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有銀子好說話(1 / 2)

小說:大流寇 作者:傲骨鐵心

多爾袞以為滄州的洪承疇、張存仁、祖澤潤等能替他拖住順軍的東路軍,可是在這位攝政九王決意從保定退兵時,順軍的東路軍已經到了天津,前鋒騎兵一部甚至已過香河縣,距離通州不過數十里遠。

而因謊報大捷被多爾袞親自諭旨奪去天津總督一職,卻仍以太子太傅加左都督銜戴罪立功的前明錦衣衛都指揮使駱養性,眼見城外順軍聲勢浩大,又知洪承疇死於滄州,故為了天津全城百姓的安危(原話),再三思量之後決定派人與城外的順軍談判,希望能夠“和平”解決天津問題。

東路軍統帥、山東節度使陸廣遠無意在天津多耽擱時間,只想按叔父的軍令趕緊兵臨北京一舉破城,故親率夏大軍的第一鎮、左潘安的第二鎮連同炮鎮走運河北上通州,只命新編第八鎮監視天津,並委託第八鎮的鎮帥徐和尚同天津城中談判。

天津雖是前明錦衣衛都指揮使衙門所在,又是海港與運河重地,但城中清軍多是前明錦衣衛及駐軍改編而成的綠營兵,約有七千餘人,內中也沒有騎兵,整體戰鬥力十分低下,要不然當初也不會坐視高傑部在城外肆虐而不敢出城與之一戰。

第八鎮雖是新編,但兵員既有淮軍老卒,也有原山東順軍士卒,更有投降的漢八旗,聯同一部分收編的土匪響馬,相對戰鬥力是能與綠營兵一較高下的,況如今是順強清弱,北伐之勢已成,那天津城中的清軍哪裡有膽量出城來戰。

所以有第八鎮於城外監視並控制運河,確保大軍糧道通暢,是否拿下天津陸廣遠並不在意。

他讓徐和尚同天津方面談判,不過是掩人耳目,或者說讓天津城中的清軍識相一點。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北京一下,天津這邊必然易幟降順。

不過天津城內的駱養性顯然還在猶豫,看不清大勢,他提出的條件是願意向大順方面提供一定金銀,換取大順對天津的“不侵犯”。

這是典型的牆頭草決定。

或者說,駱養性竟想在順清對決之時保持中立,誰贏再向誰搖尾巴。

以駱養性前明錦衣衛大都督、滿清天津總督的資歷,此時若開城向大順投效,他日大順方面肯定不會慢待他,就是不給予實權,總不會少了他的富貴。

大概是“情報頭子”當多了,又或者是還被八旗的威風嚇唬著,搞得這位駱總督疑神疑鬼,拿不定主意,最後便搞出了個拿錢買平安的方案來。

徐和尚卻把談判當成了正事,因為他聽手下人說天津城中那個姓駱的總督,曾經花了幾萬兩銀子從大順手中贖命,且天津城中屬前明錦衣衛系統的官員甚多,還有不少前明重要官員在城中,這幫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相當(一定)有錢。

為什麼造反?

除了求活之外,就是將為富不仁的那幫王八蛋的銀子弄出來分給窮人。

這是具有樸實情感、純正草根階層出身的徐和尚對造反的終極理解。

因此,徐和尚不能放過天津城中這幫肥膘。

另外,據手下旅帥趙應元說駱養性實是北京降清的罪魁禍首。

當初李自成率殘部撤出北京,京中謠傳吳三桂奉太子朱慈烺回京即位,駱養性便同吏部侍郎沈愉炳等人備法駕前往朝陽門迎駕,誰想來的不是太子,而是清廷的攝政王多爾袞,在一些官員駭愕悄然逃走時,駱養性卻率眾降清,使清廷入主北京具有一定的“合法性”。

當然,這件事駱養性也是無奈,可徐和尚不這麼看,於是本來準備跟天津要五十萬兩銀子,當場就加價到了一百萬兩。

“一百萬兩?!”

代表駱養性前來談判的是前明三邊總督、降清之後任工部左侍郎的李化熙,這人為官很有名聲,家鄉湖州百姓在峴山上修建生祠,將他與古代賢哲謝安、顏真卿、蘇軾並祀。

崇禎自縊於煤山後,李化熙統領軍隊回到周村,就食於家,靜觀時變。觀來觀去,未到半月,卻成了清廷的工部侍郎。

賢還是不賢,不好說。

“天津這幾年雖未遭兵災,但一百萬兩白銀匆忙間總督大人也是難以湊齊,還請徐帥通融,數目實在太大……”

徐和尚要一百萬兩,這數目跟駱養性給出的十萬兩相去甚遠,怎麼也無法談攏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