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殺咧,殺咧,殺咧!(1 / 2)

小說:大流寇 作者:傲骨鐵心

陸四不願同賀珍大動干戈,因為賀珍雖然降過清,有變節的汙點,但僅僅不到半年這位就自稱李自成的舊號,舉兵抗清,兵敗之後輾轉又同李過、高一功他們會師,堅持抗清至死。

故,仍是條好漢。

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只要賀珍重新歸順,陸四便絕不追究其變節之事,如他所言,將來滅清之後,一個親王之封他陸文宗是絕不吝嗇的。

兵力上,尚可喜只有五六千人,陸四都能給出遼王之封,況擁兵三萬的賀珍。

賀珍部重新歸順不僅能讓陸四有三萬兵馬可用,更能引得夔州十萬順軍北返,成為壓死昭和參謀多爾袞的稻草。

且那大西王張獻忠聞李自成兵敗而死,義憤之下舉師北上抗清,當此關鍵時候,陸四更需賀珍來歸,否則賀珍必被張獻忠攻擊,這對於抗清力量也是一大損失。且以大西軍的實力進入陝西,局面雖於抗清有利,對陸四則不利。

那大西皇帝張獻忠可不會臣服陸四這大順監國的,大西軍號一百二十營,兵馬不下二十萬眾,已是遠遠超過陸四如今在陝西所擁兵馬。

張獻忠的四個義子更是龍虎之輩,孫可望有帥之材,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有將之猛,因此若不能與大西軍合作抗清,張獻忠入陝之後見陸四這位大順監國實力不濟,難免心生謀奪全陝的念頭。屆時順、西兩家必然會產生衝突,張獻忠全力攻打西安,陸四又如何能安心東征?

南明之亡,非清軍有多厲害,實是亡於內訌。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於此同滿洲決戰之際,陸四是萬萬不能同張獻忠大打出手的。

當務之急,須賀珍來投,從而接引西路軍入陝,使得陸四所擁有的兵馬實力同大西軍等同,如此方能有同張獻忠合作的基礎。

要不然,事情就棘手的很。

張獻忠定國號為“大西”,一個西字已然充分表明這位大西皇帝對家鄉陝西的執念。

不能在兵馬實力上震住張獻忠,那位八大王腦子一熱,天知道能幹出什麼事來。

“孟喬芳說你是身在清營心在漢,我問他何以見得,他說你賀珍不肯剃髮……清廷那裡對你賀珍也猜疑的很,這份題本你不妨看看。”

陸四將兩個月前孟喬芳給清廷的題本抄本丟給賀珍。賀珍是明朝邊軍出身,認得字,接過題本來看。

題本上是這樣寫的:“惟新招漢中賀珍、羅岱、黨孟安、郭登先四總兵,查得此輩多非明朝舊官,俱是流賊起手頭目。曩自敗遁盤踞漢中,臣屢發諭帖,示以我皇上威德,並陳之利害,方畏威投順,繳送偽印。臣意賀珍、郭登先亦調鳳翔,再為分撥;羅岱調姜瓖處,二者互為牽制。止留黨孟安統兵一萬仍住漢中,以為進剿張逆並防漢中城池。但四將俱系逆闖親信之人,恐狼子野心反覆不定,俱在陝西深為不便。伏乞我皇上將賀珍、郭登先以有功名色升調宣大或北直一帶地方安置,實為解散之計也。黨類既散,縱有叵測,亦無能為矣。”

孟喬芳的題本還建議清廷派明朝舊將康鎮邦等人領兵赴漢中,以同鎮漢中及入川之名伺機改編賀珍部,接管地方。

抄本下面還有清廷兵部侍郎朱馬喇的批語,說賀珍等人是狼子野心,陽順陰逆。欲以漢軍甲喇尤可望代賀珍為漢中總兵,若賀珍等人不從,則等英親王大軍回師之後選一部真滿進駐西安,於西安設滿城,相機進取,以圖萬全。

“滿洲人這條路你賀珍是走不通的,且你賀珍也不可能真當漢奸,做那韃子的走狗。”

陸四吸了口煙,擺擺手又道:“你賀珍真要甘心當韃子的走狗,你就不會堅持我漢家衣冠,早剃髮蓄辮了。”

賀珍沒抽過陸四遞的這種以紙捲起的煙,學著點上覺得還不如自家大煙袋。

“滿洲人疑我不假,因我不肯剃髮,”

抽了一口紙菸後,賀珍摸了摸腦袋,嘿嘿一笑:“真弄個韃子頭,光禿禿的像個甚咧?”

說完,將陸四遞給的題本合上擺在腿上,微一沉吟,也是直言不諱道:“你大老遠從西安過來無非是要我賀珍重新投你大順,不過我手下的人卻是要我號闖王呢。”

言外之意你陸文宗這個新闖王於陝西外強中乾,不及他賀珍實力,憑什麼要他賀珍臣服。

“你賀珍是前明舊將出身,你號闖王,何人認你?何人從你?”

陸四一彈菸灰,看了眼賀珍身後二三里外列陣的軍馬,笑了笑,道:“咱們開啟天窗說亮話,陸某基業在山東、淮揚,於這陝西確是沒有多少兵馬,但陸某有太后支援,乃先帝女婿,有大順大義,可號令大順諸軍,你賀珍稱了闖王,能號令哪個?”

賀珍未語,事實上他也清楚自家就算稱了闖王,也只能號令其部,同他一起降清的順將郭登先、黨孟安等人未必就肯尊他這闖王,所以真號闖王這事,也就是圖個嘴上快活,當不得真。

“眼下這局面,其實你賀珍最難受,你要不歸我大順,張獻忠肯定揮師打你,那位八大王巴不得取了你漢中之地。你賀珍再強,恐怕也敵不過那二十萬大西軍吧。”

陸四是三天前才從願意投順的馬科那裡知道張獻忠於成都誓師北上抗清,其義子孫可望已先領兵7萬入保寧。

張獻忠北上抗清於陸四有兩個好處,一個壞處。

第一個好處是可以加強抗清力量,僅張獻忠大西軍本身就能獨抗清軍。前世歷史大西軍之所以在抗清初期沒有作為,完全是因為張獻忠的死太過意外,導致大西軍一下失去了強有力的領導核心。

此後孫可望等人將大西軍帶往雲南,重新整頓,確立以孫可望為首的新大西軍領導核心後,才重新發揮了抗清的中流砥柱作用,於湖南、廣西的兩大戰役嚇的那順治都要割讓南中國了,北京城裡的滿洲權貴也再次討論起回老家的事來。

從抗清鬥爭表現來看,大西無疑勝過被南明坑垮的大順忠貞營百倍。

甚至可以說,南明的抗清史後半部分就是圍繞在孫可望、李定國為首的大西軍集團的。

要不是永曆小朝廷作死,離間孫可望同李定國,導致孫、李內訌,使大西軍實力大損。其後不斷棄國坑死李定國這幫為他朱明死力抗清的將士,歷史斷然已經改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