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魚 第110節(2 / 2)

小說:大秦嬴魚 作者:一口香

白起統計好軍功,做好戰後收尾,留下駐紮在邊境軍屯的兵卒之後,就帶著部分軍隊回咸陽向秦王覆命去了。

四萬軍俘,萬戶百姓,算算人頭,光青壯男子就有近六萬,青壯女子兩萬左右,未成年不到兩萬,老弱貧不到一萬。所有人加起來,差不多十一萬人口。

要擱五年前,一下子養活多出來的十一萬人,秦國上下不得炸鍋才怪,但現在嘛,秦王竟然覺著這點子人實在是太少了些,在各地分吧分吧,就找不到人影了?

河東郡自己留下了一些不能長途跋涉的,能跑能跳跟著遷徙的,都是可以勞作的青壯和將要長成的小人。

他要好好想想怎麼分這些人。

南郡那邊要分點人過去,人多了,才有力量,才能以南郡為跳板窺伺楚國的土地。

蜀地也要分點過去,巴蜀本地的百姓有些太多了,秦人若是少了,就壓不住他們,他們就會鬧事,最好能將他們與秦人同化了,這樣他們才會服從他的王令。韓人雖然不是秦人,但對巴蜀之地的土著人來說,都是從外面來的人,是秦人還是韓人,都沒差的。

河西走廊也要分一點,外族人比例太多了不好,目之所及都是外族人,容易養大他們的心,將秦地當成了他們可以造反的地方,最好多遷一些中原人過去,讓他們清楚的認識到,誰才是這裡的主人,而他們,只能順從秦國的統治,接受改變。

北地郡的郡守不止一次的跟他抱怨,北地郡的百姓太少了,那邊大河沿岸的土地(寧夏平原)也很肥美的,他聽從公子魚的建議,在那裡修築梯田,如今已經找到些許竅門,只是,人太少了,這麼多的地壓根沒人種,梯田修築更是遙遙無期啊。所以,這次分俘虜,北地郡可以多分一些。

還有上郡......

唉,若是多分給北地郡一些人口,上郡恐怕就分不了多少了,更別提櫟陽了。

嘖,這從殺人改俘虜的策略還是趙魚跟白起提出的?如今這戰俘已經得了,不分給櫟陽,好像不是很厚道的樣子啊......

要是能從韓地多遷一些百姓過來就好了,不,不行,河東郡郡守才給他上了奏文,說是今年河東郡春耕艱難,因為人太少了。

唉,趙魚怎麼總是跟他出難題,他就不能把這些難題都自己解決了嗎?!!

第109章 攻韓

秦王四十三年一整年都很平靜。

似乎是被秦國閃電般奪取韓國汾水兩岸大片土地,並且遷民萬戶於秦的舉動給嚇住了,諸國紛紛停下眼前的攻伐算計,將目光投向了西邊。

秦國國內正在搞大生產大學術交流呢,忙的很,壓根沒工夫搭理其他國家。

十一萬韓人無論願意不願意,都被迫投入到秦國的大生產大建設當中去了。

大生產就不用說了,秦王鍾愛北地郡(上郡郡守大酸),分了三萬韓人於此地,青壯去採鹽礦、鹼礦,婦人去洗羊毛,老弱孺去做些放牧、看管牧草等簡單的活計。空出手來的秦人則是在櫟陽令派來的大匠的指導下,開建皂坊,準備生產百姓能用得起的肥皂、甘油等貨物。

除了開建工坊,走馬走車的路要修起來了,渭水與涇水交匯處的淤泥河沙要溢位來了(此處參考涇渭分明這個詞語的來歷),需要重新疏通一下渭水和涇水的河道,隨著堆肥技術的推廣與成熟,秦國每年能耕種的土地變多了,更加需要人手將種子都種下去......

以及,秦國要建造一座舉世聞名的學宮,正好山東學子們奔著荀子的名頭來秦了,來來來,咱先別抨擊秦國的國政如何,眾位學子們,咱們先給秦國的學宮做個設計圖吧~~

學宮設計圖很快做好了,然後火速開工——

這些都需要人啊!

山東諸國見秦國打了韓國這麼一下就忙活的不可開交,以為這就是終點了,便也緩緩放下心來,又都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然後,在第二年,秦王四十四年的時候,秦國又火速出兵,攻打韓國的南陽之地,欲取韓國的太行道,攔腰折斷韓國上黨與韓國王都新鄭的聯絡。

帶兵的也還是同一個人:白起!

殺神白起,怎麼又是這個白起?!

你秦國沒有將領了嗎?

相較於更靠近秦國河東郡的汾水兩岸土地,南陽土地並不好攻打。

山南水北為陽。

韓國的南陽之地,並不是指某個城,也不是指某個邑,它是一片土地的總稱。

韓國的南陽之地,正是太行山東南黃河北岸的一片沃土。

愚公移山的故事就

發生在這裡。

南陽土地有多麼重要呢?

南陽不僅是韓國的咽喉要地,也是秦國東出必經之地!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秦國東出,有不止一條通道。

走水路,沿著渭水進入大河,沿著大河一路向東,然後找個水勢平緩的地方登岸就行了,比如說之前已經打下來的懷地和邢丘。

走陸路?

不大好走。

大河南岸不是一個好選擇,函谷關就在大河南岸,出了函谷關,就是韓國和魏國的國都所在地,是各國軍事力量最強的地方,再向南,就是楚國,楚國的都城在淮水之岸,離韓魏兩國並不遠。秦國若是從此東出,非常容易陷入三國夾擊的境地。

北岸同樣不是一個好選擇。

北岸倒是沒有哪個國家的都城,也沒有囤積多少軍事力量,但這裡群山環繞啊,路及其的不好走,是天然的險隘屏障。

有一個詞語,就是專為形容此地地勢險要設的,叫做“山河表裡”。說的是渡過大河,迎面就是呂梁山脈,一條汾水貫穿而下,東面就是中條山、王屋山、太嶽山脈、太行山脈連在一起延綿不絕的崇山峻嶺。

此崇山峻嶺,以太行山為主,被叫做天下脊樑,為東面平原(華北平原)和西面高地(山西)的分界線,太行以東的國家,被叫做山東之國,被叫做中國之地,可見這座延綿的崇山峻嶺,有多麼的難以跨越,無論是從地理上,還是從精神高度上。

北面是大山,南面是大河,只有大山和大河之間門一條不算窄但也不算遼闊的通道,供給百姓耕種,以及,從西及東通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