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淮揚陸某,功在大順!(1 / 2)

小說:大流寇 作者:傲骨鐵心

造反初期的動搖派一定是知識分子,或是那些與舊官僚統治體系有千絲萬縷聯絡的人。

陸四一語成讖,他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

在南路軍剛剛攻下寶應縣城時,作為被大夥共推的淮軍“領袖”,餘淮書沒有采納陸四給出的意見“以打促和”,而是走了一條他自認為的正確道路——如同梁山上的宋江一般,想方設法主動尋求官府的招安。

由於以陸四為首的“造反集團”在進入淮安城之後實施了一系列的“犯罪”行為,並且爆發了數起令人髮指的滅門事件,而這些事件必然會影響到官府對淮軍的觀感,故而餘淮書在反覆思量之後做了幾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安撫城中沒有遭到劫掠,卻遭到陸四部淮軍“強捐”計程車紳富戶們,向他們表明淮軍今後絕不會再有任何“擾民”行為,請他們放一百個心。

為了表明自己及淮軍僅僅是官逼民反自保,根本無意造朝廷反的決心和誠意,餘淮書甚至還將陸四留給他的部分錢財取出一些補償這些士紳富戶。

此舉,自是得到士紳富戶們的熱烈歡迎,並給餘淮書帶去了仁義的名聲。

第二件事,在取得王二先生、秦五和郭老四等人的支援後,餘淮書將幾十個私下闖進民宅索要錢財的河工當眾砍頭,並請士紳百姓觀刑,以示淮軍的軍紀嚴明。

第三件事是,在原刑部提漕主事、陸四“經營”淮安時被強迫當收屍隊長的王允端建議下,餘淮書將從前漕運衙門、知府衙門及山陽縣衙的吏員盡數委用,使得城中原有秩序得到恢復。

第四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餘淮書派人同淮安城附近已經開始結寨自保的鄉紳地主聯絡,表明淮軍無意攻打他們的態度。與此同時更是允許城中人員自由進出,對於入城的人也多不搜查。

餘淮書認為這樣做可以讓淮安城的真實情況傳到官府耳中,尤其是那位不知道逃到哪裡的漕運總督耳中,如此對方一定會派人與淮軍談判。

郭老四私下認為餘先生這麼做也太沒有防人之心,萬一官府真如陸四兄弟說的那般不肯招安他們,淮安豈不是充斥官府探子,虛實盡叫人家曉得麼。

秦五卻說不必自己嚇自己,莫說官軍不敢來打,就是他們真敢來,城裡也有四萬淮軍,管保叫他們有來無回。

“再者咱們還有陸四兄弟的南路軍,萬一真有事,陸四兄弟也不會不管咱們。”

提起陸四兄弟,秦五一點愧疚也沒有,似乎當時陸四在時他接連幾天不敢去見人家的事從未發生過似的。

話是這麼說,郭老四還是有點不放心,老話不是講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麼。

餘先生這人樣樣好,也是真心想為城裡這幾萬兄弟謀個活路和出路,但似乎有些過於天真。

故為防萬一,郭老四還是“逼”秦五同他加固城防,免得被官兵所趁。

功夫不負有心人,多方打聽之下,王允端得知漕督路部院就在安東後立即告知餘淮書,並建議對方馬上派人去安東向漕運剖明心跡,否則官軍一旦真的來圍,於淮軍於城中百姓都不利。

餘淮書採納王允端建議,並請他同王二先生一起去安東,這樣安東那邊更能相信淮軍歸順的誠意。

事態發展十分順利,王二先生如願見到了漕運總督,遞交了餘淮書的親筆信,並將事情前因後果道出。

當然,為了避免漕院惡感,懷疑淮軍歸順用意,王二先生沒敢說淮軍有南北之分,更加沒說淮安總兵張鵬翼滿門被殺之事。

他來時餘淮書就叮囑過,此事若無人問就不說,要有人問再說。即便事後淮安總兵張鵬翼要追究,也有種種藉口,如可將此事推在被殺的叛軍李士元頭上。

出於保全淮安城中百姓初衷,加之對那個餘淮書觀感不錯,又一心想立下這勸降數萬反賊功勞的王允端,在“私心作祟”下也沒在隨後路部院單獨召見時將這件事道明。

對被淮安失陷搞得焦頭爛額都不知如何跟朝廷交待的路振飛而言,數萬“賊人”突然歸順簡直就是天降的大喜事,立即親自回書給淮安城中的淮軍“領袖”餘淮書,表明只要他是真心率領部下歸順朝廷,漕運總督衙門不但不怪他們造反破城之罪,更將上書朝廷為淮軍請編營制,從此為漕督所轄大明正規經制兵馬。

路振飛不是誆騙王二先生,而是真心想將這支有幾萬之眾的淮軍納入麾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