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1 / 4)

訊息傳到長安,朝臣們還沒來得及有反應,紀新雪就率先下手,親自帶領金吾衛捉拿數名與各地罪臣聯絡密切的官員,投入大理寺牢獄。

這些人表面上的罪名是翫忽職守、與民爭利。

朝臣卻無人不知,他們入獄的真正原因是暗中與各地罪臣勾結,愚昧百姓,阻礙新政。

僅用三日,紀新雪就為大理寺牢獄中的官員定罪。

總共六人,有五人家產充公、全族流放至礦區服役十年,三代之內不許科舉。一人家產充公,兩代之內不許科舉。

在長平朝,這是前所未有的重罰。

當初‘蔣半朝’轟然倒臺,集齊十二宗不赦之罪的蔣家也只是流放礦區,三代內不得離開礦區而已。

紀新雪在眾多難以置信、痛心疾首……的目光中巋然而立,不躲不閃的與朝臣們對視。

他知道大理寺牢獄中的官員們罪不至此。

如果按照舊例和長平帝慣常喜歡的方式處置,大理寺牢獄中的官員最多官降五級,然後在兩年內告老、告病、外放……去清閒衙門養老。

正是因為在做錯事的時候就能預想到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這些人才會在權衡利弊後選擇以自身為賭注,博取本無法奢望的東西。

紀新雪要藉著對這些人的重罰,徹底掐滅‘賭’風。

朝臣們用律法和舊例與紀新雪講道理、以紀新雪昔日在封地的所作所為威脅他……無所不用其極的反對紀新雪為大理寺牢獄中的官員定下的重罪。

半個月後,分別在關內道和山南西道不同地方的紀明通、紀成和宣威郡主同時命人送回奏摺。

他們奉長平帝的命令平息地方異動,發現當地官員有不臣之心,縱容豪商和鄉紳愚昧百姓、散播謠言,蓄意汙衊朝廷和長平帝。

三人的奏摺中附帶當地官員的口供,其中‘剛好’有大理寺罪臣們的名字。

大理寺牢獄中的罪臣們,又多了項‘疑有不臣之心’的罪名。

長安朝臣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大理寺牢獄中的罪臣身上時,關內道和山南西道忽然多了許多走親戚的人。

這些人大部分來自京畿,少部分來自山南東道的安業和商洛。

他們身穿乾淨整齊的新衣服,帶著不貴重卻足夠體面的禮物來尋找已經幾年、甚至幾代沒有聯絡的親戚。

關內道和山南西道中,不乏聽聞當地官員入獄,見到江南商人被放出來,仍舊堅信新政苛待百姓的人。

這些人將主動找上門的親戚拒之門外,甚至會故意與族老和鄉紳報信,聯合村中青壯,亂棍攆走外來人。

然而聽聞隔壁村的外來人出手非常大方,不僅沒有在親戚家白吃白喝,還主動給親戚不少幫助。

親手攆走親戚卻沒有得到任何好處的百姓,難免生出後悔的情緒。

有的人後悔,只敢與自家人唸叨。

有的人後悔,立刻打聽親戚的去向,試圖將親戚‘接’回來。

後者忽然從村子裡的英雄變成叛徒,不僅被族老當眾訓斥,還會失去在鄉紳家做工的機會。

強烈的反差讓百姓心中生出難以言喻的委屈,忍不住仔細回想親戚曾與他們說過的話。

城內和村中的氣氛越來越壓抑時,衙役再次走街串巷的通報要事。

‘安武公主有令,但凡有散播謠言之人,立刻下獄,充公其半數家產。’

不久後,百姓們驚訝的發現,令他們委屈的族老和鄉紳陸續被衙役抓走。

前些日子城內的父母官下獄時,衙役也曾走街串巷的告訴百姓

‘罪臣為謀求私利,縱容有心之人蓄意汙衊朝廷。’

因為族老和鄉紳的話,百姓始終不肯徹底相信城中父母官的罪名。

他們對從未有過接觸的父母官都有這樣的信任,更何況是猶如主心骨的族老和鄉紳?

村民們忍著對衙役的懼怕趕往族老和鄉紳家中,想要阻止衙役的暴行。

然後看到衙役從族老和鄉紳家中搬出整齊串好的銅板、足有手指大的銀錠子、甚至還有金豆子和彩色的石頭……

衙役按照安武公主的命令,將有意散播謠言之人應該充公的家產,整齊擺放在距離罪人家中百步之外的位置展示五日。

見村民們滿臉詫異,衙役大聲道,“這算什麼,糖商孟九知不知道?”

村民們聞言,臉上浮現感激,膽子也比之前大了些,他們高聲道,“知道,年初的時候,孟大善人答應為我們村出百兩銀子修路。”

村子的位置格外偏僻,即使是正值壯年的人,從村口走到官道,也需要大半日的時間。在村中和縣城往返,至少要用兩日。不僅在外過夜危險,還要吃至少三頓飯。

等到修出平整的小路,只要他們起得夠早,當日就能在村中和縣城往返。從前因為路途和花費從未進過城的人,都可以去縣城看看。

衙役眼中浮現感慨,“糖商孟九也因為散播謠言下獄,縣衙按照安武公主的命令,去清點他的家產,從中撥出半數充公。你們猜清點出多少銀子?”

“為什麼要抓孟大善人?!”身形高大的村民惡狠狠的瞪著衙役,情緒激動之下口不擇言,“你們是不是看不得我們有半分好?”

他老孃身有頑疾,每月都要去縣城的藥鋪三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