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強悍的男人(1 / 2)

小說:大流寇 作者:傲骨鐵心

倭國借兵助中國驅逐韃虜?

賈漢復把海州方面的急報看了又看,很是有些發笑,當年被明朝在朝鮮揍得要死要活的小小倭國竟然要借兵幫中國驅逐韃子,這不是荒唐麼。

“自援朝之役後聽說倭國主政的是什麼德川幕府,此幕府與明朝並無通商,也無朝貢,怎麼突然會想到借兵的?再說就算那德川幕府真有意助中國抗擊滿洲韃子,也當同南都聯絡沒道理跑咱們這邊來啊?”

原明朝甘肅總兵、逃跑將軍李棲鳳現在混得也是風生水起,剛剛被任命為督府總兵銜參議,很是榮焉。

他卻不知總兵參議是都督陸四為了解決官多職少特意設定的,計劃中要批發上百個參議出去。

李棲鳳的潛臺詞是咱們這大順也好,大淮也好,在法理上都是“賊”,那日本國畢竟是個正規國家,沒理由不同繼承明朝衣缽的南都談借兵的事,反過來同賊談的。

“不荒唐。說不定南京那邊有人已經開始同倭國聯絡了。”

陸四一點也不覺荒唐,雖然前世倭國對中國犯下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但在1645年,倭國日本卻是中國讀書人眼中的小中華,一個文化圈的,很是親近。

而日本人也稱漢族政權的中國為華夏嫡子,他們是庶子,並以此為榮。滿清入關之後,日本國內思想界有嫡宗有難,庶宗當救,絕不能讓韃虜滅亡中國本支的呼聲。

沒有陸四的歷史中,南明政權在危急關頭,也將求援的目光投向了東邊的日本。

第一次是清軍佔領杭州,當時南明的水軍都督周鶴芝派使者到日本薩摩藩求援。

此後兩年,南明政權先後三次派正規使團向日本求援,可惜沒有得到日本方面的回應。

由於國內抗清形勢急轉直下,南明政權在日本數次沒有回應的前提下,又派出三批使團赴日求援。

這已經不是請兵,而是求兵了。

其中一次,有名的大思想家黃宗羲也在使團之中,並且還是以左都副御史的身份出使。

最後一次向日本求援的使臣是大儒朱舜水,然而依舊沒有成功。此後朱舜水眼見覆國無望,便留居日本成為水戶藩主德川光國的座上賓。

日本為何沒有響應明朝的求援,陸四瞭解的也不多,可能與德川幕府鎖國有關,但知道國姓鄭成功父子也多次向日本求援。其中一次不知道是幕府還是哪個藩主真的派兵渡海來助,半道遇上風暴被迫撤回了。

而到了明朝最後時刻,永曆帝朱由榔甚至派太監龐天壽等人聯絡天主教會,希望教皇能夠組織十字軍東征幫助中國抗擊韃靼。

永曆的親筆信中道:“今祈尊師神父並尊會之友,在天主前,祈保我國中興,天下太平”。

只可惜路途遙遠,兩年多的時間永曆朝廷的使者才到達羅馬,卻沒有直接見到教皇。

又經兩年多的等待,使者終是見到了教皇英諾森十世的繼承者亞歷山大七世。

新教皇對中國被野蠻的韃靼人入侵十分同情,然而教廷今非夕比,已經組織不了十字軍幫助中國。

在給中國的皇帝寫了一封回信後,亞歷山大七世送走了中國的使臣。等這些使臣回到中國時,他們的皇帝早已被弓弦勒死。

中國,也亡了。

溯其根源,明朝之所以向日本求援,也是因了日本的一切都源於中國。

說大哥有難,二弟來助也罷;說師父有難,徒弟來幫也罷;

滿清之前的中國與日本同根同枝,同源同文。

之後,不提也罷。

提了,就是日本看不起滿清這個外來戶。

“既然倭國主動同咱們接觸,那咱們就看看他倭國是真心要助咱們,還是另有企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