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使我富貴榮華 第54節(2 / 2)

那公公道:“怎麼會是謬讚呢?陛下時常誇讚沈大人您呢,沈大人您當真是少年英才, 足智多謀, 奇思妙想, 遞上的那些方子如今可是惠及整個天下, 讓老百姓都得到了實惠,而朝廷的國庫也得到了充盈。現在無論是朝堂上下都誇讚您呢,百姓也念著您的好, 如今陛下說要升您的官職, 都無人反對呢, 大人您這一去以後就是平步青雲了。”

這公公這樣賣力誇讚沈佑也是有道理的,沈佑如今已經在惠帝那邊掛了名號,背後又有張青作靠山,那張青就是為沈佑遞方子的人,而沈佑自己又有能力,新科狀元郎出身,毫無背景的鄉野小子,當初能被那長樂郡主看上,看來確實有幾分不一樣的。如今憑藉著自己發明的那玻璃跟水泥這兩個東風,他是要扶搖直上,直上九天,鵬程萬里的,這般公公自然是好好的捧著,說不定以後哪裡就有用得著的地方呢。

這邊寒暄完,公公就跟著管家下去安頓了。

而沈佑卻是捧著聖旨回了書房,他需要靜一靜,也需要好好想一想。

他並不想入京城入那權力的中心。他一年前才從哪地方安然歸來,在這裡過得有滋有味,極安逸舒適,一點也不想再去京城。而且,隨著聖旨去了京城,他怕以後會被動的不得不參與那些黨派鬥爭之中,畢竟不是你不想別人就會不予理會你的。

他想做的只是儘自己所能為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裡才是他的天空,而他這一年在這邊也過的很好,努力施展自己的才能,不用顧慮太多,而且看著這邊的百姓,因為自己的努力生活一點一點的變好,他非常滿足。

只是都說君無戲言,如今惠帝已經下了聖旨,他若不去的話,是否會有欺君之罪,這可大可小,他自己也許可以不怕,但他還有家人,家中還有孃親和幾位姐姐,還有外公一家人,若是被連累,他後悔莫及。

這古代可不像是現代那般平等自由,這是個封建社會,一個不慎就有可能是株連九族的大罪,這般沈佑卻是拿不定主意了,他不想自己家人受到自己的牽連,卻也不想違背本心去入那權力中心。

這般沈佑頗多糾結,最後決定還是試探一下,所以當即寫信。一封寫給張青,一封信寫給惠帝,都表明了自己的心意,自己想要在這裡多擔任幾年。這裡熟悉的風土人情能夠給予他豐富的靈感,讓他發明更多利國利民的好東西。而主要的就是,他的雜交水稻已經研究出了一點眉目,已經增產三成,他決定再接再厲,努力做出那最理想的能夠增長一倍甚至是兩倍三倍的水稻稻種來,讓國家再無飢餓,百姓都能夠過上飽腹的日子。

沈佑將兩封信寫好摺好,就將寫給張青的那封信立刻吩咐下面的人用最快的速度飛鴿傳書,儘快傳給給張青。而剩下的一封他打算讓來傳旨的公公幫忙轉為遞給惠帝。

那公公會住下,也是因為在等沈佑收拾一番,隨自己入京。而沈佑卻在午飯後找到了那位公公,面露為難之色,懇切道:“本官在這元安縣中,諸多事情,卻一時抽不開身,還需要安頓打理一番,畢竟這邊好些事情都是在下牽頭做主的,一旦這般倉促離開,怕是有許多麻煩,所以本官還需在此多逗留一段時日,等一切安排妥當了,在入京給陛下謝罪,還望公公代為回稟。”

那公公聽了也覺得在情在理,而且沈佑很是不一般,是惠帝如今看重的人才。興許惠帝就給對方這個恩典了,所以公公聽後,就點頭說一定會如實跟跟惠帝稟報的,然後就趁著天色還早要趕路離開了。

沈佑當即讓管家將準備好的特產送上,也親自給送到了城外。送走了傳旨的公公,沈佑面上有幾分愁色,但很快就淡化了,算了,想那麼多做什麼。船到橋頭自然直,且行且看吧。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沒有什麼事情是解決不了的,且看後面發展如何。再說了,現在多想,擔憂再多,也只是徒增煩惱罷了。自我開解一番,心中愁緒瞬間淡去了,擔憂煩惱也被沈佑給丟到了角落裡,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忙的。這首先第一件就是將雜交水稻第一批試驗出來的雜交水稻種上。

