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皇后娘娘喜禮(1 / 2)

小說:大流寇 作者:傲骨鐵心

皇帝不差餓兵。

兵馬未動,錢糧先行,乃自古定律。

淮西貧瘠、荊襄糜爛、雲貴兩廣太遠、江南賦稅重地又無一文可輸,福建那邊鄭芝龍又隱有降賊之意,實在無法湊齊北伐錢糧的弘光帝在知道黃道周部自行潰散後,沉默許久,傳詔命陳洪範明日陛見。

四月十七日,陳洪範入朝,於朝堂之中大講議和對於大明的重要性,並請為北使,願用身家性命為大明換得喘息之機。

弘光帝深為感動,進陳洪範太子太傅,本意以陳為北使正使,然內閣那邊卻認為兵部侍郎左懋第堪用。

左懋第也沒有推辭,上書“以母死北京,願同陳洪範北使”,弘光斟酌之後,下旨命左懋第經理河北,聯絡關東軍務,以左懋第為正使,陳洪範為副使。另命兵部職方司郎中馬紹愉為太僕寺少卿,隨同使北。

二十一日,由一百二十餘人組成的使團正式由南京出發,除攜帶“大明皇帝致書北國主”的御書外,另攜帶白銀十萬兩、黃金一千兩、綢緞一萬匹。

為了朝廷及皇帝的體面,內閣草擬的詔書中稱使團前往北京乃是謁陵,祭告先帝。並通謝北主,以酬滅虜文武勞勳。

這一次,弘光朝上下終是不再以賊稱順,也第一次公開表示對大順消滅宿敵滿洲的感謝。

據說,在如何稱呼北邊大順隆武皇帝上,弘光同朝臣有過爭議。朝臣一致商議用北國主稱呼大順方面,弘光卻表示可以帝號相稱。

最終,在大學士蘇觀生等力諫之下,終是以國主相稱,為大明朝爭得一絲體面。

蘇州那邊,得知朝廷正式組建北使團,願同大順議和後,康王孫武進立即讓蘇松巡撫祁彪佳調撥十萬石糧食,經鎮江總兵張天祿、水師總兵鄭鴻魁之手運到江北瓜洲渡,此舉無疑是向江北方面表明明朝真心議和態度。

使團出發前,弘光召見內閣朝臣,問重臣如何和議。

朝臣大多言以現在雙方分界為線,兩國就此罷兵,這也是對明朝最有利的局面。

首輔王鐸認為必要時可將史可法、阿濟格收復的河南七城交還順軍,但是務必要讓順軍退出四川。

閣臣姜曰廣疑慮順軍已包圍重慶,恐怕不會輕易撤兵。

“我看實在不成,可將淮西之地讓出。”

閣臣高弘圖語出驚人。

此建議遭到大學士蘇觀生的極力反對,其言守江必守淮,今淮左之地已被順軍佔領,若再讓出淮右之地,則兩淮之地盡失,僅憑長江天險如何能保半壁。

“順軍真要渡江,自瓜洲便可。”

高弘圖搖頭,事實確如他所言,淮西之地現於大明好比雞肋,因為順軍真要南渡的話完全可以走揚州,而不必大費周章經淮西之地。

如今淮西之地雖有馬士英、盧九德節制的五萬兵馬,但地方實在貧瘠,錢糧完全靠南都撥給,又處於順軍幾面威脅之下,不如盡棄將淮西兵撤回,否則便如當年遼東一般,又是一個無底洞。

弘光拿不定主意,問首輔王鐸。

王鐸道:“待至北京,便宜行事。”言外之意淮西之地是否放棄,由使團自行掌握,但前提是以淮西之地換取四川平安。

弘光點頭預設。

其它歲幣等事,王鐸等皆放權給使團。

北使團自鎮江乘船北上,對岸大順江北巡撫陸文亮聞知南都遣使,立即命揚州知府鄭元勳隆重接待。

鎮江總兵張天祿派1500兵護送使團北行,但護送明軍卻被順軍方面要求不得登岸,說至此北上皆大順領土,使團安危自有大順將士操勞,不必明軍跟隨。

左懋第無奈,只得讓張天祿的兵回去,當天即在順軍方面安排下在揚州城外短暫休息。

殊料入夜之後,隨同使團出行的兵部職方司郎中馬紹愉就偷偷溜進揚州城中,拜見了自家恩師、大順南方招撫使、年已七十許的東林老宗師惠世揚。

此後明朝使團乘船沿運河北上,所到之處大順文武皆趾高氣昂,甚至有稱此不是什麼使團,而是乞降團,或是什麼賀喜團。

賀什麼喜?

賀大順隆武皇帝登極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