不一會兒,一盆盆小龍蝦端了出來,白氏用來裝龍蝦的是那種超大碗,幾乎是臉盆大小,兩張桌子拼在一起,三大盆小龍蝦放在正中央,紅得發亮,香得發慌。

大傢伙對這東西是既好奇又不解,他們這些讀書人哪見過田裡的大夾怪呀!這時黃寄北站起身來給大家介紹了起來,為了避諱,他稱呼大夾怪為小紅蝦,並示範起了吃法。有了黃寄北帶頭,大家也紛紛上手吃了起來,這一吃,就停不下來了,這滿滿的三大盆根本就不夠嘛!

白氏也是驚呆了,沒想到這些讀書人這麼能吃的!就在此時,黃長植手上的燒烤也好了,晚上街上人少,兩旁的店鋪都已經關門了,他就直接把燒烤架放在了門口,這樣酒館裡面就聞不到油煙了。

烤五花肉、烤羊肉串、烤雞翅、烤雞皮、烤土豆片、烤茄子、烤韭菜……那可真是太誘人了!散上孜然和辣椒粉,那香味飄出去好遠,據說那晚附近居民睡夢裡都夢到了好吃的。

黃寄北送走了過足了癮的同僚們,幫著阿爹阿孃收拾好桌子,關上店門,這才回家。

沒想到就是這一次偶然的聚會,黃長植夫婦開發出了夜宵生意,口口相傳,黃記小館的生意原來越好,甚至帶動了周邊店鋪的生意,幾個月後,這條原不起眼的小街成了京城有名的夜宵一條街。黃記小館也成為了日後翰林院聚餐的首選之地。

日子就在忙碌中一天天過去,黃寄北對這份工作目前已是得心應手,出入皇宮也是家常便飯。永和帝對這位年輕人印象很好,時常會召他過來講學,順便問他一些市井之事,黃寄北的背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他背後沒有那些世家大族的重重關係利益,是以對著他,永和帝覺得很舒服。

黃寄北也很敬佩這位賢明的帝王,十八歲登基,夙興夜寐,將這個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蒸蒸日上,不僅如此,他也是一位好丈夫、好父親。他與皇后是少年夫妻,三十幾年來感情一直很和睦,生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很是圓滿。

然後,這個欣欣向榮的王朝在這一年,迎來了他的危機時刻。

變故發生在立秋那天,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眼看著沒多少日子就要迎來秋收了,太子帶領隨從去郊外巡視農田,不知怎麼的,太子的坐騎突然發狂似的狂奔了起來,太子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被馬給甩了出去,等侍從們趕過去的時候太子已然沒有了氣息。

訊息傳到宮中,皇帝皇后簡直不敢相信,他們這個最為優秀的兒子,大淵的希望,就這麼沒了!就在永和帝還沒從悲傷中反應過來的時候,宮內又傳來了噩耗,皇后薨了!

兩個最重要的人接連離他而去,永和帝一夜之間老了十歲,他把自己關在殿內,不吃不喝不上朝,群龍無首,這個王朝一下子陷入風雨飄零中。

太子沒了,皇子們蠢蠢欲動,就在朝堂快要分崩離析的時候,永和帝終於開啟了殿門。他不能倒下,除了丈夫和父親的身份,他還是這個王朝的君主!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永和帝並沒有立三位皇子中的任何一位,而是牽著太子長子的手走了出來,宣佈立其為皇太孫,在他百年之後承襲帝位。

太子和皇后去世,是謂國喪,禁止宴樂婚嫁,以示哀悼。

文武百官需要服喪一個月,在這一個月裡,皇帝批閱奏摺,改用藍筆,各部院衙門行文也要改用藍印。服喪期內,各寺院、道觀須鳴鐘三萬次,誦經和弔唁活動每天都有。

自皇后駕崩之日起,文武官員及所有百姓一百天之內不準作樂,四十九天內不準屠宰,民間男女一個月內禁止嫁娶,三品以上官員子女三年內不得嫁娶。

這樣一來,黃寄北家的小酒館四十九天內就不方便營業了,紀寧雨和顧硯舟的婚事也就被耽誤了下來。

第62章 出路

屬於永和帝的時代彷彿已經快要過去, 他已年邁,而他的三個兒子卻是正值盛年,二皇子佔長, 三皇子母族最為強大,四皇子軍功最為顯赫,原來有太子壓著,皇子們不敢輕舉妄動, 太子薨逝,各方人馬都蠢蠢欲動起來。

永和帝的雷霆手段雖然暫時鎮壓住了局面, 可大傢伙心裡明鏡似的,這位帝王撐不了多久了。此時的永和帝就像是一直年邁的獅子,周圍環繞著餓狼,就等著他嚥下最後一口氣。

黃寄北開始心疼起了這個老人,是的,夜深人靜的時候黃寄北確切的感覺到, 這位至高無上的帝王也只是一個孤獨的老人罷了。

永和帝未嘗不知道三個兒子的心思, 可他捨不得, 人老了心腸就越發的柔軟了, 他已經失去了髮妻和長子,不想再失去更多了,這三個孩子都是他看著長大的呀!但他同樣也明白,自己這個剛滿十五歲的皇長孫根本鬥不過那三個叔叔,若是自己走了, 這個孩子定會被撕咬得連骨頭都不剩, 所以他不能倒下!

