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三合一(1 / 5)

長平三年、二月。

吏部尚書與禮部尚書聯名上奏,太師、太傅、太尉、司空、司徒等高位官職空懸已久,請長平帝早日拔擢賢臣。

長平帝允二人所奏,問朝臣,誰堪擔當重任。

這是新帝登基的第四個年頭,蔣半朝已倒,司空和司徒門生盡散,從焱光朝留下的派系只剩下以崔太保為首的世家和以白千里為首的先帝心腹。

崔派之人當然不希望有人與崔太保平起平坐,甚至在名頭上壓崔太保半頭,他們勸長平帝暫緩此事的理由非常正當。

自從前朝開始實行三省六部制,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空、司徒等職就逐漸變成虛職,手中的權力皆被三省分走,尚書令和六部尚書、門下侍中才是真正手握大權的人。

如果虛職封的太滿,可能會出現位高權重的朝臣相互爭權的現象,不利於朝堂穩定。

白派之人的想法與崔派的想法截然相反。

相比虛職是太保,實際手中的全力只有御史臺的一畝三分地的崔太保。白千里身為中書令,號稱‘內相’,手中的權利比崔太保更大,卻始終礙於官品比崔太保矮半頭。以至於不僅沒辦法壓制崔太保,反而要時常對崔太保退讓。

如此千載難逢,可以讓白千里更進一步的機會,白派的人怎麼可能輕易放過?

他們的理由也很正當,朝堂中除了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空、司徒等職皆為一品之外,只有爵位能到達一品甚至超品的品級。

如果空著一品官不封,豈不是要讓朝臣永遠在宗室和勳貴面前抬不起頭?

張嘴就給反對封滿這些職位的崔派,扣上打壓朝臣,助長宗室和勳貴氣焰的罪名。

崔派和白派整日為此事爭吵,逐漸找回商州案尚且撲朔迷離時,崔派、白派和司空的門生整日為了黑鍋的歸屬吵的天昏地暗的感覺。

宗室經過焱光朝漫長的黑暗,好不容易才等到長平帝這等願意施恩於宗室的皇帝,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只有一句話。

‘陛下說的對!’

如果陛下沒說話,那就和他們沒關係。

他們中每代人皆有天生的爵位,都盼望著自家也能有人像清河郡王府的成郎君那般,得到長平帝的青眼,再去掙新的爵位。

因為拿到實打實的好處,宗室完全不在意白派與崔派吵架的時候張嘴‘助長宗室和勳貴的氣焰’,閉嘴‘顯得朝臣不如宗室和勳貴體面’。

他們或是面帶奇異微笑的看著雙方互扯官帽,或是閉上雙眼光明正大的打瞌睡,打定主意不參與這件事。

勳貴卻沒有宗室的好氣性。

他們自認身上的爵位是祖輩拼命博來的榮耀和尊貴,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有什麼不對?

況且他們又沒有反對陛下封滿高品朝臣,憑什麼認定陛下不封高品朝臣是因為他們?

朝堂亂起來的第五日,勳貴也加入白派和崔派的爭吵。

他們只是看不慣雙方將勳貴強行扯到這件事中,並沒有希望長平帝最後做出什麼決定的意思。

因此無差別打擊白派和崔派的氣焰,在本就頭上冒火的白派和崔派官員頭頂狠狠的澆了桶油。

可憐因為司空和司徒接連倒臺才有幸被長平帝調入長安朝堂的外地官員,他們皆是頭一次見到如此直白的‘政鬥’,大開眼界的同時無法避免的產生自身是否能勝任京官的自我懷疑。

長平帝坐在高臺的御案後將朝臣們的反應盡數收在眼底,態度一如既往的平和,似乎是在靜等白派和崔派分出高下。

長平三年、五月。

去年派去江南徹查江南官場的欽差,終於送回撥查結果。

已經畏罪自殺的豪商白家和潯陽府府尹乃首惡,另有諸多白家的姻親故舊從商州案的利益網中獲取暴利。

除此之外,還有九名知州、八名衛將軍、二十六名知縣、三十二名中郎將和數不盡的底層小官牽扯其中。

對比江南兩道總共三十五州、二百零五個縣,這份調查結果還算有誠意,起碼在長平帝能接受的範圍內。

欽差對江南官場的調查結果,暫時吸引走朝臣的注意力,對罪臣的捉拿和審問足足進行了兩個月。

期間長平帝在所剩不多的可用底層官員中仔細篩選派去江南,接任罪臣官職的人。無人可用的情況下,長平帝在宗室和勳貴中提拔大量年輕人,並生出再度開恩科的心思。

這讓崔派和白派再次將注意力放到之前相互扯官帽三個月的事上,連崔派都產生自我懷疑。

朝臣中缺乏高品大員的情況下,是不是真的會讓朝臣的地位不如宗室和勳貴?

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的同時,崔派和白派頭一次站在相同的立場,堅決不同意長平帝再開恩科。

長平帝已經在長平元年和長平二年連開恩科,再開恩科還不如直接改制!

無奈之下,長平帝只能繼續縫縫補補的過日子。他瘋狂輪轉京畿附近的底層官員,想盡辦法抽調人去補河南道和淮南道越來越大的官員缺口。

不知不覺間,長安中能用的底層官員越來越少,朝堂上靠近門口的官員同樣在悄無聲息的消失。

長平三年、七月。

江南欽差送回長安的摺子聲稱找到襄臨郡主儀賓的屍體。

襄臨郡主儀賓失蹤後,順著水流飄到與世隔絕的村落處被村民撿到。

可惜襄臨郡主儀賓當時已經是強弩之末,村中又沒有良醫和藥材,終究還是沒能等到正在尋找他的人。

該村所屬的縣令在十日後才知道襄臨郡主儀賓已經亡故的訊息,他怕襄臨郡主無法接受儀賓已經亡故的現實遷怒於他,沒敢將這件事上報,讓人將襄臨郡主儀賓的屍體安葬在村口,每年都會讓衙役前去祭拜。

這樁發生在三十多年前的事沒在朝堂引起任何波瀾,只有曾經見識過楚探花風姿的老臣會在家中與後輩感嘆幾句。

長平三年、八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