於是,沈佑帶著幾個莊戶以及衙門裡的人去了郊外走訪檢視,看各處農田的土壤溼度水分,看看哪裡更適合培養這雜交水稻。

如今沈佑可是很出名的,往常有案子沈佑都是公開審理,百姓可在外面圍觀,而平常修路,裝窗戶各種事務,沈佑雖然不親自上場,但也都會親自在旁邊督促檢查,所以好些百姓都是見過沈佑本人的。因此沈佑一到田邊地頭,被人這一看,一下子就給認出來了。

周圍的農戶們看到,頓時都激動莫名,也熱情異常,沈佑可是個好官,百姓也非常的愛戴他,大家看到他頓時奔走相告,也小心翼翼的靠近。

沈佑看了,就笑著和鄉親們打招呼,大家頓時更加歡喜了。大家也就放開了一些,小心翼翼的和沈佑打著招呼。

沈佑點了點頭,然後就說自己還有事情,先忙,待會有空再和鄉親們聊聊。

看到淳樸老實憨厚,身上都是勞苦痕跡的鄉親們,沈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他只是一味自己埋頭苦幹,沒有去傾聽,去交流。他得安排出時間,聽聽各方的聲音,才知道自己哪裡還需要改進的,才能做得更好。

第87章

沈佑在元安縣城周邊的幾個村落郊區都走了一遍, 終於選定了比較合適的一塊地方來種植這雜交水稻,自然這些稻田都是有主的,他就找了其主人進行商議。願意按照當年的稻田正常的出息補償於人家,那幾家人家聽到不用出力也能有相應的糧食補償, 自然是願意的, 這樣他們還省出了時間, 可以進城裡打工, 賺一些銀錢貼補家用, 這樣的好事簡直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 無疑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呢。

早就往京城裡的, 而他也終於能夠去洗洗好。

而且提出這要求的是沈佑,那幾家人家自然是再放心不過了, 這可是青天大老爺,素來都是為民伸張正義, 也不過在任才一年就為這番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所以他一開口, 幾家人也即放心的就這般將事情說定了, 而沈佑帶來的幾個莊戶也會在這村子裡住下,跟進這塊稻田。

這件事情定下之後, 沈佑就又開始著手到改良交通的事情上了, 水泥發明出來之後, 他已經鋪了一些路, 像是縣城裡面的街道都鋪好了,郊區外也有一些主幹的官道也鋪了,但還是有很多沒有鋪。遂沈佑決定好好規範一番, 把能鋪的都鋪上。以及一些偏僻的地方, 他也打算走訪一下, 看看那些深山裡是否還有村落,儘量將交通開啟,能修路開路,就幫著修路開路,都說要想富先修路,否則交通不便利,很難富裕起來。

沈佑,當初將方子獻上去的時候,惠帝自然是讓相關的部門負責這件事,但是也不會限制沈佑自己這邊製作販賣賺錢,畢竟是人家研究上來的方子,沒得讓人自己還不能製作的,那就寒了人心了,以後誰還為他賣命。所以元安縣城裡也有專門的水泥廠和玻璃廠,也是賺得盆滿缽滿的。沈佑因此並不缺錢,所以說要改造完善交通,自然是盡心盡力,不用在乎銀錢的問題,可以可勁的根據沈佑的心意來造。

沈佑招來了大量的民工,當然是給工錢的,就此開始了對整個雲安縣以及轄下的各村路進行改造,遂水一條條的水泥路蜿蜒而生,各處山上能開路的也開路,這般花費了小半年的時間,整個元安縣更是大不同了,不論去哪裡都極為方便。

既然路已經修通了,沈佑遂又進一步決定開始建造碼頭,修通水路了。

當然這個其間惠帝收到了沈佑的信後,也作了回覆,他很欣賞沈佑的這方對百姓的情懷,雖允了他的請求,允許其繼續留任元安縣縣令,讓他好好研究雜交水稻,若需要任何幫助,可直接向上遞話,他定會與他各種便利。

也是如此,所以沈佑在元安縣內大動干戈,到處修路開路,這樣大的動靜也再沒有人敢過來指手劃腳或者瞎摻和了,一切都進行的非常順利。

而這邊水水路的修建也很是順利,各處碼頭也修了起來。既然水路陸路都修通了,沈佑遂召集了幾個人,拿著地圖開始要修建客運站,也就是交通中轉站。

他決定組建一個官方的車隊和船隊,進行定點定時的運輸,徹底盤活這個交通樞紐,當然他也不會斷了其他人的賺錢門路,所以如果以往做運輸生意的那些人,若是願意併入官方的話也是可以的,這般還是大部分的人願意併入的,以後有了官府做保障,生意也更好做,也算是領了半個鐵飯碗,這般各路車站都如火如荼的開始建了起來。

