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國庫 皇室 女人(1 / 2)

小說:大流寇 作者:傲骨鐵心

內庫,為皇室御用,或說為天子私人所有。

外庫,即太倉,為國家公帑。

自有內外庫以來,便是君臣鬥法。

你說節儉度日,我說國家體面;你說國用不足,我說內庫窘迫。

總之皇帝認為外庫有錢,大臣們不肯拿出來;大臣們則認為內庫有錢,皇帝小家子氣捨不得。

這就造成前明一個最典型的弊政,便是地方一旦生了災事,或是邊境有了戰事,當朝諸公首先想的不是從太倉撥付救災銀(軍餉),而總是先打皇帝內庫的主意,意思就是“天子無私事”,這也是“家天下”的本質。

皇帝內庫沒銀子,怎麼辦?

大臣們會說你天子用錢也不能過度,得節省著些,國庫的銀子是國家運轉的根本所在,怎麼能夠貼補給你內庫呢。

皇帝呢,肯定是要補於外而實於內,就是隻進不出,因為你們臣子當初說國家要公私分明,這才給皇帝弄了個內庫,也定下了內外庫賦稅實解制度,兩邊各維持各的,怎的一到要用錢,卻個個盯著內庫呢,說什麼天子無私事呢。

雙標的未免太過份。

按道理,太倉可是比內承運庫更有錢才對。

因為國家徵收的稅賦大頭是入的太倉而非內庫。

國庫的錢哪去了?國庫的錢為何又逐年降低呢?

怎麼遇事要麼請內帑,要麼就是請加餉?請攤派?

根子關鍵便是那外朝損公肥私——以損害國家利益充實士紳官僚腰包。

“民”富而國窮。

大臣們的想法,用民間最無賴的話講,這天下都是你皇帝的,要用銀子不從你皇帝這拿,從何處拿?

從最陰暗的角度出發,則是好事是臣子的,壞事都得你天子來擔。

誰讓你有內庫的?

前明萬曆朝之所以往外大派礦監稅使,根子就源於此。皇帝不想辦法往內庫撈錢,根本架不住外朝索要,也根本無法填補外朝的無底洞。

尤其是軍國大事,用兵急需,往往都是內庫動用,因為等戶部把賬理明白,把銀子調出來,黃花菜都涼了。

再加上明朝的賦稅制度問題嚴重,國家徵一百萬兩,攤到百姓頭上至少要翻兩三倍,如此便導致百姓叫苦,而國家財政也是越發緊張。

國庫窮,皇帝窮,百姓苦,最後好了國家亡了,大臣們沒擔當,皇帝卻得擔起罪名來。

什麼明亡以後,崇禎內庫金銀堆積如山的謠言便大行其道,什麼皇帝寧可摟著銀子死,也不願意把銀子拿出來救國的說法也流傳千古,百姓深信不疑。

兩世為人的陸四從來不相信有萬萬年的江山社稷,朱明能亡,他陸順同樣也能亡,但他不希望子孫後代亡了國,還要被人指罵視財如命。

跟那個死前將家產散盡對抗李自成的老福王一樣。

所以,對前明留下的賦稅制度要進行更改,中央、地方財務要整頓,內外庫制度也要徹底取消。

國家財政今後統一於國庫,不使內外庫之分造成的君臣矛盾繼續在陸順朝沿襲,更不要皇帝有私房錢這個虛名。

皇帝也好,皇后也好,太子諸王也好,宗室嬪妃也好,將來都從國庫領“工資”,使國家財權集於一體,提高中央政府的效率。

至於領了工資沒了私房錢,陸四是毫不擔心的。

實事求是說,將來他陸順的皇親宗室這一塊,肯定也會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存在。

人都愛子,他陸四可以儉要求兒子,兒子們是不是也能這樣要求孫子?

不可能的。

只要大順朝在一日,國家穩定太平,奢侈就是不可避免的。

碰上哪個後代腦袋一熱,說要給最喜歡的兒子弄幾十萬畝地,多少產業什麼的,都是正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