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登基斂財(1 / 2)

小說:大流寇 作者:傲骨鐵心

宋五在鄉時在里正老馬手下出差役,會寫字,陸四的大名文宗就是宋五給錄在名冊中的。

這就具備做宰相的基本條件了。

資歷這一塊,宋五卻是有些不能服眾,因為運河起事後宋五同蔣魁一直是隨陸文亮負責老營,安頓家小,沒有獨當一面過。

後來淮軍拿下揚州、淮安建鎮時,宋五因為沒有什麼戰功一直沒能在淮軍中有一席之地,陸四便讓其出任山陽知縣一職,轉為民政官。

建立江北省時,宋五方才在知縣任上晉升為淮安府通判,正六品,主要負責協助淮安知府鄭標處理府內糧鹽油麵及漕運市船等事。

要用陸四前世的話講,宋五大致就相當於市商貿局長。

因此,將僅正六品的宋五提拔為從一品的中央政府宰相,實是有些驚世駭俗的。

但這正是陸四用人不拘一格之所在,也是大順新朝任官特別之處。

官職上,宋五不能服眾,但宋五又能服眾。

這個服眾不是服老順營、西營出身的那些人,而是能服老淮軍,也就是大順新朝的中堅力量。

不管是陸四這個監國,還是夏大軍、左大柱、陸文亮、程霖、蔣魁、徐和尚這六位督撫,還是謝金生、沈瞎子、楊祥、麻三、孫五這些個鎮帥,對宋五這人都是服氣的。

因為,打根上論,宋五才是他們這幫人的頭。

宋五的人品,更是值得信任。

能在生死之際,不想著自身安危,卻想著將隨他出來的人一個不少帶回去,為此冒著丟掉性命風險去找主事的人,單這份品性和鄉情,世間便是罕見。其後參加淮軍之後,也是始終以鄉親利益為重,不懼不怕,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曾是“官家人”而起異心,對陸四這個年輕的鄰居後生也極是推崇,這份忠心也值得陸四肯定。

故而在反覆思考之後,陸四頒諭淮安府,免宋有福(宋五)淮安通判一職,接諭即刻進京,中央另有任用。

知道監國調一個正六品小官進京任副相的人,只有行營參軍、兵政府侍郎賈漢復一人。

在進一步弄清楚那個宋有福在當淮安通判前,不過是一個給里長跑腿的鄉役,賈漢復更是驚得半天合不攏嘴,實是難抑心中困惑,便問監國何以如此,又說自古以來宰相可沒有從農民中起拔的。

“老農為何不可為宰相?相者,治國者。治國者首治民,治民首在知民。世間豈有比老農更知民的?”

陸四點起一根菸,對“官僚”出身的賈漢複道:“從前有沒有老農為宰相我不管,但我大順朝老農是能為宰相的。膠侯要知道一點,那就是我大順朝絕不同於前朝任何一個朝代,我們的官員不僅僅是讀書人,更要有其它各行各業的人。諸如木匠能為尚書,織工能為侍郎,挑夫能做元帥,菜農能當首輔……”

稍頓,又道:“總之,朝堂之上,絕不可使讀書人一家為大。我大順的朝堂,當有各行各業之代表見言施策。倘若仍如從前那般使讀書人佔據朝堂,那幾十年過後,國家名器又為讀書人所有,一代又一代,根深蒂固,形成盤根錯結的利益集團,到頭來這當官的又要視百姓為賤種,為螻蟻,重走明朝的老路了。”

陸四坦然告訴賈漢復,不僅中央政府要有各行各業出身做“高官”,地方也要如此,今後官員任用至少三分之一須簡拔民間。

“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我們這些人流血犧牲打下來的江山,不變色,我的後人也不致同崇禎一樣上那煤山。”

陸四意味深長。

……

北京,就登基典禮相關的上書獲行營諭準後,左輔顧君恩就命暫管禮政府堂務事的侍郎馮銓著手部署。

馮銓首先同宮內廳提督高歧鳳通氣,大規模清理整治皇城,為此請順天府尹方大猷組織幾千百姓進入皇城打掃衛生,重新裝飾。北京各門及主要街道亦是大規模部署,無外是張燈結綵,營造喜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