不過一月的功夫就都建好了,因此,百姓要坐車都固定的時間到固定的車站,等著就是了,這極大地方便了各處百姓的生活。

而因為各種賺錢的營生,沈佑不缺錢,所以對車站進行了一半的補貼,所以收費也極為低廉,這番百姓出門可是大大的方便的,因為交通的改善,人流的盤活,各處經濟也變得異常活躍起來,到處都是各種集市,夜市。整個元安縣一片欣欣向榮,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元安縣城的百姓幸福度極高,只覺得日子當真是有奔頭,越過越好了。

這般就到了秋季的時候,稻穀豐收的季節,也是雜交水稻驗收成果的時候了,這個時候沈佑也極為激動。

在到了秋季的時候,沈佑就開始等著了,等著雜交水稻的豐收,等著驗收成果了。

當負責看守雜交水稻的莊戶過來稟報說,雜交水稻的那部分田地已經到了收割的時候,沈佑當即大喜,放下手中的事務,立刻帶著衙門裡的人驅車前往那雜交水稻的地方。

這樣大的陣仗頓時引起了周圍好人的關注,村民們也紛紛圍繞了過來觀看熱鬧,這要是其他的官員,百姓們自是怕得很,不敢靠近,但是沈佑那就不一樣了。沈佑素來親和,沒有絲毫官架子,待百姓極為和善,又時常下鄉走訪,檢視百姓們的生活狀況,對於特別貧苦的也會給予慰問,幫忙改善生活。也因此,沈佑最近還在想著要辦一個扶貧的部門,專門負責這些事宜。當然,這個等雜交水稻這邊的事情結束之後,再來細細考慮,細細周詳。

而此下沈佑則是開始讓人開始收割稻子了,看著那金燦燦的稻穀,沈佑心下油然生出一股極喜悅的心情,他也拿了一個鐮刀,也下到地裡開始收割。

這是豐收的喜悅,讓人不由自主的高興。

而周圍的百姓也是看得高興,竟連自己田地裡的活都不顧了,他們早已經注意這塊稻田很久了,實在是這塊稻田長勢尤其好,那稻穀會非常飽滿,沉甸甸的。看著就比旁邊的任何一個稻田的產量還要高,但具體能高多少,還要看這稱出來之後的產量了,所以此刻都在旁邊看著熱鬧,看著他們動了,那些村民們想了想,也回家拿了鐮刀下到地裡幫忙收割。

這麼多的下到稻田裡幫忙,那塊稻田裡看去跟下餃子一般,到處都是人幫忙,不過幾個時辰稻穀就割完了,割完了也還不到中午呢,沈佑頓時一揮手,大家頓時就又開始幹了起來,晾曬脫粒,稱重一系列動作行雲流水,大家乾的熱火朝天,最後產量出來,周圍的人都驚呆了,這竟然足足高了三成,這可了不得,要是能多三成,這對有的家庭來說,還能再多養活兩口人。若是有這樣的產量,那好多人都能吃飽了,不用每到青黃交接的時候,就全家勒緊褲腰帶,少吃一些扛著了。多了這三成,就能吃飽飯了。圍觀著的村民,其中有好些老人,看著看著就忍不住熱淚盈眶了。這產量要是穩定的話,老百姓可就能吃飽飯了,再也不用餓肚子了。這個縣令大人,莫不是上天派下來拯救他們這些窮苦的老百姓的吧,否則怎麼那樣厲害呢。

對於這些人心中的波動,沈佑自然是不知道的,他所知道的就是,儘自己的努力,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罷了。

沈佑對這個也算滿意了,那麼這次產出來的糧食自然是繼續作為稻種了,這次可以覆蓋一個村子了。

這邊忙完了,沈佑回去,卻沒有休息。坐在書房裡,頓時覺得腰痠背痛,果然沒怎麼幹體力活,那下太過喜悅,全程參與了收割稻穀,原來心情興奮高興的沒有覺得什麼,這會兒卻是覺得哪都疼,尤其是手腕,簡直痠軟的不行。

此刻最想做的自然是好好的洗個熱水澡,再找人給揉捏,睡個好覺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