為此, 永和帝一改以往的寬和作風,動用雷霆手段, 為皇太孫拔除潛在威脅,一時間朝堂上風聲鶴唳,人人自危,而顧家,作為最堅實的太子黨,權勢也在此刻達到了頂峰。

七七四十九天已過,百姓們已恢復了往常生活,街道上開始熱鬧了起來。

銀杏葉抖落了最後一層黃葉,冬天來了。

黃寄北家的小酒館也重新開張了,一個個銅鍋擺到了木桌上,冒著熱騰騰的水蒸氣,隔絕了屋外的寒意,陣陣羊肉香味飄散了出來。

店裡生意很忙,黃長植夫婦直到深夜才打烊回家,卻發現黃寄北還沒有散值回來,這些天黃寄北經常深夜才歸家,讓夫婦倆很是擔心。

而黃寄北此時正陪侍在永和帝的書房,書房很大,各種擺飾也很精美,卻顯得空落落的。這些日子,永和帝總喜歡大晚上的喊他去講經,可黃寄北覺得他並沒有在聽,而是眼神空洞的在發呆。

是了,永和帝這段時間經常整宿整宿的失眠,他發現,自己現在身邊竟連一個可以講話的人都沒有,他後悔了,後悔自己不該在太子在世的時候對他如此嚴厲,後悔沒有和多花點時間陪陪皇后,他真的很想他們。

一開始,喊黃寄北來永和帝只是覺得這個新晉榜眼身份簡單,舉止妥當罷了,漸漸地,相處下來永和帝發現這個年輕人倒是個穩重的、有想法的,若是自己還年輕,倒是可以多花點時間培養一下。

越是想要平靜,越是有事發生,朝堂還沒安穩多久,邊境卻又發生了戰事。

北疆大雪,牛羊成群的被凍死,一時間哀鴻遍野,為了自己的子民,北疆攝政王扣押了大淵的使臣,揮軍南下,一口氣連下十幾城,直逼玉門關外。

打敗仗的訊息接二連三的傳到內宮,永和帝的頭髮又白了一片,四皇子自請出戰,大臣們紛紛上書附議。

永和帝當然知道此時唯有派出自己這位驍勇善戰的兒子才能扭轉局面,但他也明白,一旦放走了他,那可就是猛虎出匣了。

奉天殿的燭火燃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永和帝叫來了吳大學士,讓他草擬了封四皇子為大將軍領兵出征的詔書。黃寄北跟在吳大學士身後,按旨意草擬好了聖旨,交由吳大學士修改後呈給了永和帝。

永和帝看後揮了揮手,交由身邊的大監用印。

兩個月後,北疆戰事平定,四皇子還沒班師回朝就接到了皇帝封王的聖旨,代價是他的封地被定在了冀北,無召不得回京。這也代表著,四皇子失去了成為下一任帝王的資格。

這位正值壯年的將軍一聲不吭的接下了聖旨,眸色晦暗不明,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時光匆匆而逝,黃寄北進入翰林院已經一年半了,加上備考的一年,這已是他在京城度過的第三個冬天了,這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城牆內外凍死了不少人,京城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其他地方了。

還有半個月就是元日了,朝堂上卻又發生了一件不小的事情。紀次輔遞了摺子,請求致仕,永和帝收下摺子後一言不發,散朝後枯坐良久。

一年多的陪伴,黃寄北已經熟悉永和帝的性子了,他知道,這位帝王現在很是傷心。目前朝堂分成三派,沈首輔遊走在二皇子和三皇子之間,可謂是老奸巨猾,顧太傅是忠實的太子黨一心輔佐皇太孫,而紀次輔則是中立派,是兩方勢力一直想要拉攏的物件。

奪嫡之爭越發激烈,紀次輔選擇急流勇退,明哲保身,沒了他的制衡,朝堂局勢想必很快會發生變化。

不要說永和帝,就連他這個在一旁陪侍的小官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這場變故,對大家的生活都產生了巨大影響,郭樂風隨鴻臚寺卿出使北疆,至今仍下落不明,黃四娘堅持要等他回來,每天強顏歡笑。

晚上散值回家,黃寄北感覺很是煩悶,他不想回書房,走著走著,就來到了自家的小酒館,此時街上幾乎沒人了,黃長植和白氏也在收拾著準備關門回家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